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文学书苑人物传记没有情节的故事——有关1957年反右运动专集> 我所知道的北大整风反右运动

没有情节的故事——有关1957年反右运动专集

季羡林 主编

我所知道的北大整风反右运动

      
      
                                       陈奉孝
      
        今年去参加北大百年校庆,许多同学都劝我写一写当年北大整风反右运动的那
      一段历史,说实在话,我本不想写,如果我想写的话早就写了。二十多年的监狱劳
      改生活,各种各样的刑罚和折磨差不多我都经受过,人们常说“九死一生”,而我
      却早已超过了这个数字,我是真正死里逃生侥幸活着出来的,对于过去的伤痛,我
      宁可忘却。再说我已有了一个幸福的小家庭,更不想再惹什么麻烦给老婆孩子带来
      不幸。可是大家都劝我说,你应该写,因为你是当年那场运动的核心人物,掌握了
      解的情况比较多,你如果不写,随着我们大家年事已高,将来想写恐怕也写不成了,
      这段历史恐怕就要被湮没。因此我写下了下面这段史料。
        我看过不少有关“文革”的个人回忆录,其中有一些不免搀杂着对个人的美化
      和掩饰,明眼人看来,对其历史的真实性会打折扣,因此要我写,我就只能按照它
      的历史原貌来写,不夸大、不美化、不掩盖。但由于事隔久远,我的记忆可能有错
      误,希望了解当年情况的同学和朋友,对文中的错误给予指正,遗漏的重要之处给
      予补充。
        1957年5月19日下午五点左右,在大饭厅东门右侧贴出了历史系三年级学生许南
      亭的第一张大字报,无标题,内容是:“全国开团代会,清华有代表,北大有没有?
      是谁?谁选的?”因为正值开饭前夕,许多同学都围着看。我看到这张大字报后,
      立即回宿舍约集了张景中、杨路、钱如平等人写了另一张大字报,标题为《自由论
      坛》,提出了“取消党委负责制,成立校务委员会,实行民主办校”,“取消秘密
      档案制度,实行人事档案公开”,“取消政治课必修制,改为政治课选修”,“取
      消留学生内部选派制度,实行考试选拔制度”,“开辟自由论坛,确保言论、集会、
      出版、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等五项主张,这一下炸了。因为是开饭时间,同学
      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观,不少人是端着饭碗边吃边看。由于这张大字报的内容全是
      政治性的,后来这些人被打成右派就是必然的了。
        这张大字报只是一颗火星,大爆炸是在第二天,即5月20日早晨。19日夜里,北
      大校园就骚动了,我住的二十八楼许多房间灯都亮着,同学们在热烈地辩论,我一
      方面参加辩论,一方面不时地到校园里观察动静。我发现校园里一群群同学都在议
      论这件事,往常第三阅览室挤得满满的,有的同学为了早占一个座位,开饭前就把
      书包提前放下,可今天晚上竟有差不多一半座位空着。第二天大家到大饭厅吃饭时,
      发现在东门左侧又出现了一张大字报,是一首长诗,题目叫《是时候了!》作者署
      名沈泽宜、张元勋。这首诗充满激情,号召人们是时候了,去参加战斗,向“三害”
      (即官僚主义、宗派主义、教条主义)发起猛攻。看的人很多,无不叫好,说张、
      沈二人是才子。这张大字报一下就在北大掀起了十二级巨浪,北大沸腾了,因此我
      们把五七年的整风反右运动叫做“五一九”民主运动。
        当天下午,物理系四年级同学谭天荣又贴出一张令人惊疑的大字报《一株毒草》。
      1956年共产党号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说在鸣放中难免有毒草出现,怎么
      办?把毒草锄掉当做肥料就是了。这张大字报是从哲学上来批判“三害”的,特别
      是批判教条主义的。谭平时酷爱哲学,读过黑格尔、恩格斯的大量著作,当时有人
      找他辩论,他能背出大段的原文,并指出在哪本书的哪一页,这的确使不少人惊叹
      不已。这张大字报不仅引起了同学们的好奇,也引起了不少老教授的兴趣。当然,
      作为一名学生,他的知识是有限的,其论点也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其论据更不一
      定是无懈可击的,虽然如此,这张大字报却显露了一个青年学生的才华。
        相隔一两天,哲学系又冒出了两个大右派龙英华和叶予胜。特别是龙英华,他
      跟谭天荣一样,也是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三害”产生的根源并进行批判的,立论之
      严谨似乎比谭天荣的文章更具说服力,故人称“小小考茨基”。不久物理系又冒出
      了三个大右派:一个是沈迪克,化名谈谈,贴出大字报批判北大党委的宗派主义;
      一个是严仲强,贴出大字报,名为《自由主义者宣言》,对共产党发动的对知识分
      子的思想改造运动进行批判,提倡思想自由;另一个是刘奇弟,他在大饭厅南门贴
      出了一张很长的大字报,取名为《为胡风招幡》,要求为胡风平反(当时谣传胡已
      死在天津监狱)。这还了得!“胡风反革命集团”是毛泽东钦定的,现在竟然有人
      敢公开要求为胡风平反,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毫无疑问,这张大字报的出现被定
      为反革命事件,反右后期,刘奇弟就是为此而被捕的。与此同时,西语系又搞了一
      个“三害”控诉会,组织者是贺永增和一位助教周铎,控诉人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
      级同学顾文选。顾原在杭州公安局工作,五五年由反对“胡风反革命集团”开始,
      在全国范围内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肃反运动,那时顾在公安局里亲眼看到了大量无辜
      的人受牵连而遭受迫害,他看不惯,替人说话,结果也被打成反革命,还受到了严
      刑拷打。五六年共产党也觉察到了肃反有点扩大化了,因此提出了一个口号,叫做
      “有反必肃,有错必纠”,顾被放出来了,以社会青年的身份考入了北大西语系。
      他在控诉会上以个人的遭遇,对“三害”进行了控诉。名义上是控诉“三害”,实
      际上是揭露公安系统的残暴。与会的同学,听了以后都哭了。后来他的这次发言,
      百花学社为他出了专文,取名就叫《一个人的遭遇》。为胡风招幡和控诉会后来被
      定为反革命事件,刘奇弟被捕后判刑十五年,后被折磨死在劳改队的小号里。顾文
      选被捕后判无期徒刑,后来他越狱逃到北朝鲜,被引渡回来,召开公判大会枪毙了。
      物理系的女右派李雪琴参加过这次宣判大会。
      
      
        再就是化学系的李燕生。李本人非常喜爱文学,尤其能背诵大量的古诗词。他
      模仿“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处空余黄鹤楼”那首有名的凭吊黄鹤楼的古诗,改写了
      一首“昔人已乘民主去,此处空余民主楼”的诗贴在了山墙上,别人的大字报想盖
      也盖不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看过这首诗的人,包括中文系的一些老先生,都认
      为李有点“偏才”。当夜李还用扫帚把蘸着石灰水在好几条马路上写了“民主路”、
      “自由路”等。北大党委有点慌了,开始组织反击,但党委书记毕竟是一位忠厚仁
      者,他主张用辩论说理的方法批判某些同学的右派言行,很不得力。还有一点需要
      提一提的,当时各系的党组织继续动员大家给党提意见,帮助党整风。头脑比较冷
      静的同学感到有点不对头,躲在一边当观潮派,还有那些即将毕业的同学怕影响毕
      业考试和毕业分配,也不愿卷进这场运动中去。动员他们给党提意见,他们也不提,
      但架不住党、团组织一再动员,结果有人为了响应党的号召,给党提了意见,后来
      都被打成了右派。数力系四年级的李力就是其中一个。李力当时是班长,支部多次
      召集他们班开会,动员他们在离开母校前,给党留下宝贵的意见,三番五次动员,
      就是没人说话,这样交不了差,后来大家就说,李力你是班长,就代表大家说两句
      算了。没办法,李力就不疼不痒地提了几条意见,内容大体是关于毕业分配问题,
      结果他被打成了右派。七九年我在北大招待所住着,等待落实政策,遇见了李力,
      他对我说:“你、谭天荣、张元勋等人被打成右派是活该,谁叫你们当时闹得那么
      欢呢!我又不想提什么意见,是大家硬把我选上的,倒霉透了!”像李力这样的右
      派大量存在。
        谭天荣继续贴他的《第二株毒草》《第三株毒草》,并贴出了《退回声明》,
      一时成为全校的焦点人物。
        从第一张大字报贴出到此时,各系的右派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大家互不认识,
      互不通气的,其观点也五花八门,乱糟糟的。我觉得这样不行,容易被各个击破,
      应当把各系的右派联合起来,用一个声音说话,这样才有力量。西语系的贺永增、
      东语系的谭金水、数力系的赵清、中文系的王国乡等人跟我的想法一样,为此我们
      便分头到各系与各系的右派联系,最后在未名湖畔的花神庙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会
      是晚上开的,参加的人有张景中、杨路、谭天荣、龙英华、王国乡和我。大家研究
      的结果决定成立一个组织,谭天荣坚持取名为“黑格尔——恩格斯学派”。当时我
      并不同意这个名字,我觉得这个名字口气太大,再说我们这些人除你谭天荣读过较
      多的哲学著作外,其他人对哲学知之甚少。但谭天荣当时的名气太大了,大家也就
      迁就他,同意了,于是第二天一早贴出了海报,宣布召开“黑格尔——恩格斯学派”
      成立大会。会是大约在晚七点在一个阶梯教室召开的,参加的人很多,整个教室都
      坐满了。会上很多同学不同意“黑格尔——恩格斯学派”这个名字,于是张景中建
      议改名为“百花学社”,因为这是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年代诞生的,这正
      合我意。我首先表示同意,大家也一致赞同,就这样鼓掌通过了。会议并没有搞什
      么组织章程之类的东西,只决定今后大家要加强联系,扩大宣传,创办刊物,但怎
      么办,取什么名字,都没有定下来。会后决定把中文系的张元勋、沈泽宜拉进来,
      因为他们二人因写了《是时候了!》那首诗,在全校影响很大,又有文才,于是我
      就亲自去找张元勋联系。张、沈二人原想自己独立山头,但也感到力量单薄,又加
      上我的劝说,就同意了。我们又在我住的宿舍开了一次联系会,参加的除我外有谭
      天荣、张元勋、沈泽宜、崔德甫、王国乡、龙英华、叶予胜、袁橹林(经济系同学,
      是一位装了一条假腿的荣军,调干生)、张景中、杨路、谭金水、赵清、李燕生等
      人。大家讨论决定,组织的名字还叫百花学社,办的刊物取名为《广场》。这个名
      字是张元勋起的,他说,五四运动发源于北大,当时有两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一个是北大的红楼,是学生宿舍,另一个就是北大的民主广场,它是当时民主力量
      集合的地方。现在北大团委和学生会办了一个刊物叫《红楼》,我们就办一个刊物
      叫《广场》,对着干。大家一致赞同,并决定把《广场》作为百花学社的社团刊物,
      选举谭天荣为百花学社的社长,成立了秘书股、组织股、宣传股、总务股等。选我
      为秘书长并兼管组织股和总务股,宣传股由张元勋、张景中等人负责,同时决定了
      当前的两大任务:加强宣传和出版刊物《广场》。《广场》的主编是张元勋,副主
      编是沈泽宜、王国乡,编委有崔德甫、叶予胜等人。《广场》的宗旨是继承和发扬
      五四运动的爱国民主传统,提倡学术自由,不论右派的文章和反右派的文章,凡是
      有一定水平的都登。第二天正式发表《百花学社成立宣言》,是我的同班同学钱如
      平代写的,因为他的毛笔字写得很好。宣言的详细内容已记不清了,主要是宣布要
      发扬五四精神,把“五一九”民主运动进行到底。
        关于加强宣传方面,当时主要做了这样几件事:
        第一,加强与北京各大学的联系。谭天荣、谭金水、李燕生、王国乡和我等人
      都分头到清华、人大、北师大、北京石油学院、北京航空学院等大学去与这些大学
      的学生进行了联系,具体情况记不清了,只记得我联系的主要是石油学院的周乐甫、
      北师大的严景旭和人大的林希翎(程海果),但大部分时间我还是在家坐阵,负责
      接待外校来访的学生,我住的宿舍实际上成了百花学社的总部。
        林希翎第一次来北大看大字报是王国乡、陈爱文、江文等中文系同学领来的,
      当时我还不知道(因为是在百花学社成立之前)。林看过北大的大字报后,回人大
      就公开发表演说,批评苏联斯大林的错误和我国“左”的文艺政策,在人大引起了
      极大的轰动。当时的人大不收应届高中毕业生,收的全是保送的调干生,是专门为
      国家培养干部的,林希翎本人也是由部队调干保送到人大读书的。那时她已从新闻
      系毕业并当过一段《中国青年报》的实习记者,又回到人大读法律系的研究生。从
      革命阵营里培养长大的一位女战士居然站出来公开批评苏联老大哥和党的文艺政策,
      自然会引起中共领导的重视。林第二次来北大是我和李燕生、王国乡等人以百花学
      社的名义请来的。当时我们在北大三角地搭了一个台子,林希翎登台发表演讲,内
      容与她在人大的演讲一样,会场十分热烈,也有人上台与她辩论,台下人山人海,
      影响极大。林讲完话,许多同学让她签名,当时还被照了相。后来国家还专门出了
      一个反右运动的纪录片,其中就有林希翎和谭天荣等人的形象,所以后来林希翎成
      了家喻户晓的学生中的头号大右派,至今仍然活在世上没有改正的右派只有林希翎
      一人。林的真名是程海果,提起林希翎的名字,人人都知道,但知道她的真名的人
      并不多,林希翎是她的笔名。为此我专门去访问过她,了解到她的身世是很悲惨的。
      
        西语系的讲师黄继忠老师也带领一部分学生去清华“点火”,黄老师本人并不
      是百花学社成员,去的学生中有百花学社的。
        第二,组织人去北京市委请愿,质问北京市委:《人民日报》为什么不登北大
      整风运动的消息?当时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X态度非常强硬,他说《人民日报》是我
      们共产党的报纸,登什么我们说了算,你们想让我们的报纸宣传你们的错误言论,
      那是妄想!并威胁说,如果你们要上街,那你们自便,但后果你们自负!
        第三,组织人去人民日报社门前贴了一张大字报,也是质问《人民日报》为什
      么不登北大整风运动的消息,是张元勋带领几个人去的,当时遭到了围攻。
        第四,组织百花学社的成员利用同学关系,把北大整风中出现的大字报油印、
      抄写出来,寄往全国各大学,为此山东大学的孙广义和陈琦都受了牵连,后来均被
      打成右派,劳动教养十多年。
        第五,组织人去天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院校介绍北大整风运动的经验,是
      我组织的,但我未去,大家让我在家坐阵。去的人是谭天荣、张景中、刘奇弟等人,
      路费是由我给筹措的。
        第六,组织人去与民主党派取得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持。许南亭去了民主建国
      会,因为他是民建秘书长许汉三的儿子,也是民建主委章乃器的义子。我去了“九
      三”和民盟。开始他们都表示支持我们,但后来一开始反右,我们再去找他们时,
      他们都回避了,令我非常失望。
        第七,以百花学社为一方,以北大团委为另一方在大饭厅开了一次辩论会。辩
      论会的主题很分散,其中有关于“三害”产生的根源问题,有如何继承五四精神、
      继续发扬民主的问题,还有应该不应该民主办校、教授治校的问题。当时我参加了
      并发了言,谭天荣、龙英华、张景中等都发了言。团委书记石幼姗,还有其他人也
      参加了,学生会主席胡启立没有参加,不久他就调到全国学联去了,任全国学联主
      席。
        第八,以百花学社的名义参加了哲学系的一次辩论会,具体内容记不得了,只
      记得主要是龙英华跟他们系的那些“卫道士”们进行辩论,我只是带领百花学社的
      部分成员去助阵的。
        另外,有一件事应该提一下,那就是关于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个
      报告被美国特工搞到手后,西方各大报纸都登了出来,这对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冲
      击极大。中国共产党一开始矢口否认这个报告的存在,但北大有苏联、东欧的留学
      生,还有英文报纸,这个报纸的某些内容早已在北大流传开了。四十年过去了,回
      过头来看看,这个报告实际上也是五七年我国那场政治运动的诱因之一。
        数学系年轻助教任大熊从图书馆借了英文版的英国《工人日报》,那上面刊有
      这份报告,因为文章比较长,由任大熊、陶懋颀和我三人各取一部分翻译了出来。
      整风运动开始后,认识了林希翎,她说她能搞到这份报告,中央委员都有,她的男
      友是胡耀邦的机要秘书,可以弄出来看看。后来她真的把这份报告拿给我们看了,
      我们将它与我们翻译的核对一下,准备以《广场》特刊发表,后来反右开始,《广
      场》仅出了一期就夭折了,这份报告始终也没刊印出来。当然,后来中苏两党决裂,
      中国报纸也全文登载了这份报告。不过这件事成了任、陶、林和我的一大罪状。林
      的男友以泄密罪被判七年徒刑,任大熊被判无期,后被折磨死在劳改队里,陶先生
      也被打成右派,受了不少磨难。
        关于出版《广场》的问题,当时的分工是这样的,主编张元勋和副主编沈泽宜
      负责审稿,王国乡和崔德甫负责组稿,但由于张、沈二人忙于搞街头演讲,参加辩
      论会,这项工作主要是由王国乡和崔德甫来干的,而文章多半是由赵清、谭金水、
      林树果、张锡琨、李雪琴等人分头从大字报上抄下来的,交给王国乡,由王国乡选
      定稿件后交给我去负责出版。张元勋设计了封面并写了发刊词,所收文章有王国乡
      的《“五一九”民主运动回顾》、沈泽宜、张元勋的诗《是时候了!》、王书瑶的
      一篇文章、江文的《论人事档案制度》、陈爱文的《论社会主义》等等。除《是时
      候了!》这首号角诗外,王国乡的那篇文章是很有分量的,文章论述了“五一九”
      民主运动是五四运动的继续,是建国后群众民主运动的萌芽。今天看来,当时写的
      东西虽不乏稚气,但对今后推进我国民主事业的发展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幸好我
      还保留一本《广场》,1994年林希翎由法国回来找我,说她要在反右四十周年时出
      版一本关于1957年整风反右的书,我就把这本仅存的资料给了她,但不知为什么至
      今未见她的书出来。另外需要说明的,这本《广场》实际上是李燕生保存下来的,
      1979年右派改正平反后,他给了我。
        要出版刊物最大的问题是钱。钱从哪里来?大家都是穷学生。首先是百花学社
      的成员捐献,当时谭天荣和我都把自己除书以外的东西都卖了,我把自己的衣服、
      箱子、棉大衣、被子通通都拿到海淀老虎洞卖了,最后我就只剩下身上穿的一套单
      衣和一条线毯子,但这仍然是杯水车薪。怎么办?我们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募捐。张
      元勋在大饭厅前挂出了一条醒目的横幅“救救孩子!”号召同学们捐款。同学们捐
      款很踊跃,大约捐了一万元左右。钱全由我保管,我用一个小箱子锁着,就放在我
      的床头上。每个捐款人都有名单,也由我保存,反右白热化后,为了怕祸及捐款者,
      我把名单烧了。
        关于捐钱,不能不提到马寅初老校长和化学系的傅鹰老教授。在此之前不久,
      马老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他那篇著名的后来受到毛泽东点名批判的关于人口论
      的文章,得了五百元稿费,张元勋等人找到马老,要求他支持同学们的爱国民主运
      动,马老答应将这笔稿费捐给我们,但后来由于受到党委的压力,当张元勋等人去
      取这笔钱时,校长秘书说,对你们办的这个刊物不清楚,钱暂时不能捐,结果钱没
      有拿到手。化学系的李燕生、张锡现和我找到傅教授家,他说:“你们搞民主运动
      我是支持的,但你们要求党委退出学校,我不赞成。国民党统治时期大学里的情况
      我清楚,现在有党委领导比没有党委领导好。”这句话至今我记忆犹新。傅老的经
      济情况并不宽裕,没有捐。
        张元勋设计好了《广场》的封面,找人制好了版,又与崔德甫等人联系好了
      《工人日报》印刷厂(当时在六铺炕),买了一百令新闻纸,计划出一万册,在校
      内外卖。稿件和纸张交给《工人日报》印刷厂,他们答应一个星期后取,可是等一
      个星期后张元勋等人去取时,却遭到了围攻,稿件和纸张全部被扣压,并且说我们
      是在放毒,攻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这显然是当时的北大党委和北京市委搞的。第
      二天《人民日报》发表了那篇著名的社论《工人说话了!》,接着又发表了《这是
      为什么?》(批判葛佩倚的),全国范围内大规模的反右运动开始了。我们并不甘
      心,几个百花学社的骨干研究决定自己油印,可剩下的钱不多了,就是在这时我把
      自己值钱的衣物全卖了,凑了一点钱,买了少量的大白纸和一部手推式油印机,在
      我的房间里开始了油印。参加油印的除我外,主要有赵清、林树果、李燕生、肇恒
      标、谭金水、张锡琨等人,连物理系的两个后来被打成右派的女生李雪琴和朱志英
      好像也参加了。有人负责刻蜡板,有人负责油印装订,连续干了三四个昼夜没睡觉,
      一共印了五百份。由于匆匆忙忙,刻板和油印的质量都很差,有些字印得还不清楚。
      除了百花学社的成员人手一册外,其余的部分拿到大马路上去散发,不一会儿就被
      抢光了(后来才知道,其中不少是党委派人去收的)。在散发的同时宣布《广场》
      暂时停刊,这就是《广场》从诞生到停刊的大致情况。
        反右在步步深入,北大右派的活动也没有停止。贺永增告诉我,由于党委书记
      领导反右不力,彭真曾到北大秘密坐阵指挥了一段时间,后来就把陆平调来了。
        陆平在北大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是7月初在大饭厅开的一次全校大会上。他在会上
      向右派分子发出警告:“右派分子要悬崖勒马,否则矛盾性质就要变质!”他正讲
      着话,不知谁把大饭厅的一个暖水瓶不小心弄倒了,“砰”的一声响,有人叫喊说
      右派分子放炸弹,引起了一阵小小的骚动。针对陆平的讲话,第二天我贴出了一张
      大字报,题目是《如此伎俩》,内容是对全校右派说的,保守派的凶相露出来了,
      他们可能要采取镇压措施抓人了,并说我们决不后退,要让民主的烈火把保守派烧
      尽等等。在整个运动中我以自己的名字写的大字报就两张,一张是《如此伎俩》,
      另一张是早些时间写的《年轻人,我们是北大的主人!》,这两张大字报情绪过于
      偏激,因此仅就这两张大字报将我打成右派,在当时看来那是定而不可移的。
        在整个运动期间,我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各系的右派之间搞联络和组织活动,不
      像谭天荣、张元勋、沈泽宜、张景中、龙英华等人公开出头露面较多,也正因为如
      此,我被称做“阴谋家”,谭天荣被称做“野心家”。“阴谋家”也好,“野心家”
      也好,对于一个二十岁刚刚出头的毛孩子,这恐怕有点太“过奖”了吧。谭天荣、
      张元勋、张景中、龙英华等人都遭到了大规模的围攻,大会小会接受批判,而我却
      没有,仅在年级里开了一次批判会,是党总支书记张世龙主持的。在会上我态度顽
      固,拒不检讨,会就开不下去了,此后再也没有理我。我知道这不是好事,预感到
      自己可能要被捕。谭天荣也拒不检讨,还贴了最后一张大字报《第四株毒草》。右
      派分子被纷纷监视了起来。校园里出现了一些新面孔,有的戴红牌校徽,有的戴白
      牌校徽,贺永增告诉我,这是公安部和北京市公安局派进来的,并说我早就被人盯
      上了。他建议应该撤退,保存实力,于是我便秘密召集张元勋、贺永增、赵清、谭
      金水等人晚上在未名湖畔的树林里开了个小会,决定百花学社解散,第二天贴出了
      宣布解散的通告。此后百花学社再没有任何集体活动,联系都是采取单线的形式。
      记得后来我与赵清、谭金水等人在长河开了一次碰头会,与张元勋、李亚白在香山
      一个小饭馆里开了另一次碰头会,研究的问题都是如何“过关”的问题。
        在强大的反右攻势下,右派阵营迅速土崩瓦解,右派分子大都在大大小小的批
      判会上作了检讨。沈泽宜第一个在全校大会上作了检讨,并宣布跟张元勋绝交。反
      右斗争也由辩论会变成了批斗会,由君子动口不动手变成了推推搡搡,按头弯腰
      (当然还没有后来“文革”期间的“喷气式”),由说理批判变成了人身攻击。有
      一部分右派的检讨是假的,想蒙混过关,但大部分人的检讨还是真的,但不管是真
      检讨还是假检讨,都过不了关,有的人十遍八遍检讨还是被认为是“态度不老实”。
      当时拒不检讨的只有刘奇弟、谭天荣、严仲强和我,后来听说还有梁世辉,我们这
      些被称为“死硬分子”。尤其是我,在仅有的一次对我的批判会上,我不但不检讨,
      反而强调百花学社的一切活动都是合法的,因为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
      结社的自由。我估计自己可能被捕,因此从这时开始,我筹划逃跑。
        这期间发生了两起使反右运动火上浇油的事件。一件是地质地理系同学郑瑞超
      贴了一张小字报,内容是说成立了“中华革命党”,并说要吸收整风运动中敢于向
      共产党展开斗争的积极分子入党,落款是“中华革命党北京市支部”。另一件是钱
      如平化名“谈论”,在半夜里贴的一张大字报,号召要预备好刀和枪准备战斗等等。
      这简直是胡闹!这非但帮助不了右派,相反地是授人以柄,郑也不是百花学社的成
      员。这两件事成了北大的反革命事件。郑瑞超当天夜里就被捕了,听说是他又到另
      一个大学去贴同样的小字报被当场抓住的。钱如平贴完他那张大字报后跑回他老家
      浙江去了,可是因为百花学社成立宣言是他抄写的,从笔迹上迅速破了案,从浙江
      老家抓了回来。郑、钱二人都是开全校大会宣布逮捕的,后来郑被判刑六年,钱被
      判刑五年。借着这两件事北大党委把反右运动推向了顶峰。另外,右派营垒里也确
      实有那么一两个人品行不端,这正好成了被攻击的口实,这使我感到又气愤又难过。
      
        表面上我虽然态度强硬,拒不检讨,但说老实话,内心里也感到惶恐和灰心。
      我感到惶恐和灰心的是:第一,右派掀起的这场轰轰烈烈的争民主运动,为什么如
      此不堪一击呢?要知道,当时冒出来的右派分子绝大多数是学生中的佼佼者,用现
      在的话说,都是学生中的“精英分子”;第二,我感到自己空有一腔热情,但理论
      知识实在太贫乏了。说实在话,当时的右派,包括社会上民主党派中的所谓大右派,
      虽然都从不同角度,针对不同的问题,对共产党提出了批评,不管这些意见正确与
      否,也不管提批评意见的真实动机如何,却没有一个人能从理论上系统地对当时的
      社会现实进行批判的。当然,现在分析起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恐怕也不可
      能。
        我想出国去学习,想去南斯拉夫或英国。当时我天真地认为,南斯拉夫实行的
      “工人自治”可能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也想去英国,因为听说英国是一个学术
      最自由的国家,还听说当时国际上成立了一个“大陆知识分子、知识青年援救会”,
      对从大陆逃出去的知识分子、知识青年进行援助。这个组织在香港、伦敦、东京都
      有,想读书他们也会提供帮助。被捕后才知道,那不过是国民党搞的一个特务组织,
      而当时我并不向往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制度,我向往的是社会公正。
        我首先去了印度大使馆,门口有中国警察站岗,根本进不去,又去了英国代办
      处,同样如此。外国驻华使馆门前都有中国警察把门,设岗楼,任何一个普通的中
      国老百姓要想进去是不可能的。不仅如此,你想往外国驻华使馆打电话也打不进去,
      因为电话都必须由设在门口的警察岗楼往里转,随便一个中国老百姓往外国驻华使
      馆打电话,他是不给转的。因为我是在8月份开始这样做的,公安部门还没有下令抓
      人,后来就不行了,只要你往外国驻华使馆打电话,不等你放下电话,警察就来了。
      我被捕后认识了两个人,一个是人大的何铁生,另一个是北师大的陆正,他们都是
      因为往外国驻华使馆打电话而被捕的。陆正被判十二年,何铁生被判十五年。后来
      我又去了南斯拉夫大使馆,它不在东交民巷,而是在后圆恩寺一条小胡同里,一般
      人根本不知道,是贺永增不知从什么渠道打听着告诉我的。离大使馆门口大约三十
      米左右的拐角处,有一棵大槐树,我是爬树翻墙进去的。我向他们说明来意,要求
      他们把我弄出国去,并主动向他们提供了方法,能否把我装进一只大木箱里带出去,
      因为外交人员的行李是不检查的。他们笑了,说这是不可能的。当时我的想法是多
      么天真幼稚!不过他们对我表示很同情,因为当时我的名字已上了报纸,最后他们
      把我和一个南斯拉夫留学生一起用车送了出来,如果我自己单独出来,肯定会被捕
      的。
        三次尝试失败,我就决定冒险越境,可是我身上没有多少钱了,仅够买一张去
      天津的火车票钱,我想我可以从塘沽新港下海游到外国船上去,于是我就买了一个
      救生圈,把一些油印的大字报用蜡纸包好系在腰里,准备到了塘沽后,我就找机会
      下海。
        9月份天气已经凉了,我身上只穿一件单衣(这是我惟一的衣服),找刘奇弟借
      了一件线衣穿上,但并没有告诉他我要到哪里去,然后找到谭天荣,把我仅剩的几
      元钱菜票给了他,因为他那时太困难了,总是吃米饭泡酱油,小饭厅的酱油是不要
      钱的。我告诉他我要走了。知道我要逃跑的只有谭天荣一人,时间是1957年9月16日。
      
        十多天前贺永增就告诉我说,你长尾巴了。一点也不错,最近一段时间,不论
      我走到哪里,总有一个三十岁左右,细高条戴眼镜的人离我不远,我从谭天荣宿舍
      出来向南校门走去,那人总离我二三十米距离跟着我。为了甩掉他,我乘32路车先
      进了北京动物园,他也进去,我左转右转总也甩不掉他。出动物园乘101无轨我去了
      前门火车站,买票上了火车。他也上了火车,跟我在一个车厢,相隔三四排座位。
      我有点紧张。到了天津我出了站就向对面一个饭店跑去,他大步走。我进入饭店正
      门后就从旁门跑出来又跑回了车站,这时正好有一辆开往塘沽方向的火车,没有买
      票我就挤了上去,这回真的把他甩掉了。到了塘沽,下了火车,我走到露天码头往
      远处张望,看有没有轮船的灯光。正在我张望的时候,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两个人
      来,一下就把我扭住了。我挣扎着问他们要干什么,他们也不说话,硬把我扭到了
      不远处的派出所。出来一个头头问我:“黑灯瞎火(那天正好断电)你在码头上转
      来转去打算干什么?”我说:“不干什么,看看大海!”他嘿嘿一笑,下令:“搜
      他身上!”因为我腰里系着些油印的大字报和学生证,鼓鼓囊囊的,这下坏了!那
      家伙笑了:“你不是小偷,你就是北京大学的右派分子陈奉孝啊!想逃跑是不是?”
      我不吭声,我知道任何辩解都是徒劳的。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天黑没有电灯,码头
      上有很多露天仓库,我在那里转悠,他们可能认为我打算偷东西,所以才抓我的,
      未成想抓的竟然是北京大学的一个大右派!他们立即跟北京市检察院通了电话,用
      打字机现打的逮捕证,要我签字,我不签。不多会儿来了一辆吉普车,把我押上车,
      里面早已坐着一个人,正是我的那条“尾巴”。当夜吉普车飞快地开到了北京市草
      岚子看守所,时间大约是半夜两点左右。以上就是我能回忆起来的当年北大整风反
      右运动以及我在这一运动中的活动的大致情况。
        1979年我的“反革命”罪平了反。从1979年7月到1980年7月整整一年时间,我
      住在北大朗润园招待所,等待右派改正。一间大屋子里住着十多个等待改正的右派,
      大多数是陆续来,陆续走的,其中张元勋、张景中、赵清、林树果、叶予胜、张亚
      航、王英超等人都在那里住过。物理系一位姓黄的同学(名字记不起来了),他在
      劳教中被化学毒物弄瞎了眼,要求北大给治,北大可能是因为费用太高,迟迟不答
      应,到我离开时,他还在招待所住着,他的情况最惨。
        住招待所时听他们说,当年的右派有四人被枪毙了。第一个是哲学系的黄宗羲,
      他是1958年被枪毙的。听说黄原来是党员,建国前夕入的党,已有八年党龄,是调
      干生,贫雇农出身。他本来是哲学系反右领导小组成员,但他反对搞人身攻击,反
      对批判右派时动手动脚,结果被认为是立场不稳,同情右派。他当然不服,自恃出
      身好,与反右领导小组的其他成员弄得越来越僵,最后让他在一间屋里反省,并派
      一个人监视着他。后来因为一件小事两人吵起来动了手,他打不过那个人,就拿出
      随身带的一把水果刀,将那人的脸划破了。这可好,立即被捕,最后以“右派杀人
      罪”枪毙了,为此还向各大学发了通报。黄临上刑场前,他的老婆孩子都来了,法
      院的人问他对家人还有什么话要说,他对老婆说:“我死后你不要守着,早点找一
      个人家,好好教育孩子跟着党、跟着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他说的这些话都被
      记录下来了,“文革”时期那么乱,但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档案完好无损。七九
      年给右派改正时,北大落实政策办公室的人犯了难,查看了法院黄的档案,找了当
      时监视他的那位同学了解了情况,证实了当时他俩是因为一件小事口角打起来的,
      那位同学脸上只是被划破了一道小口于,特别是黄临死前说的话,显然这是一大冤
      案。可是人已经死了,怎么办?北大落实政策办公室的人还是很负责的,据说在雒
      廷县找到了他原来的老婆,但她已经嫁人了,又找到了他的儿子,当时在唐山市当
      架子工,给了他两千元钱,算是落实了政策。
        第二个被枪毙的是西语系的顾文选。听李雪琴说,顾原判无期,六〇年越狱跑
      到了北朝鲜,后被引渡回来开宣判大会枪毙的,李雪琴参加了那次大会。他为什么
      往北朝鲜跑呢?我猜想,六〇年中苏交恶后,北朝鲜有亲华派和亲苏派,金日成是
      亲华的,有那么一段时间金日成不大露面,顾可能作了错误的判断,冒死逃出了监
      狱,却又自投罗网,白送了一条性命。六二至六四年中苏大论战期间,我那时正在
      兴凯湖农场劳改,与苏联仅隔一条三十米左右宽的苏尔察河,要跑过去是很容易的,
      有不少犯人和劳改就业人员跑过去,结果像顾一样都被送回来枪毙了。
        第三个被枪毙的是中文系的林昭。听张元勋讲,林昭原本不是右派,她与张元
      勋有一段恋情,张被打成右派后,团组织叫她与张断绝关系,她不但不与张断绝关
      系,而且多次为张鸣不平,就这样一步步升级成了右派,进而成了“反革命”。在
      狱中她坚贞不屈,受尽了折磨。1968年被枪毙前,张还冒充是她的未婚夫前去探过
      监,结果张回到就业的劳改农场后被关了禁闭。这次参加北大百年校庆,见到了同
      班同学于邵,他说他保留了林昭的一缕头发,给她修了一座墓,墓就在苏州。于邵
      和林昭只是同乡,不像张元勋与林还有一段恋情,他能冒着风险为林昭立墓,我不
      禁对他肃然起敬,将来有一天我一定要去林昭的墓前看看的。
        第四个被枪毙的是化学系的张锡琨。“文革”期间他一直被关在四川一处劳教
      队里,听张的妹妹张锡铮于1986年在青岛亲口对我说,她去劳教队了解情况时,劳
      教队的管教干部对她说,张锡琨是在劳教队里企图组织逃跑被枪毙的,时间是已经
      粉碎“四人帮”后的1976年底。当时我问张锡挣,锡琨后来平反没有?她说没有。
      我又问为什么不争取平反?她说,一是那个劳教队坚持不给平反,二是怕这事再折
      腾起来会影响孩子们,因为孩子们压根儿就不知道这件事。
        除以上四人外,任大熊和刘奇弟都是被折磨死在劳改队里的。我知道刘奇弟原
      本就是肺结核病,劳改队那种严酷的环境他是活不出来的。听别人说他后来疯了,
      被塞进了像狗洞子一样的小号里,疾病加冻饿而死。这样的小号我在兴凯湖农场就
      被关了十个月。小号高一米,宽八十公分,长一米五左右,像我这样一米六三的小
      个子,在里面站不起来,也伸不直腿,底下仅铺着二十公分左右厚的一些稻草,一
      天只给三两八钱的玉米面窝窝头吃,身上还戴着脚镣手铐,像我这样能活着出来的,
      确实算是“命大”。贺永增只判了五年,但也是因为有病和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
      在监狱里自杀了。
        关于“三两八”我附带插上两句。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社会上的人的粮食
      定量都非常低,不少人得浮肿病饿死了,监狱劳改队的情况能好吗?据说有一位北
      京监狱的法医研究出来一项“成果”,如果一个人不干活,每天吃三两七钱五的苞
      米面就饿不死,四舍五入,改为三两八。对于那些在监狱劳改队里又犯了错误关禁
      闭的犯人,每天就给他三两八的苞米面吃,有人居然被关了一年多没有饿死,我看
      该法医真应该得诺贝尔生物奖。不过当年被关过小号的人都知道那是什么滋味,提
      起“三两八”没有不害怕的。我举一个具体的例子,一个名叫孙得高的犯人,他是
      烈士遗孤,山东莱阳人,父母都被日本鬼子活埋了,解放后他当了海军,是少尉。
      50年代初,全国都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形成了学跳舞的热潮。孙得高那时在旅大市,
      学跳舞入了迷,并交了个女朋友。这当然要花钱,他那点军饷是不够的,于是便向
      战友借钱,借了又不还。有一次一位战友当着他的女朋友向他要钱,他认为伤了他
      的面子,把人家打了,结果被关了禁闭。他又把禁闭室砸了。这下不得了,被军法
      处判了三年徒刑。他更不服了,继续闹,加刑到七年,并转到北京监狱。他觉得自
      己的父母都被日本鬼子杀害了,为这点小事就被判刑有些想不通,越是想不通就越
      闹,结果加刑到十五年。这下他认为完了,闹得更厉害,并且打了监狱长一个嘴巴。
      这可不得了,犯人打管教干部是要被判死刑的,但考虑到他毕竟是烈士的遗孤,给
      他加刑到死缓,将他关进小号里,一关就是三个月。监狱长问他:“孙得高,你服
      不服?”他说:“我服了,我在敌人的机枪面前没有低过头,这回可把我饿服了。”
      放出来他真成了皮包骨头了。
        大名鼎鼎的谭天荣却是比较幸运的,他虽然经受了多年的劳教,但“文革”一
      开始,便被遣送回了老家湘潭接受群众专政。不少当年的右派在“文革”期间遭受
      了第二次迫害,而谭天荣回老家却被保护起来了。谭对我说,当时在他老家不论公
      社还是大队,掌权的都是他本家,给他在山坳里找了一间茅屋躲了起来,别人根本
      不知道他是谁,他便在茅屋里搞学问,1978年平反后,他便陆续发表论文,现在已
      是青岛大学的教授了。杨路、王国乡和王书瑶的情况也大体如此。张景中的情况就
      更具有传奇色彩了,他被劳教二十多年,去过新疆,但在劳教期间,劳动之余他继
      续思考钻研数学,1979年平反后与杨路联名陆续在学报上发表大量论文,张、杨二
      人现已是世界知名的数学家。张景中还成了中科院院士,党的十五大代表;杨路则
      是九届全国人大代表。这也算是当年北大右派的骄傲吧!
        还应当提一提的是林希翎。不知为什么,1973年毛泽东忽然想到了林希翎,问
      她现在哪里。工作人员说她还在监狱里。毛又问还有多长时间。工作人员说大约还
      有半年。毛又说让她出来吧!就这样她被提前半年释放了。回到老家被安排在一家
      工厂里监督劳动,并在官方“拉郎配”下与一名比她小十岁的人结了婚。七八年右
      派开始改正平反,为了说明反右派只是“扩大化”了,而不是全错了,林的右派问
      题没有改正,她成了活在世上惟一一个没有被改正的右派。八五年经胡耀邦批准,
      她去了法国,因为她的父亲在法国。她是带着她的八十岁的老母亲和两个孩子一起
      去的,临走前她与丈夫离了婚,并给她的丈夫(现在应该说是前夫)在香港一家船
      务公司找了一份工作。她已入了法国籍,是法籍华人自由撰稿人。
        林去法国后,台湾的海外组织曾多次拉拢她加入,她都拒绝了。林的父亲是亲
      台湾国民党的,她与她的父亲不和,后来她的父亲去了美国。80年代后期,台湾当
      局曾邀请她去台湾访问过一次并请她发表讲话,当然是希望她讲一些关于大陆共产
      党的坏话,她不但没讲,反而对台湾的时局进行了抨击。为此回法国时,途经美国
      遭人暗算,出了车祸,撞断了四条肋骨。以上情况都是九四年她回国与我相见时亲
      自对我讲的。她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已大学毕业,小儿子九六年刚考上大学便加入
      了邪教自杀了。她发誓要与邪教周旋到底。
        林希翎是第一个提出“权大还是法大”向官僚特权挑战的人,仅此一点,就应
      该在历史上用重彩书写一笔。五七年我邀请她到北大百花学社发表演讲时,她讲的
      主题之一就是关于是权大还是法大的问题。
        应当说明的是,拿今天的情况与当年相比,中国的确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了解当年历史情况的人大概都知道,如果以当年打右派的标准来衡量今天中国人的
      言论,那么除了幼儿园的孩子和不会说话的哑巴,上至中央领导,下至平民百姓,
      恐怕通通都要被打成右派,包括目前那些“老左”们也不能幸免,这绝不是笑谈。
      从中国的国情来看,民主的道路恐怕是漫长的,但世界历史的大潮流是谁也无法阻
      挡的。凡是真正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人,都应该为此而尽到自己应尽的力量。新世
      纪的曙光已在前头,一个真正自由、平等、民主、繁荣、昌盛的新中国的到来已经
      为期不远了。
                           1998年5月19日
      
          小草扫校||中国读书网独家推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文学书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