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文学书苑人物传记郑德鸿那里并不遥远>第七章 泥沙俱下

那里并不遥远

作者: 郑德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章 泥沙俱下


  
一大早,祠堂里的知青就都起来了,淘米洗锅,抱柴点火,一片忙碌。两边的
过道上,新砌了两个较小的灶,西面的灶前,游清池与张丽萍各站一边,看着坐在
小凳子上的游淑惠一点一点地往灶膛里添茅草,却一点也帮不上忙;东面的灶边,
石红石兰姐妹俩看着那锅盖边冒出来的汽泡,耐心地等待着;而在祠堂外边的厨房
里,吴莲英、王莉莉、侯成宝、马聪明四个人挤在灶边,尽管厨房里没有什么事情
非得四个人一起做,煮顿饭一个人就足够了,然而谁也没想离开,默默地等着饭熟;
至于李卫东与白晓梅,则早已离开祠堂,到小庙边的厨房烧饭去了。
    原来,今天是知青们拆散原先合伙吃饭的格局,重新搭配组合的第一天。本来,
李卫东等七个人在一口锅里吃饭,勉强还过得去。游淑惠一来,当然凑合上去。现
在白基兴白小松又来,原有的锅很难煮十个人吃的饭,拆伙分吃便成为一种最简单
的解决方式。
    但人多并不是拆伙分吃的必然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财产私有这一人性本
能对合伙吃饭这种带有利益均沾、有富共享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方式的不满与变革。
    由于知青们在农村的生活费用,几乎完全依靠家里供给,因此,伙食条件的好
坏,取决于家庭支持的程度。但每个家庭的经济条件不一样,那么,从家里带来的
吃的东西,必然有多有少。家庭条件差的人自不必说,老是沾别人的光还有什么话
好讲?但家庭条件好点的人可就有口难言了!尽管家里源源不断地供给,可这么多
张嘴,哪怕你带再多的东西来,用不了两天也就吃光了,吃光了以后照样陪着大家
苦熬,长此下去,怎么行得通?
    可吃进肚子里容易,要说出口却又觉得在情份上讲不过——同是天涯沦落人,
分你一杯羹又怎么样?因此,对于这种不尽人意的状况,得过且过,嘴上不说,其
实彼此心中都有个数。
    正好,这次多了这么的几个人,趁此机会,好合好散,免得将来扯不清。在有
意无意的谈论之中,在闪闪烁烁的言语之间,拆伙的事终于定了下来。
    白晓梅由于父亲与弟弟的到来,明摆着再也不可能从城里带东西来了,她实在
不好再拖累别人,便先退了出来;李卫东因与她自幼亲如兄妹,也跟着退了出来,
与她一家合在一起吃。
    游清池与妹妹游淑惠,也另立炉灶。张丽萍与游淑惠同住的这么几天,彼此合
得来,便同第二批来的其它人分开了,在此搭上伙。
    剩下吴莲英、王莉莉、侯成宝、马聪明,要是再拆开,单枪匹马地去应付那一
日三餐,未免费时又费劲,便仍合在一起,原有的厨房就归了他们。另外,石红石
兰姐妹俩,也在过道上砌了个灶,自成一伙。
    这样,祠堂里面的知青便分成好几伙,各煮各的饭。而且,在昨天的集市上,
他们都买了许多的菜回来,准备好好地吃上几天。
    饭熟了,菜也熟了,然而,祠堂里面的气氛,却因为这初分开而显得有点生硬。
可也是,昨晚还在一个锅里吃饭,今早却分道扬镳,使得大家心里别有一股滋味。
    侯成宝端着一碗饭,边吃边走地来到游清池的灶边。他的目光在与游清池的目
光相碰的那一瞬间,像是遇到一股什么力的作用似的,马上折向另一边。他看着放
在灶台上的菜,呐呐地问:“煮的什么好菜?”
       “能有什么好菜,还不是一样。”游清池讪讪地回答。
    “能不能尝尝?”侯成宝显得规规矩矩地问。其实,他的心里对这种沉闷的气
氛已经感到很难接受,可一时又不知该如何把它捅破。
    游清池不由感到一阵尴尬——怎么侯成宝一下子变得客套起来了?不过还没等
他开口回答,就看见侯成宝正把筷子伸向那盆里的菜。显然,侯成宝正以实际行动
来打破这令人难耐的气氛。
    “你尽管吃吧,今天的菜多得很。”游清池释然地笑着说。毕竟,分开是不得
已的,但也并非不好,只要不因此而把心与心的距离隔得太远,那就行了。
    “那我也要尝尝。”马聪明也凑过来,夹起一片菜叶送进嘴里。
    “噢,你们都来夹菜,刚分开就想吃别人的?”石兰端着碗走了过来。
    “你是不是妒嫉了?”马聪明又夹起一片菜叶,放在石兰的碗里,“这样你就
没有话了。”
      石兰把那菜叶吃了,笑着说:“怎么,拿别人的东西送人情?那谁不会?淑惠,
等下照收他的菜金。”
       “那我等一下还她不就行了,我那里可是有一大盆。”马聪明瞪大眼睛,做出
一副认真的样子。
    “也不要还,也不要收菜金。”游清池拍着马聪明的肩膀,“今天大家都有的
吃,所以也用不着客气。只是哪一天免不了三长两短的,大家互相照顾一下,或是
有什么好吃的,别忘了叫一声。”
      游清池的这些话,也是大家心里想说的。侯成宝像是发誓似地说:“你放心,
有什么好事总也算上你一份。不过,今天你这菜还不错,那我就先不客气了。”说
着,他又把筷子伸向盆里。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此时,田里的农活已经没有什么好干的了,而山上的茅
草却已经长到头了,正等着人们去把它割回来。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队里就要停
下十天半个月的工,让大家上山割茅草。
    对于这段时间,农民们是非常珍惜的,因为一年的燃料都要在这段时间里备足。
而过了这一段时间,大队就封山了,附近的地方都不让割,真的非去不可的话,那
就要走到更远更高的山里。所以,这段时间尽管没人催,但农民们都比平常要起得
早,也回来的晚,家家户户,凡能上山的都去了,谁也不敢偷懒。没几天,村里房
前屋后的空地上,就垒起了一堆堆又高又大的茅草堆。
    然而,与农民们的紧张正相反,知青们把这段时间称为“放长假”。趁着没人
催出工,知青们找同学会朋友,玩上三两天的,早把割茅草的事情丢在脑后。当然,
割还是要割的,不然烧什么,只是谁也没有真正地想要把一年烧的茅草都割回来。
只要能天天早上下午各割它一担回来,就算万事大吉了,但如果与农民们一天割四
五担相比,那可差得远了。
    而且,知青们对于封山的规定,根本就没什么理会,想什么时候上山割就什么
时候去。另外,一些知青还炼出了一手偷茅草的功夫,这堆抽一点,那堆抽一把,
煮一顿饭就够了。如果封山期间真的不让他们去割的话,那受损的最终还是农民。
所以,农民们对知青们在封山期间割茅草的事,也就睁一眼闭一眼了。这也是知青
们不把这段时间当回事的另一个原因。
    吃过早饭,又磨磨蹭蹭的好一会儿,程强、黄唯山与章华荣终于决定到山上割
茅草了。关上门,扛着一头串着绳子、吊着茅刀的尖茅担,悠哉游哉地走了去。
    三个人来到祠堂,见马聪明正蹲在天井里用力地磨着茅刀,其它人正在整理着
绳子什么的,显然也是准备上山割茅草了。
    章华荣走到马聪明跟前:“还在磨刀呀,去不去割茅草?”
       “去呀。不过得磨一下,磨刀不误砍柴工嘛。”马聪明抬起头,怡然自得地说。
    “什么不误呀?这么多人都在等你呢。”石兰扛着尖茅担过来,指着马聪明,
“早早的就该磨了。到这时还磨不完,临阵磨枪!”
       “你别五十步笑百步。等我?你看人家已经割一担回来了。”马聪明指着大门
外说。
    大家一看,果然几个挑着茅草的农民正从门外走过去。
    马聪明又用力磨了几下,然后用手指在刀刃上轻轻地刮试了一下,站起来,有
点自负地说:“等一下试试谁的刀利害。”
       “走了。”石兰喊了一声,走出大门,其它人也跟着走了。一路上,知青们说
说笑笑,海阔天空地扯谈着,慢慢地来到了山脚下。
    靠近山脚的大片山坡上的茅草,已经被割走了,裸露着褐色的地表;而半山腰
处,有些地方的茅草也被割去了,东一片西一撮的,像是被剪去头发的瘌痢头;只
有在山顶上,茂密的茅草依然像顶草黄色的帽子,把个山头盖得严严实实。
    知青们沿着小路走去,来到半山腰的地方,便分散开了,各找地方割起茅草来。
    章华荣走到一片缓坡上,把尖茅担往地上一扔,便坐了下来。他见四周没人,
便掏出烟来点上,趁势又躺了下去。背后的茅草像层垫子,又松又软;秋天的太阳
照在身上,不热不凉;山风吹来,只觉得一阵轻松,他真想就这么的躺着,永远不
用起来。
    这几天,章华荣可是天天上山割茅草的,那硬梆梆的尖茅担,压得他那瘦削的
肩膀双肿又痛,他真想不干了。而且,每次挑回去的茅草总是他最少,比村里那些
十多岁的孩子挑的还少,连他自己都觉得脸上无光,可再多点他就挑不回来了。但
话讲回来,挑多挑少总有挑,要是连这一点茅草都不来挑,那还有谁供他吃饭呢?
他一口一口地抽着烟,昨天的那一幕顿时又浮现在眼前——
      昨天,章华荣也曾想多挑点,以免老是被人看笑话,所以,他狠下心把茅草捆
得比以前大了点,咬着牙挑下来。可没走多远就感到吃不消,肩上的担子似有千斤
重,压得背都弓了起来。在经过一段稍陡的坡路时,脚一软,身子一倾,跌坐了下
去,茅草也散开了。
    看来,他是挑不了这些了,便把茅草丢弃了一些,重新捆扎起来。但如果捆紧
就显得只有那么一点儿,便把绳子稍微放松点,这样看起来好像是多了些。这么一
折腾,累得他气喘吁吁。看其它的人已经走到山脚下了,他也重新挑起茅草,走下
山来。
    那些挑着的茅草,因为捆扎不紧,一颠一颠竟慢慢地掉,到山脚下时,已经掉
了不少,而捆扎的绳子更松了。当他走到一条小水沟旁,一步跨上那横在上面的石
板时,一头的绳子突然松开,那没松开的一头往下一沉,他的身体一下失去平衡,
连人带茅草一起跌了下去。
    幸好水沟很小,人一点也没伤着,可是半边的衣服却湿透了。他不得不将散落
的茅草重新拾起捆扎,只是这一回,他可不敢再捆不紧了。可这么一捆紧,连他自
己看了也觉得见不得人,而且茅草沾上水,反比刚才重,此时再上山重新割已是不
可能了,只好挑着那一点点的茅草,狼狈地回了村。
    一想起这些,章华荣不由感到一阵悲哀:这刚来的第一关就那么难过,那往后
的日子怎么熬?烟抽完了,他还想再躺一会儿,可一看别人都在割了,只好懒洋洋
地爬起来。他解下茅刀,把尖茅担插在地上,弯下腰割起茅草来。
    然而这里的茅草长得比较矮小,而且也较稀疏,割了一会儿,看上去只有那么
一点儿。章华荣看了看,便顺着山坡往前走,想找一茅草长得高又密的地方。他见
前面有一片稍陡点的坡,那里的颜色与其它的地方不同,便走过去。
    章华荣走到那里一看,不由大喜过望,原来那些茅草已被割了下来,摊在地上。
显然,这是哪个人割下后来不及挑回去,或者是有意留下,等晒干点再挑回去的。
    章华荣可是不管它是谁的了,被我看到的就是我的。真是踏破铁鞋无处寻,来
得全不费工夫。他看了看四周都没有人,就急急忙忙地将地上的茅草抱拢,按着自
己的能耐,结结实实地捆了两大捆,挑下山去。
    
    “出工了,出工了。”张瑞祥一走进祠堂大门,便大声地喊起来。
    “这么早就出工?”侯成宝一边扣着衣服上的扣子,一边打着哈欠走出屋子。
    “还早?大队规定七点出工,现在快七点了。”张瑞祥亮着嗓门说,“快走快
走,不然要迟到了。”
       “那也得吃饱再走呀。”侯成宝不以为然地说着,转身走回屋里,拿起毛巾牙
杯。
    “快点啊。”张瑞祥在屋外又喊了声,吹着哨子走了。
    “几点了?”马聪明躺在竹床上,看着侯成宝。
    “六点四十。”侯成宝看着桌上的闹钟,“可以起来了。”说着,走了出去。
    马聪明依然躺着,眼睁睁地看着门外:是起来出工呢,还是再睡它一觉?他犹
豫着。
    自从晚稻收割后,一部分的田里又播下小麦的种子,而大部分的田地都播上了
紫云英。这样,田里就没什么活好干了,所以,习惯上把这一段时间称之为“农闲”。
    然而,今年的农闲不再闲了,县里提出要大搞土地规范化,为将来的农业机械
化铺平道路,简单地说,就是把一些小块又高低不平的耕地经过平整,使之成为一
块较大的耕地。为此,县里还提出了口号:变农闲为农忙,创造人造大平原。
    本来,小片的平整土地,在每年的农闲时多多少少都在搞,名叫“并丘”。但
这次是要在“并丘”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要在山区创造出人间奇迹,使之成
为“人造大平原”。这就需要付出许许多多的劳动,如此一来,这农闲真的没有了。
    这几天,青龙潭大队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着挖土
挑土的人群。因为,县里将样板示范片定在这里,兰忠林已经立下军令状,要在今
年冬季把沿着机耕路两旁的耕地都变成人造平原来。大队号召全体社员,拿出农忙
的干劲,以保证任务的完成。
    但是,在这一段时间,马聪明总感到胃里不舒服。前次回家,拿了些胃药,吃
了以后稍有好转。可药吃完了,咸菜萝卜又把个胃给弄坏了。昨天晚上,那胃疼又
把他折腾到半夜,根本睡不好觉。此刻,他的胃虽然不疼了,但却感到整个身子软
软的,充满倦意。
    这时,白基兴走了进来。他在出工前,总是顺道拐进祠堂,与知青们聊上几句
再走的。他见马聪明还躺着,便打了个招呼:“还睡呀。”
       “那你是吃饱了要去出工了?”马聪明反问说。
    “是,吃过了。”白基兴点了下头,“你还不起来?”
       “等一下……嗯……”马聪明不置可否地说。
    “那我先走了。”白基兴说着就要出去。
    “你去哪?”马聪明明知白基兴是要去出工了,可还是问了一声。
    白基兴转身刚要走,又停住了:“出工呀。”
       “你何必这么早就去。”马聪明带着一种不屑的口气说,“哨子刚吹,再过半
小时还早呢。”
       “反正没什么事,差也是那么一会儿。”白基兴说着,还是走了。
    见白基兴走了,马聪明心里不由产生一种怜悯:“黑五类分子”自然得规规矩
矩,哪能与其它人相比?但是,在这种比较之后。他突然对自己的现状及知青们的
前途命运产生了另一种悲哀: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好不到哪里去。
    自从大规模上山下乡以来,特别是城里的“黑五类分子”被遣送到农村以后,
理想主义的破灭所造成的精神上的压抑,像无形的阴影,迅速地在知青们中间弥漫
开来,并且像瘟疫一样的令人心悸又无处逃逸。
    在数学的王国里,存在着等式与不等式,它们有着完全不同的定义。这是读过
中学的知青们所知道的基本常识。
    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等式与不等式的定义,竟是那么的深奥,那么的难以
理解,那么的令人扑朔迷离。不是吗?那你试着解解看。
    你拿两角钱,我也拿两角钱,同样买到半斤红糖,或是同样多的东西,这是等
式。同样在为革命而工作,同样劳动八小时,作为一种崇高的理想境界,当一名工
人与当一名知青,在意义上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革命不分先后贵贱,只是分工的不
同,这就形成了等式。但是,农村中原始简单的体力劳动与工厂里的机械化作业,
在劳动强度的对比中,差别是显而易见的;而在劳动报酬上,低廉的工分值与工人
的工资在比例上的悬殊,更是形成巨大的反差;尚若如此,倒也罢了,然而双方在
社会上的地位,几乎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面对如此巨大的差别,实在难以
令知青们坦然处之。这是一种从等式转不为不等式。
    “知识青年”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它的前身“红卫兵”,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党
中央领导下,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横扫一切的勇气,为粉碎资本主义复辟,为保
住共和国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立下了汗马功劳。而那些被称为光辉灿烂的历史和不
朽的丰功伟绩,更使他们站在了令人目眩的政治巅峰。而后,为响应毛主席的号召,
光荣地上山下乡。因此,“知识青年”这一名称,成了“革命”的代名词,知识青
年就是无产阶级革命派。
    与“革命”完全对立的是“反革命”,“地富反坏右黑五类”是一伙牛鬼蛇神,
是不耻于人类的“狗屎堆”,他们只能是永远被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打入十
八层地狱,永世不得翻身。对他们所实行的是无产阶级专政。因此,用不着动员,
无须多费口舌,只一纸勒令,一个个乖乖地被遣送到农村落户,同样成为上山下乡
这支庞大队伍中的一员。
    这一来,知青们心中极其脆弱的荣誉感一下被打碎了,甚至还有点兔尽狗烹的
感觉。同时,他们发现与“黑五类分子”的区别正在逐渐减少,相似的方面却在逐
渐增多——同样的从城里来,同样的劳作,同样的前途渺茫,说到底,同样的被城
市所抛弃。这更是奇怪的从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因此,这一段时间,知青们对政治的热情逐渐消失了,出工也不那么勤了,并
对整个上山下乡运动产生了怀疑——接受“再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侯成宝又走了进来,见马聪明还躺着,便走过去:“你还不起来?”
       “再躺一会儿。”马聪明懒懒地说。
    “再躺出工就来不及了。”侯成宝看着闹钟说。
    “出工?”马聪明眨了眨眼睛,“算了,今天不去了。”说着,翻了下身子,
脸朝墙又闭上了眼睛。
    
    朦朦胧胧中,马聪明又醒过来了。祠堂里静悄悄的,看来,其它人都出工去了。
他还想再躺一会,可以感到肚子饿得有点慌,而且有点痛,看来,不把这肚子解决
好是不行了。
    马聪明起了床,来到厨房,掀开锅盖,见锅里的饭早已凉了,便把饭重新烧热,
吃了一碗,才感到胃好受了点。他想再吃上一碗饭,可又怕那咸菜吃多了等会胃又
返酸水,便打消了念头,不再吃了。
    马聪明回到屋里,坐在竹床上。虽然胃里的感觉是好多了,可心却感到空寂起
来。他把桌上的几本杂志与学习材料翻了翻,感到没有什么看头,因为已经是看过
许多遍了,便又放了回去。
    没有书可看,没有事可干,没有人作伴,难道再躺下睡觉不成?马聪明看着闹
钟里那红色的秒针一圈又一圈地走着,却不知该干点什么才好。他看时间才九点半,
想了想,决定再到合作医疗室去拿点药,顺便到大队部看看有什么信呀或是报纸,
或者看看代销店里有什么好买的;再不然,到别的队,看看有哪个知青没出工,找
人讲讲话也好。主意一定,他的心里便觉得轻松了许多。
    “到处流浪,到处流浪,命运唤我奔向远方,奔向远方……”马聪明悠然自得
地唱着歌,慢慢地朝大队部方向走去。他唱的这首印度电影《流浪者》的插曲《拉
兹这歌》,在知青中几乎人人会唱。在那忧悒的歌词中,那心无所系,前途渺茫,
凄凉孤独的心境描写,几乎成了知青们现实生活中的写照。而那明快的节奏,近乎
幽默的曲调,以及那种苦中作乐的情调,更为知青们所喜爱。以至平时有谁先唱了,
总有其它人同声附合,甚至近乎疯狂地高声喊叫,似乎想从那歌声中寻找失去的自
我,在空虚与惆怅中求得解脱。
    “到处流浪,到处流浪,我没约会也没有人等我前往,到处流浪……”马聪明
的心中掠过一丝孤独,一阵悲哀。是的,没有人在等着他,而他也几乎不知道自己
要到哪里,去干什么。是去拿药?好像不是,他从来就不相信那几把草药真的能把
胃病治好。是去看有没有信?也不是,他已经很久没给其它地方插队的同学写信了,
所以也就不指望有谁给他来信。那他到底是去找那些想找又不知能不能找到的人呢,
还是去买东西,他已经一点也不去想了,只是任由双脚走向前去。
    “命运虽如此凄惨,但我并没有一点悲伤,我一点也不知道悲伤。我忍受心中
的痛苦幸福地来歌唱,有谁能禁止我来歌唱……”马聪明随着那歌声的旋律,一颠
一晃地走着。
    路的两旁,是较为平缓的坡地,一条条田埂从江岸处开始,一层比一层高点,
一直排列到稍远的山包下。这样的坡地,在山区已经算是非常的平坦了,与那些层
层叠叠的梯田相比,足可称为平原。然而,这样的地与真正的平原比可就差得远了,
一块地顶多也就三五亩的大小,与县里提出的创造出一块地三五十亩的目标,仍然
差了好大的一截。但由于路两旁的地,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大队的门面,所以,这次
平整就定在这一片。当然,要在这里平整出一块三五十亩的地是不可能的,但十亩
八亩的却也做得到,只是那工程量非常的大,不是几天就可完成的。
    几天前,大队与各生产队的干部,对这些土地进行了统一的规划,在路的两旁,
每隔一段距离便插上根小竹子,另在离路边不远处,对应的也插一根小竹子。这样,
对应的四根竹子连接起来的一个四方形,便是平整以后将形成的一块地。
    在这些规划好了的土地上,各生产队正在各自的田里忙碌着,挖掉原来的田埂,
又重新在竹子之间垒一条新的田埂,并把高处的土挖起来,挑到低处。
    马聪明望着田里来来往往的人群,心里感到有点不自在——大家都在干活,自
己却在闲逛,似乎有点不合时宜。而且,他看到前方路上,几个人对着路边的田地
指指点点,慢慢地向这里走来,那走在前面的人,好像是张畚箕。
    马聪明不由犹豫起来。本来,去不去拿药,什么时候去对他来讲是无所谓的,
但问题是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与张畚箕相遇,那情况可就有点不一样了。农田改造
正紧张,人手本来就不够,而且大队的干部总是把有否出工看成知青是否虚心接受
“再教育”的标准,出工天数的多少与表现好坏联系在一起。每隔一段时间,就将
知青们出工的天数多少在大会上作一番比较,尽管没有具体点出名来,但那暗示与
指责往往令那几个出工较少的人感到难堪,而这其中就有马聪明一个。虽说没出工
又不拿工分,并没有欠着谁,但要是与干部们理论起来,可又讲不清了。
    马聪明想避一避,可路只有一条,两边都是光秃秃的田地,走到哪里都看得见,
难道往回走不成?可转而一想,我又没欠你什么,我躲你干嘛,难道你能把我吃了。
这一相,心里反倒坦然了,便大步向前走去。
    张畚箕正陪着公社来的几个人察看农田改造的情况,见马聪明走来,不由沉下
脸,问:“你不出工又要到哪里去?”
      望着张畚箕那咄咄逼人的脸,马聪明心中一股热气腾地升起。他想回答说我出
不出工关你什么事,说话和气点,干嘛那么凶?可看另外那几个人好像是公社里的
领导,而且这种时候硬顶也不是明智的办法,倒不如滑溜过去就算了,便回答说:
“我胃痛,到医疗室拿点药。”他的眉头微微一皱,好像胃里真的又痛了似的。
    “你真的胃痛?”张畚箕疑惑地看着,“听队里讲,你最近出工比以前少了。
你要争取多出工,不然年底人家分红你分黑,吃饭也不够。”
       “我今年也出了两百多天工,抵口粮钱够了。”马聪明分辩说,“我确是胃痛
才没出工的,昨晚痛了一夜。”
       “既然病了就快去拿些药吃,下午可要出工。”张畚箕又看了马聪明一眼,便
陪着那几个人走了去。
    马聪明继续朝前走着。虽然张畚箕刚才并没有怎么批评他,但那脸色却令他感
到不舒服,也觉得有点倒霉——出工累死累活你没看到,一歇下来就被碰上了。这
一来,出门时那种逛着玩的心境被彻底破坏了,此时,他只想随便拿点药就回来,
而对于找人聊天的事却再也提不起兴致来了。慢慢地,他来到了大队合作医疗室。
    合作医疗室座落在大队部后边,三间新盖起的平房,白色的墙壁,红色的瓦片,
在一片灰溜溜的老房子中,显得格外耀眼。它是伴随着合作医疗制度这一新生事物
而诞生的,新鲜的形象显示着勃勃生机。
    本来,农村的医疗事业是非常薄弱的,在偏远的山区更几乎是空白。村里的人
若病了,就请那些稍懂药性的人弄点草药,抵挡一阵,实在治不好了才送往公社卫
生院,但往往耽误了时间,有时小病也会变成大病。
    “文化大革命”以来,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旧的“资产阶级医疗卫生体系”
被摧毁后,合作医疗制度作为社会主义的一朵新花,很快在全国各地农村开放起来,
并且培养了一大批“赤脚医生”。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进城就医难的问题,
也使农村的卫生保健工作得到了改善。而且,参加合作医疗的人,每月只要交纳五
角钱,就可享受医疗费报销。因此,这一制度一出现,就受到农民们的欢迎。
    可问题很快就来了,每人五角钱对于农村医疗保障所需的费用来讲,简直是杯
水车薪,根本不够花。虽然大队有补贴,可资金仍然非常紧张。一般的人来医疗室
看病,只不过拿回点草药,最多也是几片药片罢了。要想拿点好的药,非有多多少
少的关系是不行的。
    马聪明走进门,见屋里没人,又到两边的屋里探了一下,还是没人。他不由纳
闷:那几个赤脚医生都到哪里去了呢?
    这医疗室里共有三名赤脚医生。合作医疗室一成立,一时找不到医生,村里的
张旺根因懂得点草药,平时也给人治些小伤小病,就由他顶上了;后来大队又把他
儿子送到公社卫生院举办的“赤脚医生培训班”学习了几个月,回来后便也算上一
个;还有一个是原来青石坑镇里的土医生许锦成。这次上山下乡运动范围扩大到乡
镇,只要是吃商品粮又没有正式工作单位的人,都属下乡落户的范畴,因许锦成没
有固定职业,被当作闲散人员,所以他全家也到这里插队落户,他也到医疗室当起
了赤脚医生。
    “喂,人到哪里了?”马聪明站在屋子中间喊。他见后面的门开了一条缝,那
里面还有一间厨房,便走过去把门推开,不想与正要出来的许锦成打了个照面,两
人都停住了。
    “什么事?”许锦成走了出来,顺手把门拉上一点,然后在桌子后面的椅子上
坐了下去。
    “这里,有什么好点的弄些解解。”马聪明指着肚子,眼睛游移着,又看了厨
房里一下,也在桌子前的椅子上坐了下来。
    “没有什么啦。你是……?”许锦成拿不准马聪明话里的意思,有点心虚地说。
    原来,今天张旺根父子上山采药,留下许锦成守着医疗室。另外,由于农田改
造人手紧,大队要求看病的人尽量晚上来,所以这一段时间,白天很少有人来。这
厨房后有个小门,门外有一片空地,村里的鸡鸭常跑到这里,正好今天有只鸡跑进
厨房,被许锦成顺手关门,抓住宰了,此刻正在锅里煮着。这事照说是无人知晓,
但毕竟作贼心虚,许锦成见马聪明看着厨房,担心被看出名堂,心里有点惴惴不安。
    其实,马聪明什么也不知道,只不过是因为彼此早已混熟了,讲起话来随便些。
这许锦成虽然在第五生产队落户,但住的地方离祠堂不远,又都是来插队的,心理
上的距离比较接近,所以互相之间来来往往,没有太大的隔阂。
    “胃痛。”马聪明说着,把手伸出搁在桌子上,“昨天痛了一夜。”
      许锦成松了一口气——原来马聪明并没看出什么。他也伸出手,轻轻地按在马
聪明的手腕处,诊了一会脉,然后问马聪明:“你是锇了就痛?”
      马聪明点点头:“嗯。”
       “你的问题呀,”许锦成松开手,“说好办也好办,吃饭按时来,吃得好一点,
再吃点药也就行了。我的胃也跟你一样,也是老毛病,但吃点好的就不痛了。要说
难办也确实难办,天天咸菜萝卜,就是仙丹也治不好你的胃。这样吧,开几片药片,
再加些草药,回去弄点肉炖着吃。你看好不好?”
       “随便吧。”马聪明不置可否地回答。
    许锦成马上开起药方,然后到旁边的药房配药去了。马聪明也站起来,百无聊
奈地在屋中间站着。这时,那鸡肉的香味从厨房飘了过来,马聪明嗅了嗅,便顺着
气味走进去。
    马聪明走到灶前,掀开锅盖一看,原来是煮着鸡,怪不得那味道闻起来特别香。
尽管他很想尝一尝,可毕竟鸡不像地瓜芋头那么贱,不好意思就这么白吃人家的,
便把锅盖又给盖上了。
    马聪明转身正要走出来,突然看到墙角处畚斗里有一堆鸡毛,仔细一看,那些
鸡毛竟然是干的。他不由感到奇怪,宰鸡都需用开水烫了后再拔毛,可这些鸡毛显
然是没有浸过水。他蹲下去用手一拨,这一下问题出来了,这鸡毛居然连着皮,拈
起来血淋淋的一串,与鸡肠混杂在一起。
    马聪明这下完全明白了——这只鸡是偷来的!因为一般人家宰鸡,是舍不得将
皮和肠子丢弃的,只有偷来的鸡才会如此。而且,偷鸡的人要速战速决,拔毛太费
事,可剥皮就省事多了。马聪明虽然没有偷过鸡,但个中的奥妙倒是挺清楚。另外,
他也不会去告发,这鸡又不是他的,管那么多干嘛?倒是,趁机捞他吃一顿,谅许
锦成也不敢不给面子。主意一定,便重新掀开锅盖,用勺子舀点汤尝尝,觉得淡了
点,顺手从灶面上的盐罐里撮了一点盐撒进锅里,便心安理得地站着等许锦成进来。
    许锦成配好药走出来,见马聪明不见了,便叫了声:“聪明。”他见没有回应,
而厨房的门又大开着,忙走进去。
    “这鸡汤……味道不错。”马聪明脸上带着一丝诡秘的微笑,看着许锦成说。
    许锦成顿时傻了眼,看马聪明的架式,分明是揭了他的底。事到如今,只有硬
着头皮装不懂,他顺着马聪明的话,说:“嗯,鸡汤味道不错。”
       “只是,你也太浪费了,那皮和肠子都能吃。”马聪明看着畚斗里的皮毛,现
出一种惋惜的神情。
    “嗯,忙……没时间……”许锦成一脸的尴尬。
    “没时间就叫我一声嘛,这个忙我肯定帮得了。”马聪明的嘴角掠过一阵嘲讽
的微笑,“喂,说真的,请不请客?”
      许锦成不由松了一口气,只要马聪明也吃了鸡,那这件事情就再也不会有其它
人知道了。他忙拿过两个碗放在灶面,带着殷勤的口气说:“你真是熟人又讲客气
话。本来我就想等药配好后再请你吃的。”说着,舀起鸡肉装进碗里。
    马聪明真的是不客气了,也不管许锦成话里究竟有多少诚意,端起碗坐在小凳
子上便吃起来。许锦成则站在灶边,也津津有味地嚼起来。不一会儿,整只鸡都吃
完了。
    马聪明擦了擦嘴,心满意足地把灶面上的骨头拨进碗里,倒在畚斗里,然后对
许锦成说:“以后要再有,可得通知一声。”
    “哪能老是有,这也要看机会。”许锦成显得非常轻松地说。
    “不过,下次要是再有的话,这鸡毛可要先掩一掩,可别让人看到了。偷吃也
得擦擦嘴。”马聪明说着,拿起药,乐乎乎地走了。
 
    吃罢早饭,正准备去出工,程强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锄头了。这可真怪,昨
天收工回来,他因急着煮饭,便顺手把锄头放在厨房边,原想等会再拿到屋里,可
过后却忘了。现在要出工了,锄头却丢了,叫他怎么不恼火?但恼火归恼火,锄头
却再也回不来了,他只能对着那不知道的贼臭骂一阵。而骂归骂,没有锄头却出不
了工,知青每人一把,根本没多余,他只好到张歪狗家借了一把,骂骂咧咧地出工
了。
    早在几天前,程强的斗笠就丢过一顶,也是因为放在厨房边忘了拿回屋里。虽
然一顶斗笠才三角多钱,可丢了总是令人不愉快。这种事情也并非只有他碰到,其
它知青丢失扁担畚箕等小物品也常有发生,但因损失并不算多,又无处追查,过后
也就不了了之。
    可这一回,程强实在感到霉气,接连丢东西,锄头又较值钱,再买一把还得花
几元钱,这使他越想越冒火,收工回来后,又把那不知道的贼臭骂了一顿。
    章华荣待程强骂够了,才走过来,慢条斯理地说:“你这样骂也不顶事,骂到
天塌下来,锄头也不会回来。”
       “不回来也要骂他个够本。”程强还在气头上,说出来的话依然利得像把刀,
“哪一个婊子养的偷了我的锄头,挖个坟墓自己埋。”
       “你也不要骂了。既然人家偷你的,那你也来个以牙还牙。”章华荣看了一下
周围,压低了声音,“这样吧,今晚我们也去弄一把回来。我帮你去拿。”
      程强一听,不禁心头一跳——弄一把回来?那不是偷吗?尽管锄头丢了他觉得
挺恼火,可却没有想到也去偷一把。万一被人抓住了,那面子往哪搁?一想到偷,
他的心跳由不得地加快了,连连摇头说:“这种事我做不来。算了,还是去再买一
把。”
       “你怕什么,又不是你先偷,省几元钱买肉也能吃。你如果怕我去拿,你跟着
我就行。”章华荣显得非常轻松地说。在他看来,这种事实在是再容易不过了,似
乎只是举手之劳。况且,自从知青们分开伙食后,程强带来的吃的东西比较多,他
多多少少也沾点光,要是这次帮着弄把锄头回来,那以后再吃程强的东西也好开口。
因此,他极力怂恿,大打保票,只要程强跟着走一趟就行了。
    程强的心终于被章华荣说动了。想想也是,你若不偷我的,我怎么会去偷你的?
既然农民能干知青怎么不能干?尽管锄头是谁偷的他并不知道,但他认定是农民干
的;而晚上要偷谁的锄头他也不知道,但却肯定是农民的。他已经在无形中把所有
的农民都划归在一起,不知不觉地与他们对立起来,无论对谁实施报复,他都觉得
顺理成章。
    “好吧,今晚弄回来。”程强话一出口,便感到心中的火气也随着泄了出去。
    “那我先去侦查一下。”章华荣看了一下天空说。
    趁着天没黑,章华荣匆匆地走了。他不想在本队里下手,并非兔子不吃窝边草,
而是担心日后使用时被人认出来,所以他宁愿多走几步,到别的队去偷。他到村子
东头走了一遭,心中有数了才回来,把瞄准好了的目标向程强说了,就等晚上实施
了。
    冬天的夜晚,人们早早的就去睡了,不到九点钟,整个村子已是静悄悄的。偶
尔远远地传来几声狗叫声,但很快又是一片寂静。
    章华荣探出门,见周围一点灯光也没有,便回头对程强说:“走。”两人悄悄
地走出门,黄唯山则从里面把门轻轻地掩上了。
    淡淡的月光透过薄薄的云层,撒向大地,使得房屋树木,看上去朦朦胧胧;一
阵微风吹过,让人周身感到一片寒意。程强跟在章华荣后面,心里怦怦直跳,他张
大着眼睛,左右搜寻着,唯恐那黑暗中有人监视着他;他不时扭头看后面,担心有
人跟着他;他又不敢与章华荣说话,怕被人家听到了。
    远处传来一阵令人揪心的狗叫声。程强不禁感到头皮一阵发麻,浑身的毛发都
竖了起来,由不得地打了一个冷战。他不想再往前走了,一把拉着章华荣,压低声
音说:“别去了,我们回去吧。”
      章华荣仍然不紧不慢地走着。此时回去,岂不是前功尽弃?而且,走到这里了,
就差伸手把锄头拿来那么的一下,怎么可以就此放弃?他稍微用力握了一下程强的
手臂,同样压低声音说:“别作声,前面就是了。”
      程强顿时禁若寒蝉,只好硬着头皮,深一脚浅一脚地紧紧跟在章华荣后面。不
一会儿,两人来到一座房屋前。
    “到了。”章华荣轻轻地说了一声。程强马上停住脚,看了一下,但在这夜里,
根本不知道这是谁的家,他又走了几步,躲在墙边的暗处。
    章华荣走到门旁,借着微弱的月光,可以看见靠墙放着木桶、扁担,还有几把
锄头。他小心地拿起一把锄头,不出一点声响,马上往回走。等在一旁的程强赶忙
又跟了上来,两人悄无声息地又回到了他们住的屋子前。
    “等一下。”章华荣拉住程强,站在暗处看了一会,确信没有人跟着了,才走
到门前,轻轻推开虚掩的门,走了进去。
    黄唯山放下正看着的书,轻轻地说:“这么快就回来了!?”
       “当然,手到擒来,难道想在那里住下去?”章华荣不无得意地说,然后,又
轻地把门关上,还插上了门拴。
    “你以为很快呀,我可感到太久了。”程强心有余悸地说,他感到心仍跳得厉
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文学书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