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文学书苑人物传记郑德鸿那里并不遥远>创作花絮

那里并不遥远

作者: 郑德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创作花絮


  

长篇知青小说《那里并不遥远》创作花絮

 

今天,我创作的长篇知青小说《那里并不遥远》终于在我的博客上完整地与大家见面了。虽然这部小说早在1999年就已经在网上发表,并且有不知多少的网站转载,更有一些热心网友,将之转载到论坛、博客上,令我无比感动,无比的欣慰。但是,作为作者,能亲自把自己的小说上网,也是一件乐事。

这部小说早已经登载在由《人民日报》主办的“人民书城/佳作连载”栏目,并且入选由中国国情网、中国教育发展网、国家文化网、国家中西部网等大型国家级网站机构组成的专家、学者联合编审,由中国艺术文化普及促进会提供艺术指导,中国国情调查研究中心监制,并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提供版权保护,北京联合光华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大型数字光盘《中外经典视听图书馆》,成为唯一在网上发表而没有出书的经典著作。而后,又先后被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的《21世纪经典视听图书馆》及学苑音像出版社的《经典多媒体图书馆》、《世纪经典视听图书馆》、《世界经典图书馆》收录。一部作品,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对作者来说,就是最大的奖赏。

由于这部小说是当时我在一种完全偶然的情况下,凭着一股热情写出的。我一边写,一边把手稿给朋友看。朋友们看过后,都被里面的故事吸引了,甚至于彻夜不眠看到天亮。但因我还没写完,后面的故事便成悬念,居然吊起朋友们的胃口,催促我赶紧写完。同时,朋友们也对小说中的一些问题提出看法,甚至帮我改起错别字来。

书稿一天天地写,但我竟没顾得上给小说起个书名,直到那一天,秉谦来拿稿,问这部小说书名叫什么,我才恍然想起该给小说起个书名。也就是一瞬间,“那里并不遥远”浮现在我的眼前。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当年是何等的轰轰烈烈,但仅仅过了这么短短的时间,就几乎消声匿迹,似乎只剩下遥远的记忆。但对于每一个知青个体,当年的一切仿佛就在昨天,近在眼前。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再教育”,有的确是到很遥远的地方,但有的只是在近郊,从地理位置上讲,有的很遥远,有的并不遥远。然而,地理位置的远近并不是一个关键,城市与农村的差别,才是一条横亘的大堤,难以逾越。哪怕下乡插队的地方是城乡结合部的郊区,要想回到城市中来,那距离是无比遥远的。

上山下乡到农村的知青,其处境的艰难,是那些没有上山下乡的人所难以想像的。看着那些在工厂上班的同龄人,知青们的失落,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社会地位的差距,可说是十万八千里,何其的遥远。

我顺手拿起笔,在稿子封面写下了“那里并不遥远”,再写下副标题“——中国知青大写意”。

之所以加了这么一个副标题,一来是突出这部小说的知青属性;二来是这部小说展现了从毛泽东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上山下乡运动结束的全过程;三来小说不可能面面俱到,什么都塞进去,难成工笔画,那就来个写意吧。

因为想看我写的小说的人多,手稿却只有一份,难以应付。并且这手稿是写在稿纸上的,经过这么多人的手,难免会有所损,这也是我所担心的。于是,我干脆花钱将手稿复印,并且是一边写一边复印,写多少就复印多少。只是这复印的钱实在是贵,前后竟然花了我近二百元,让我心痛了好一阵。正好有朋友在机关里当打字员,得知此事,免费帮我复印,让我省钱。当然,这也拭了公家的一次油。呵呵!

 

郑德鸿 2008-8-26


  --------------------
  授权天涯在线书库独家刊出,请勿转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文学书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