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止笑谭 作者: 朱邦复 章五十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假设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兵甲。 ◆求证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原因 ◆假设 ┌───────────────────┐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 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 │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 └───────────────────┘ 注 客观真实:统计值仅具比较意义。 解 老子认为:人由生到死之间,长寿者约有三成,短命者亦有三成。还有三成,本可 长寿却自己寻死,为什么呢?那是因为这些人生活太过优裕,物质享受过于丰 富。 通 ●《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 也』。 释 命之长短比较,皆属统计,因人人希望长寿,故所挂心者,为是否错过了长寿的良 机。是以文中几分之几,不过引入话题。 今人尽知,所谓山珍海味,莫非胆固醇、脂肪等食多反有害之物质。过去常以「朱 门酒肉臭」来形容失道者其『生生之厚』,现在证明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 、痛风等文明症,无一不是「食优身闲」的结果。 「生生之厚」尚有一解,即心理上之沉溺于享乐。人之生死,本属自然,若人习惯 于感官刺激之生活,人心遂为声色所迷,知死后刺激不再,故贪生而怕死。 怕死之心,萦回脑际,注意力即不能集中,神志必弱。 ◆求证 ┌────────────────────────┐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兵甲。 │ │ 兕无所投其角,虎亦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 注 客观真实:未设防之点即为弱点。 解 老子认为:听说善于养生的人,行路时不会遇到犀牛、老虎等猛兽,作战时也不会 被兵器所伤。犀牛有利角,老虎有锐齿,兵器也能致人于死,但皆无法对其产 生效应。 通 ●《庄子˙养生主》:『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 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释 养生之道,在于知所取舍,不贪图享受,不自暴弱点,更不要冒无谓的危险。在生 理上,保持自然之功能,多作运动,饮食正常;在心理上,力求恬淡,万事量 力而为,无动于心。 盖人之生理受制于心理,生理机能为先天所有,承自遗传基因,心理系后天形成, 来自环境及经验。是以,人幼年所习,即成为个人一生之判断、因应的标准。 人原为自然的一部份,但因自幼及长,在经验中,已将环境的一切视为当然,养成 习惯。今人生活在物质世界中,与自然界隔绝,生理习惯已因各种商品而有所 改变。生理习惯形成了心理需求,需求越重,人对环境改变之适应力越弱。换 句话说,即其「死地」也越多。 ◆原因 ┌───────────────┐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 └───────────────┘ 注 客观真实:因果效应。 解 老子认为:为什么呢?这当然是因为他从不涉足危险之处。 通 ●《庄子˙达生》:『善养生者,若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 ●《孟子˙尽心上》:『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释 人之死地有生理与心理两方面,身体之死亡属于生理,生理之功能本在于支持心理 作用之进行,当器官失调或衰退后,机能停止,即为个体生命死亡。又人在生 存过程中,将所遭遇的环境刺激,累积为经验,导通的神经原则成为记忆。经 验和记忆两者系用来判断有利的生存条件。人若心理失常,失去判断能力,或 因神经原受到破坏而丧失记忆,人已不知「我」为谁,此为「心理」之死亡。 原则上,唯有生理及心理皆已丧失机能者,方可确定该人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