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学九论 作者: 朱邦复 自序
千百年来,无数智者孜孜探索人生,铺就了一条条康庄大道。后人飞驰其间,有的
意兴风发,自诩为万物之灵;有的匆匆驶过,不过充塞些流量,遗留些秽物;更有人面
对万象,驻足踯躅,徘徊深思,不知何去何从。
道路两旁的景物,时而开阔,时而局促,观之略同,究之又大异其趣。人类文明又
何尝不是?千古以降,人智彷佛丛峦叠翠,绵延起伏。今人得以凌风登月,不可谓不智
矣,然而撷去物质技术,人之愚昧如故,迷惘如故,梦呓如故。
人知身外之物,知身内之感,而不知人生之方向,是不知也。人得藏书盈库,得方
帽满载,却未悉个中精义,是未得也。人能日驰万里,能点石成金,而不能自我控制,
是无能也。人有华屋玉宇,有长生百岁,而无平安幸福,是空又且乏也。
既不知又未得,不仅无能,且空乏终生。人生若此,所为何来?纵观人类文明,圣
哲林列,徒留空谷足音,今昔宛如天渊。
人生在世,无非生命之延续、思维之承袭。若以时、空两维展开,作坐标图视之,
在主观立场上,以我为中心,各种事物皆呈显出拋物线轨迹,逸向无尽的他方。再以客
观立场,置身太空而观,所谓人类文明,只不过是环被地球的遗迹罢了。
个人只是组成这些遗迹的尘埃,小得微不足道,但却连绵延续,脉脉相承。再若层
层上溯,每一道轨迹都有其必然的因果,作用产生作用。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个体行
径终将成为遗迹,随风而去的,尽是无意中残留的雪泥鸿爪。
人能认知自己在宇宙舞台上的时空位置?人能决定自我的轨迹?有人忙碌终生,来
不及思考;有人认为人生如梦,偏偏又把梦境抓得牢牢,沉迷不醒;有人大言不惭,自
以为了悟生死,却又镇日空坐,只是等待死亡之降临。
人生有一定的目的吗?人类的前途将伊于胡底?难道人的生命,只是偶然遇合的精
子卵子?每一种思想,只是凑巧冒出的火花?忽然间有了,然后就此遁入虚无?果真如
此,为什么有人能自我反思,跳脱主观立场,直趋客观真实?
本书不过是人类轨迹记录的另类诠释而已,不论东方西方,三千年前,人智已经完
备成熟。但因「概念」俗成的特性,并未建立真如的接口,以致智俗之间缺乏共识。不
幸的是,人囿于成见,「概念」已成化石,前人以指指月,今人则握指为得。
人类文明的进阶,相当于个人的成长,对儿童来说,最能满足他们想象力的故事,
就称之为童话。而初民则有「神」话,那正是人心探幽访秘的特质,后人把神话中的神
祇形象化,奉入殿堂,成为人类文明发扬光大必经的的第一步。
「神」的概念并没有错,错的是后来登坛的神职人员,他们只知维护神权,而未认
清神的真相。等到哥白尼的「地动说」震撼人心之后,物质科学大兴,实证的力量建造
了物质的新天堂。在感性上,神仍受人尊崇、依恋,而理性上,人却遁入了空无。
科学也没有错,错的是利益既得的科学从业者,他们完全丧失了求真的科学精神,
充其量不过是些工匠。人类的黑暗时代从来不曾消逝过,理性的光明也一直高高挂在遥
空,改变不了的,是人性的愚昧与无知。
我个人从来没有天真到相信愚昧可以改变,但却深知「无知」来自「概念」的「迷
信」。当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看到行星运行的真相时,举世又有几位明智之士?当
今社会的菁英,与中世纪的僧侣又有多少分别?
前车可鉴,一时的成功,并不代表永远繁荣。曾经存活了二十万年的尼安德塔人,
早已消失在欧洲的某些洞穴阴影中,我们这些「智人」的后裔,能不深思吗?
在宇宙进化的过程中,生命层次由低而高,由浅而深,智能则是最终的境界。生存
不是目的,连最低级的滤过性病毒,都已延续了亿万年之久。人若仅以生存、生活来评
断生命的成败,显然绝非智者。人的智能有大有小,小到生不知朝夕、感不过方寸,大
到通古达今、融贯心物。如此天壤之别,才是做为一个人应该追究的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当今科技精进,物质盛兴,人人眼界大开,无不希望平步青云,立
即功成名就。有如见到一位足球健将,在球场上盘球如飞,后进者欣羡之余,咸效法其
花巧的脚法,哗众取宠,却不愿由基本动作开始,扎扎实实地苦练。
人生活在日光、空气、流水中,久而久之,视之为理所当然。人人用概念沟通,谈
天说地,便以为「概念」平淡无奇。更遗憾的是,时贤好高骛远,每见虚玄深奥的「观
念」,辄心向往之,但对最基础的概念认知,却视为雕虫小技,望而却步。
真相是,基础不够深厚,不可能建立摩天大厦;没有日光、空气、流水,任何生命
将无从生存。人若不了解基本的概念,当然得不到超人的智能。基础经常是看不见的、
最有价值的、最平实的。一心梦想追求光鲜外表的人,终将成为虚荣的奴隶。
更无奈的是,在机缘成熟之前,人们总以为只要读读书,查查字典,就懂得什么是
「概念」了。其结果,人云亦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又如何能痛下苦功?即令
是专家学者,他们对概念的理解,若非残缺不全,就是断章取义。如此这般,任何人只
要略识「之无」,就足以在群盲中道寡称孤,怎怪有心人不得其门而入?
有谁知道宇宙进化的方向呢?不具智能的人当然不知道,不知道的人,当然自以为
是,认定人生只有功名利禄、吃喝玩乐。概念不过提供了生活、生存所需,以便唱唱山
歌,发泄发泄一时的情绪。至于日光、空气、流水,不过碰巧在那里等着我们罢了。
需知,「智能」就是认识宇宙真相的能力,而人与智能之间唯一的接口,正是「语
文概念」。人挣出茧壳,孤独无知,全靠语文与客观世界沟通。等到彻底了解,才能进
一步深入探索,就这样一代一代地薪火相传,直达宇宙真如。
宇宙是一不可分割的整体,以个人之渺小,欲求理解整体之浩瀚,不得不借用一些
「概略的理念」,分门别类,以简驭繁。正因为「概略」的模糊性,人类才得以通过似
是而非的主观经验,逐步认清繁复的宇宙万象。
概念本为人类智能的结晶,祗惜今人坐拥宝山,却未识藏宝的真面目。能有效掌握
概念的人,本就不多,再能到达智能彼岸的,更似凤毛麟角。所幸,随着文明的进程,
人类的认知逐渐累积,「概念」也将日趋完善。
「智能学」实际上即为「系统概念学」,系将概念的诠释系统化。透过这种系统,
组成一多相交连的「概念网络」,由单一的概念可达于万,由万亦能回归于一。既能在
层层的定义下,将概念精确无误地微分到用机械指令执行,同时又能返本溯源,通透宇
宙真实的本体,形成完整的认知。
智能既是人类认知的总汇,人要得到智能,就必须孜孜不倦,执着地体验学习。大
道无功,智能就是智能,得失之间存乎一心,唯有德者得之。
本书视宇宙为一,不辩心、物之一元、二元,也无所谓东方西方。《智能学九论》
只是一个起点,试图敞开一扇门户,以供后学参考。
幸得赵家安兄、谭伟豪兄及吴乃华兄投资合组公司,生计不愁。闲时勤学慎思,观
念渐熟,遂有此书。今不揣浅陋,就教时贤,缘鸟鸣树梢,期鸣鸟相应也。
本书得沉红莲、张淑媛于百忙中校稿润色,本人得免后顾之忧。
朱邦复序于杨梅,一九九八年六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