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规》 > 下卷\瘕类气瘕
瘕者,假也。所谓假者,谓其形虽若 而原无根窠,非若 痞之坚顽有形者也。盖有形者,或因血积,或因食积,积有定形,所不可移易者也。无形者,病在气分,气逆则甚,气散则缓,聚散无根者也。惟其无根,故能大能小,或左或右,或近胁肋而如臂如指,则谓之 癖;或下脐腹而为胀为急,则谓之疝瘕。《难经》曰∶“病有积聚,何以别之?然积者阴气也,阴沉而伏;聚者阳气也,阳浮而动。故积者五脏之所生,聚者六腑之所成也。”然则 由于积,积在阴分而有渊薮,故攻之非易;瘕由于聚,聚在阳分而犹乌合,故散之非难。此 瘕之辨有如此,惟散之之法,却有因通、因塞之妙用,而人多莫之知也。
凡病在气分而无停蓄形积者,皆不可下。盖凡用下者,可除有形而不可以除无形。若气因形滞者,去其积则气亦顺,自无不可。若全在无形气分,即下亦不去,而适足以败正气也。宜切识之。
散气之法,只在行气,盖气行则散也。但行气之法,大有权宜,如气实则壅滞,宜破而行之;气闭则留蓄,宜利而行之;气热则干涸,宜寒而行之;气寒则凝结,宜温而行之。此散气治瘕之大法也。然瘕聚之证,使果气强力健,则流行不息,又何瘕聚之有?惟正气不行而后邪气得聚。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凡为此病,必气虚者多,虚不知补,则正气不行,正气不行则邪气不散,安望其有瘳乎?但实者有据,故显而易见,虚每似实,故隐而难知。此所以当辨其真也。
破气行气之剂,凡气实气壅之甚而为胀为痛者,宜排气饮、木香顺气散、木香调气散、四磨汤、诸七气汤之类主之。若血中之气滞而为瘀为痛者,宜失笑散、通瘀煎、调经饮,甚者《良方》夺命丹。疝瘕气聚者,荔香散,甚者天台乌药散。气结膀胱,小水不利者,小厘清饮、四苓散、五苓散。气结大肠,干秘不行者,搜风顺气丸、麻仁丸;水亏血虚而秘滞者,济川煎。肝气逆而为聚者,解肝煎,兼火者,化肝煎。气聚兼热,火郁不行者,抽薪饮、大厘清饮。寒滞不行,气结胀聚者,抑扶煎、和胃饮、丁香茯苓汤。三焦壅滞,气道不清而中满肿胀者,廓清饮。痰饮水气停蓄胸胁而为吞酸呕逆者,苓术二陈煎、六安煎、和胃饮、括痰丸之类主之。
以上诸法,惟气实瘕聚者宜之,凡元气不足者,皆不可用。
排气饮(见经期腹痛)
《统旨》木香顺气散(见《古方八阵·和阵》治气滞腹痛胁痛。
木香 香附 槟榔 青皮 陈皮 枳壳 砂仁 浓朴(制) 苍术(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远服。
《局方》木香调气散(见《古方八阵·和阵》)
木香 白檀香 白豆蔻 丁香(各二钱) 炙甘草 藿香(各八钱) 砂仁(四钱)
上为末,每服二钱,入盐少许,沸汤点服。
四磨汤(见《古方八阵·和阵》)治诸逆气。
沉香 乌药 枳实 槟榔
上四味,用白汤共磨,或下“养正丹”尤佳。一方用白酒磨。《济生方》用人参无枳实。本证加木香,即名五磨饮。
七气汤(见《古方八阵·和阵》)治七情之气郁结于中,心腹绞痛不可忍,及不能饮食。
半夏(制五两) 人参 肉桂 甘草(炙各一两)
上,每服三、五钱,水一钟半,姜三片,煎八分服。
《三因》七气汤(即四七汤。见安胎)
加味七气汤(见《古方八阵·和阵》)
即前七气汤加浓朴、茯苓各等分。
《局方》七气汤(见《古方八阵·和阵》)治七情郁结,脏气互相刑克,阴阳不和,挥霍撩乱,吐泻交作。
半夏(制) 浓朴 芍药 茯苓(各二钱) 人参 肉桂 橘红 紫苏水二钟,加姜、枣煎服。
《指迷》七气汤(见《古方八阵·和阵》)治七情相干,阴阳不得升降,气道雍滞,攻冲作疼,积聚瘕胀满等证。
半夏 甘草(各七分半) 香附(钱半) 青皮 陈皮 桔梗 官桂 藿香 益智 莪术(煨各一钱)
上,每服三、五钱,姜三片,枣一枚,水煎服。《统旨》七气汤有三棱、玄胡索、姜黄、草豆蔻。无半夏、桔梗。《济生》大七气汤有三棱,无半夏。
失笑散(见经期腹痛)
通痰煎(见经期腹痛)
调经饮(见经期腹痛)
夺命丹(见鬼胎)
荔香散(见《新方八阵·因阵》)治疝气痛极。凡在气分者,最宜用之。并治小腹气痛等证,神效。
又心腹久痛方如后。
荔枝核(炮微焦) 大茴香(等分炒)
上为末,用好酒调服二、三钱。如寒甚者,加制过吴茱萸,减半用之。凡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惟妇人多有之,用荔核一钱,木香八分,为末,每服一钱,清汤调服,数服除根。
《宝鉴》天台乌药散(见《古方八阵·和阵》)治小肠疝气,卒引脐腹疼痛。
乌药 木香 茴香(炒) 良姜(炒) 青皮(各半两) 槟榔(二个) 川楝子(十个) 巴豆(七十粒)
上将巴豆微打破,同川楝子加面炒黑,去面及巴豆不用,其余为细末,每服一钱,温酒下,甚者姜酒下。
小厘清饮(见白浊遗淋)
五苓散(见白浊遗淋)
四苓散即前五苓散去肉桂。(见《古方八阵·和阵》)
搜风顺气丸(见《古方八阵·和阵》)治痔漏,风热闭结,老人燥秘等证。
车前子(两半) 大麻子(微炒二钱) 大黄(五钱半生半熟) 牛膝(酒浸) 郁李仁 菟丝子(酒浸)枳壳 山药(各二钱)
上为末,炼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酒下。
麻仁丸(见《古方八阵·攻阵》)治大便秘结,胃实能食,小便热赤者。
芝麻(四两研取汁) 杏仁(四两去皮尖研如泥) 大黄(五两) 山栀(十两)
上为末,炼蜜入麻汁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白汤下。
济川煎(见产后大便秘涩)
解肝煎(见安胎)
化肝煎(见崩淋经漏不止)
抽薪饮(见血热经早)
大厘清饮(见白浊遗淋)
抑扶煎(见《新方八阵·热阵》)治气冷阴寒或暴伤生冷致成泻痢。凡初起血气未衰,脾肾未败,或胀痛,或呕恶,皆宜先用此汤。此胃关煎表里药也。宜察虚实用之,其有寒湿伤脏,霍乱邪实者,最宜用此。
浓朴 陈皮 乌药(各一钱五分) 猪苓(二钱) 泽泻(二钱) 炙甘草(一钱) 干姜(炮一、二钱)吴茱萸(制五、七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如气滞痛甚者,加木香五、七分,或砂仁亦可。如血虚多痛者,加当归二钱。如寒湿胜者,加苍术一钱半。
和胃饮(见经期腹痛)
杨氏 丁香茯苓汤(见《古方八阵·热阵》)治脾胃虚寒,宿食留滞,痞塞疼痛,气不升降,以致呕吐涎沫或呕酸水,不思饮食。
半夏(制) 橘红 茯苓(各一两半) 丁香 附子(制) 肉桂 砂仁(各五钱) 干姜(炮)木香(各一两)
每服四钱,水一钟半,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服。
廓清饮(见《新方八阵·和阵》)治三焦壅滞,胸膈胀满,气道不清,小水不利,年力未衰,通身肿胀,或肚腹单胀,气实非水等证。
枳壳(二钱) 浓朴(一钱半) 大腹皮(一、二钱) 白芥子(五、七分或一、二钱) 萝卜子(生捣一钱,如中,不甚胀,能食者,不必用此) 茯苓(连皮用二、三钱) 泽泻(二、三钱) 陈皮(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内热多火,小水热数者,加栀子、木通各一、二钱。如身黄小水不利者,加茵陈二钱。如小腹胀满,大便坚实不通者,加生大黄三、五钱。如肝滞胁痛者,加青皮。如气滞胸腹疼痛者,加乌药、香附。如食滞者,加山楂、麦芽。
苓术二陈煎(见《新方八阵·和阵》)治痰饮水气停蓄心下,呕吐吞酸等证。
猪苓(一钱半) 白术(一、二钱) 泽泻(一钱半) 陈皮(一钱) 半夏(二、三钱) 茯苓(一钱半)炙甘草(八分) 干姜(炒黄一、二钱)
水一钟半,煎服。如肝肾兼寒者,加肉桂一、二钱。
六安煎(见产后喘促)
括痰丸(见《新方八阵·和阵》)治一切停痰积饮,吞酸呕酸,胸胁胀闷疼痛等证。
半夏(制二两) 白芥子(二两) 干姜(炒黄一两) 猪苓(二两) 炙甘草(五钱) 陈皮(四两,切碎用盐二钱入水中,庄浸一宿,晒干)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一钱许,滚白汤送下。如胸胁疼痛者,加台乌药二两。
补气以行气之剂,如圣愈汤、参归汤、七福饮,皆能调心气之虚滞。五味异功散、参术汤能理心脾之气虚不行。独参汤、参附汤能助肺以行五脏之治节。若脾胃气虚而滞者,惟六君子汤、归脾汤为宜。脾胃虚寒而滞者,必温胃饮、理中汤、五君子煎最佳。若虚在脾肾阴分,气有不行而或为痰饮、或为胀满、或为呕吐腹痛等证,非理阴煎不可。若虚在血中之气而为滞为痛,微则四物汤,甚则五物煎、决津煎、大营煎方可。若肝肾寒滞,小腹气逆而痛者,必暖肝煎以温之。若脾肾气虚,门户不要而为滞为痛者,必胃关煎以固之。若元气下陷,滞而不升者,宜补中益气汤、举元煎以举之。若元气大虚,气化不行而滞者,必五福饮、十全大补汤、大补元煎或六味回阳饮以培补之。以上皆补气行气之法也,亦不过为之筌蹄云耳。而此中之用,诚有未可以言悉者。然常人之情,尤为气之滞者,惟破之、散之为宜,而反云补之必不然也。不知客之强者,以主之弱;邪之胜者,以正之虚。凡今人之病,虚者最多,而用补者最少,治与病违而欲以药济人,盖亦罕矣。即余以多虚少实谆谆为言,而人亦未信,姑以人事喻之,其或可晓然乎。夫人之虚实,亦犹人之贫富,气实者若富翁,气虚者若贫士。今人于千百中而富者其几?舍富之外,尽贫人矣。其多其少,即此类也。又有华其貌而罄其室者,人多难测,亦此类也。但贫人之情,可益不可损,增一分犹然未足;削一分其窘何堪?使以潜消暗剥之术而加之,贫寒窘乏之士阴移人祚,而人不之觉,亦甚堪怜矣。此道以仁为术,其可不以此为心乎?嗟乎!人生以气为主,得气则生,失气则死。夫智者知人之命,不智者知人之病,若强不知以为知,而徒资便给,以人命为尝试者,则其概可知矣。
东垣 圣愈汤(见《古方八阵·补阵》)治血虚心烦,睡卧不宁,或五心烦热。
人参 川芎 当归 熟地黄(酒拌蒸) 生地黄(酒拌) 黄 (炙各一钱)
上,水煎服。
参归汤(亦名人参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七福饮(见血虚经乱)
五味异功散(见恶阻)
参术汤(见《古方八阵·补阵》)治气虚颤掉,泄泻呕吐等证。
人参 白术 黄 (各二钱) 白茯苓 陈皮 炙甘草(各一钱)
甚者加附子一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独参汤(见崩淋经漏不止)
严氏 参附汤(见《古方八阵·补阵》)治真阳不足,上气喘急,呃逆自利,脐腹疼痛,手足厥冷,呕恶不食,自汗盗汗,气短头晕等证。
人参 制附子 用参须倍于附,或等分不拘,五钱或一两酌宜用,姜水煎服。
《良方》有丁香十五粒,名加减参附汤。
六君子汤(见经期腹痛)
归脾汤(见经不调)
温胃饮(见血虚经乱)
理中汤(见血虚经乱)
五君子煎(见崩淋经漏不止)
理阴煎(见血寒经迟)
四物汤(见经不调)
五物煎(见血寒论外方)
决津煎(见经期腹痛)
大营煎(见血热经早)
暖肝煎(见血 )
胃关煎(见产后腹痛)
补中益气汤(见经不调)
举元煎(见崩淋经漏不止)
五福饮(见血热经早)
十全大补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大补元煎(见血热经早)
六味回阳饮(见《新方八阵·热阵》)治阴阳将脱等证。
人参(二、三两或数钱) 制附子(二、三钱) 炮干姜(二、三钱) 炙甘草(一钱) 熟地(五钱或一两)当归身(三钱,如泄泻者或血动者,以冬术易之,多多益善)
水二钟,武火煎七八分,温服。如肉振汗多者,加炙黄 四、五钱或一两,或冬白术三、五钱。如泄泻者,加乌梅二枚,或北五味二十粒亦可。如虚阳上浮者,加茯苓二钱。如肝经郁滞者,加肉桂二、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