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医名医大全当代名医孟仲法>科研成果
 
中医名医大全



 孟仲法 >

科研成果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诊断与治疗研究”

1990年10月经上海市卫生局专家鉴定通过,于1995年获美国旧金山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优秀成果奖。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是作者提出的中西医结合新概念。本文报道了对150例“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患儿进行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本综合征的特点为某些患儿在获得1次或多次感染后的基础上, 产生一组较长期持续的“脾虚证”表现,其特征为长期厌食、面黄、消瘦、多汗、乏力、便通失常(便溏、干硬或便秘),病程较长,可引起生长发育落后。实验检查示营养代谢及免疫方面的失常,血中有高于正常值的免疫复合物形成。作者将150例患儿分成两组治疗,其中100例以健脾为主扶正祛邪辨证论治,另50例采用食用菌剂开胃灵口服,两组都给同样的饮食指导。治疗结果,总治愈率为96^6%。其中辨证论治组为98%,开胃灵组94%。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谈谈饮食宜忌”1988年获中西医结合科普优秀作品奖

什么叫饮食宜忌?古代医书《金匮要略》中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害则成疾。”利用适宜的食物来治病防病,这叫“食宜”,对不适宜的食物则应禁食,这叫做“食忌”,也叫“忌口”。

食忌可以分作“一般食忌”和“服药食忌”二大类。一般食忌是指平时要注意的食物之间的相互禁忌和身患常见病症时某些特定食物。服药食忌指服用某种药物期间,必须忌食某些特定食物,把各种食物分为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属性和甘酸咸苦辛五种不同的气味。在寒凉温热四种属性外,介于不寒不热,不凉不温之间的称为平性。所以,食物实际上是有五气,即寒热温凉平五种属性。

因此,凡是温热性食物具有祛寒助阳、生热、温中、通络等作用。平性食物则有健脾、开胃、补肾等作用。辛辣食物具有发散作用,酸味食物具有收敛作用,甜味食物具有缓和作用,苦味食物具有坚硬作用,咸味食物具有软化作用,但这些都不是绝对的。祖国医学的饮食宜忌学说也强调注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的实际情况。如久病时不可“忌口太过”以防造成虚羸。饮食要适合病人口胃,在符合原则要求的同时,主张灵活掌握运用,防止片面。某些食物会影响疾病的痊愈和药物功能的发挥。因此在治病和服药时要禁食某些食物,这就是服药食忌。

饮食宜忌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确实具有实际意义,在病中或病后调理,尤其在疾病初愈之时,特别要注意饮食宜忌。由于病虽愈而胃气未复,食欲不振,不宜吃肥腻厚味和过食,否则就会影响消化功能,有碍脾胃运化而阻滞气机,生热酿痰不利于健康的恢复,甚至可导致疾病的复发。这种因病后食物不慎而引起疾病复发的情况,叫做“食复”。

祖国饮食宜忌学说的最大特点是“辩证施食”。它强调“五味调和”就是说各种不同性味的食物,吃的时候要恰如其分,不要太过和不及,应根据各人不同的体质,所生的不同疾病和所服的不同药物做到“气味相胜”,“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

食忌食物中的温燥类在人体热证、实证、阴虚阳亢或火旺、热盛、津液受影响等情况时,就不能吃这些温燥类食物,生冷类食物。对阳虚、寒证、虚证,平时易感风寒者或体质虚寒的人都不能吃生冷类食物。油腻类对热症、食滞、湿热蕴结、痰湿、黄胆病者都不适宜。若腥类对肥胖者、痰湿重者、食滞、脾胃虚弱者,都不适宜。发物类食物能使旧病复发,烟茶酒三物中的烟,对人体只有害处没有一点好处。酒能“壮胆辟寒,和血养气”,但也指出了“多饮必病”的缺点。饮服少量果子酒开黄酒对冠心病患者有一定好处。但长期饮酒或饮烈性酒对身体却是有害的。过量的酒能使大脑细胞处于兴奋或麻醉状态,也能毒害细胞。长期大量饮酒还可以使肝细胞受损,可以导致一些药物的药理和毒性作用增强。茶有清热解毒、清暑降火、消食利尿等作用。茶中含有大量鞣酸,吃药时不能同时饮用,特别是服用人参党参等补药时更要注意。近代研究发现茶叶在防治高血压、冠心病、高山不适、某些毒物的中毒、肠道疾病、某些皮肤病和口舌发炎溃疡等有一定的功效。茶叶中含有茶硷、咖啡硷以及微量的氟,它的芳香物质有兴奋大脑,加强心跳,加速血流,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强肾滤尿功能,因此有提神、解乏、帮助消化和利尿作用。茶叶中含有一种硅酸,对结核病有辅助治疗作用,硅酸能使白细胞增多,对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和治疗白细胞减少症都有好处。但也要注意适当饮用。失眠与高血压患者,睡觉之前不宜饮茶;产妇与有习惯性便秘的人也不适宜饮茶,一般也不要饮过浓和过多的茶。

饮食宜忌大多数是正确的,基本上是符合科学原理的。在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的同时,应使它在防病治病和提高我国各民族的健康水平方面,发挥它的独特的作用。

 

健脾1号单、复煎剂治疗小儿脾虚纳呆症的疗效比较和动物实验研究

健脾1号是治疗小儿脾虚纳呆症有效率达82.7%。制成了复方煎剂,单味煎剂混合剂,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还与有关单位协作,对两种剂型进行了动物实验研究。

一、临床观察情况

1.

(1)病例选择,男66例,女68例,大部分病儿在6岁以内。复煎治疗者为98例,单煎治疗的为36例。

(2)临床观察内容,定8项临床表现观察的内容,即①纳呆;②汗多;③面色不正常;④乏力;⑤消瘦;⑥大便失常;⑦舌苔变化;⑧尿液淀粉酶偏低者。凡有以上8项临床表现中纳呆,再加其他任何三项,即可列为观察对象。

(3)药物制备;复煎每料由党参1.35kg 白术0.9kg 陈皮0.6kg 黄芪1.35kg 甘草0.45kg混合煎煮而成,另加蔗糖1.6kg 5%尼泊金30ml,苯甲酸钠12g,或苯甲酸6g制成3000ml,分装30瓶100ml,相当于5帖生药。

单煎由上述复煎同样处方及剂量,将每味生药单独分别加水4~5倍后煎煮二次,合并二次药液,放置过液,浓缩成1:2浓度,然后合并,其总容积为2300ml。另将1.6kg蔗糖,加水适量溶解后用纱布滤入药液中,然后加水,使药液总量达3000ml即得。分装同复煎剂。

(4)给药方法:剂量以3岁内每次5ml,日3次;4岁以上皆为每次10ml,1日3次。疗程最短1周,最长6周。极大部分病例在4周以内。

(5)疗效判定标准:分显效、有效、无效、三种。

2.临床观察结果:

(1)单煎剂的观察结果,36例中显效6例,占16.66%;有效27例,占75%;无效3例,占8.33%。显效与有效相加,总有效病例为33例,占91.66%。

(2)复煎剂的观察结果,98例中显效25例,占25.21%;有效51例,占52.04%;无效32例,占22.44%。总有效率为77.55%。

二、动物实验研究

三、讨论

1.健脾1号能健脾益气,促进纳化,固表止汗,燥湿化痰,消胀止泻,健脾运而益胃气,有利于促进水谷精微的吸收和元气的恢复。观察结果发现两种剂型在临床上并无显著差别。在动物实验中单煎、复煎与醇提复方对动物肠管的自发运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三种制剂试药都可促进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2.在实验中三种剂型试药皆有使网状内皮系统的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增强的作用,也部分证明了健脾可以增强机体的防卫功能,有利健康的恢复和维持。

3.已经确定疗效的常用处方,进行剂型改革,观察其与传统汤剂的区别,和不同剂型间的区别。

4.药效较为稳定,可作较长期的保存。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10008例头发微量元素含量与临床关系的探讨

(由孟氏首先提出的“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成果和论文,在1991年由上海市卫生局组织鉴定通过,1995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上获优秀论文国际奖。)

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是指小儿在一次或多次感染后不久,产生一组与“脾虚证”相似的综合征候群,且按中医健脾理脾治法可获效。此综合征为儿童时期的常见病。

一.观察对象 选择已诊断为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者为观察对象。

二.观察方法 所有观察对象在初诊时作头发九种微量元素的检测,尽可能于治疗三个月后作复查一次。

结果与讨论

三.各种微量元素与临床间的关系

1.钙 发钙低于正常值,这些患儿有程度不等的佝偻病症状和体征。反复感染可诱佝偻病,佝偻病也可使免疫力下降而频发感染导致恶性循环,发钙的偏低与临床上符合。

2.锰 锰是每种酶的激活剂,在体内比较恒定,缺锰可使小儿生长迟缓,骨骼异常。低锰病例确有身长体重落后及骨骼发育不良情况,但也同时存在低钙的偏低与,难以区分。

3.铁 发铁高于常值,都有铁剂治疗或服锨强化食物史。但临床上仍存在贫血表现。发铁低于正常,临床也有缺铁贫血现象。前者可能由于钼钴等元素缺乏,且部分确有铜、钴偏低情况,经应用B12等治疗后好转。

4.钴 发钴偏低同时伴有贫血,同时示发铁也偏低,但未见红细胞增多等现象。低发钴病儿经用B12针剂注射后临床有明显好转。

5.镍 发镍偏低,其属突出。镍富含于谷、豆、蔬菜及水果中,在体内形成蛋白镍原浆,核糖核酸中含量高,与甲状腺激素有关。目前上海儿童的膳中蔬菜吃得很少,豆制品也吃得不多,由于粮食的精加工,春所含的微量元素,尤其如镍等所剩无几,水果也吃得不多。脾虚儿童小肠的吸功能减退。生长迟缓,是否与此有关尚待进一步观察。

6.铜 与铁关系密切,在血红蛋白的合成,铁的吸收与运转,与铁联结的细胞酶系有重大生理影响。在骨骼、脑组织及神经髓鞘的形成中都需要铜。铜是生物的催化剂。缺铜时酪氨酸酶不能形成,使皮肤缺乏色素沉着。面部有脱色斑。

7.锌 发锌低于常值。食欲不良、异嗜、磨牙、皮肤粗糙、易于生湿疹皮炎皮肤感染,生长发育落后,个别有外生殖器隐睾等偏小,这些病儿都比较消瘦,有明显厌食,服锌剂后情况无好转,显系非缺锌所致。

8.铅 发铅大于正常值,空气中污染浓度增高所致。此类病儿有明显的食欲不良和情绪的不稳定。

9.锶 锶能促进骨骼发育,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神经及肌肉的兴奋性。锶含量有高有低,由于与其它元素缺乏或增加的临床表现有交叉性,临床上尚无法了解高低时对病儿影响的特异性。

四.讨论

1.小儿感染后脾虚综合征的形成首先由于感染,同时与病儿的体持也有关,一旦形成后,光用抗感染治疗难以奏效,临床表现类似中医描述的“脾虚”,且应用健脾、理脾法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2.小儿在感染的基础上继发营养代谢方面的紊乱,头发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为其佐证之一。虽然头发微量元素的含量不能反映病儿当前体内微量元素的情况,但可反映较长时期内该元素在体内分布的大致情况,若能结合血的测定则更有价值,某些临床表现与发中该微量元素的缺乏症状相一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任何元素的缺乏都可能影响健康和生命。近年来研究“脾虚”本质,认为脾虚时存在小肠吸收障碍,消化酶分泌减少,免疫功能下降。体内微量元素分布及含量的失常,可能与病儿饮食质和量的不足和比例失调、消化吸收功能的障碍有密切关系,城市环境的污染也有一定影响。

3.治疗基本上采用中医扶正健脾、驱邪理脾为主,结合饮食指导,一般经过三个月的治疗,达到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体重增加,部分病例头发复查,基本恢复到正常值。

4.中医的“证”常有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和比值的恒定变化。中药的疗效除与其主成份有关外,也与其含有的微量元素的数质量具有密切关系。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