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由之 > 调理气血 谨守病机--唐由之诊治老年黄斑变性思路调理气血 谨守病机--唐由之诊治老年黄斑变性思路
□ 周尚昆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
唐由之治疗老年黄斑变性是以“气血理论”为指导,在充分利用现代检查仪器,扩大望诊范围的基础上,全身辨证和微观辨证相结合,调理气血,谨守病机,以专方为主,分期分型论治,最终达到气血调和,脉络通利的目的。
老年黄斑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眼科致盲眼病。目前由于该病的确切病因不明,在治疗上较为棘手。中国中医科学院唐由之研究员从事中医眼科临床及科研60余年,在治疗该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
洋为中用 客观把握
中医看病重在辨证论治,准确的辨证来源于对疾病信息全面详细的采集,根据患者的全身和局部症状进行判断分析。“望闻问切”则是达到这一目的必不可少的桥梁及手段。
唐由之研究员对四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四诊固然重要,但不可平分均等。就眼科而言,应首推望诊。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古人对于眼病的诊治主要停留在肉眼观察上,因此对于外障眼病的描述较为确切,而对于内障眼病,由于眼底及相关组织的病变不能窥及,仅能从自觉症状进行记载。故古代文献中没有老年黄斑变性这一病名,只能根据该病的临床自觉症状进行推测,将其归属于“视瞻昏渺”范畴。治疗上则多从宏观上进行把握,根据全身症状进行辨证。
唐由之研究员在多年的临床中发现:绝大多数老年黄斑变性患者的全身症状并不明显。这给临床上准确辨证论治带来了困难。虽然中医“五轮”学说将瞳神疾病归属水轮,在脏为肾;《内经》中说“肝开窍于目”,“黄斑属脾”等理论,但是由于看不到眼底,在全身症状缺如的情况下,很难保证辨证的准确性。因此,唐由之研究员一再强调,中医眼科一定要积极吸收现代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洋为中用,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仪器,扩大望诊范围,通过检眼镜、眼底血管造影、OCT、视野等检查手段,对眼内的组织结构、病理改变以及视功能的损伤程度等进行客观、全面地把握。参照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做到中西互参,从宏观上把握,微观上分析,充分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并根据治疗效果,修正治疗方案。
调理气血 谨守病机
唐由之研究员认为,中医治病一定要寻根求源。对于老年黄斑变性来说,主要应当责之于“气血”。
《内经》中云:“气脱者,目不明”;“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古今医统大全·眼科》中云:“目得血而能视,故血为之主,血病则目病”。血乃阴液,有营养和滋润的作用,血为养目之源,但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关于两者的关系,唐容川在《血症论》中指出:“气为血之帅,血随之而运行,血为气之母,气得血而静谧”;“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气迫则血走”。正所谓“气血之体犹太极,气血之用犹阴阳。”血不能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目之所以能够视万物,全赖于气血调和。
从眼的解剖上看,眼底主要由视网膜和脉络膜组成,该组织内血管极为丰富,属多血多气之脏,气血的异常或机能的减退均会影响组织的正常功能。
从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病病理上看,病变早期主要是色素上皮吞噬、转运功能等机能下降,bruch膜的代谢产物沉积,随着病情的进展,bruch膜破裂脉络膜新生血管长入引起,最终导致眼底出现玻璃膜疣、出血、渗出、水肿等。
从该病患者的发病年龄来看,多为大于50岁的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机能减退,气血日渐虚弱,全身精微物质不能充分上达,则目窍失养,代谢产物沉积,眼底出现色素紊乱,玻璃膜疣丛生;气虚推动无力,气滞运行不畅,均可导致血行受阻,脉络瘀滞,血液不循常道,则血溢脉外,导致眼底出血、渗出形成;精血同源,精亏血少,则不能濡养目窍、全身,阴不制阳,阴虚火旺,则火灼脉络,眼部出血频发,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整个发病过程和气的推动、统摄功能,血液的充盈状态,脉道的通畅程度等因素有直接关系。
因此,唐由之研究员在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的过程中,将“气血理论”应用于临床,从气血的关系入手,既重视凉血止血、活血养血,又不忘补气行气,固肾明目。最终达到气血调和,脉道通畅的目的。
专方为主 分型论治
针对患者全身症状不太明显的特点,唐由之研究员从眼底微观辨证入手,以“气血理论”为指导,采用经验方:蒲黄、姜黄、丹参、旱莲草、枸杞子、女贞子、黄芪等加减治疗老年黄斑变性。对于早期干性老年黄斑变性患者,眼底以大量玻璃膜疣为主者,考虑为肾阴不足,精亏血少,气血不足引起,酌加楮实子、枸杞子、覆盆子、白术等补肾明目,健脾益气。
对于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患者,若发病时间较短,眼底有大量新鲜出血者,考虑气有余,便是火,火伤脉络。在治疗上,急则治其标,在止血药生侧柏叶、茜草、大小蓟的基础上,酌加生地、丹皮、赤芍、槐花、炒栀子、连翘等清热凉血之品。
当眼底出血稳定,出血伴有大量渗出、黄斑水肿时,则已到活血化瘀,行气利水阶段,选用活血行气的药物如川芎、姜黄等进行治疗。考虑到脾主运化水湿的特点,在活血化瘀行气的基础上配合健脾利湿药如茯苓、地肤子、车前子等,以促进眼底出血渗出、黄斑水肿的吸收。
病至晚期,眼底瘢痕形成,根据本病久病多虚的特点,重用补肝肾明目药以恢复元气,酌加昆布、海藻、半夏、浙贝母以软坚散结,促进瘢痕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