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医名医大全
王大增 > 学术观点三、调经注重气血相配
月经的主要成分是血,但血与气息息相关,互相资生和互相依存。气为血帅,血为气母,血病可以及气,气病可以及血,彼此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但从其病理变化来说,则有主次之分。血病及气,病在血分为主;气病及血,则病在气分为主。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为气之府,血到气亦到,血脱气亦脱。 故月经失常虽表现在血病,实则与气机紊乱密切相关。如气寒则血寒,气热则血热,气郁则血滞,气虚则血脱,气升则血上逆,气陷则崩中漏下等。正如汪石山所说:“血乃气之配,其升降寒热虚实,一从于气。......此调经莫先于养血,养血莫先于调气也”。说明治疗月经病应以调气为主,即使病在血分、有血热、血寒、血虚、血滞、出血等不同类型,治法有清、温、补、通、固涩等区别,但因与血气有关,故临床仍须配合调气之法。如血寒之温经理气,血热之凉血清气、血虚之补血益气、血瘀之破瘀行气以及血脱之补气固脱等等,都说明了“调经养血莫先于调气”的重要意义。自然,强调调气并非忽略调血,如病在气分之气郁血滞者,宜行气开郁佐以活血;气虚血脱者宜益气升阳佐以补血;气逆血乱者宜降气顺气佐以和血等,都有气血兼顾的意义。所以调经养血,必不可忽视调气。 祖国医学所说的气,其含义有二:一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 微物质;二是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二者既各有独立又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功能表现。《素问.至命全形论篇》曰:“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它源于脾胃,出入升降治节于肺,升发疏泄于肝,帅血贯脉而运行于心。《仁斋.直指方》曰:“阴阳之所以升降者,气也;血脉之所以流行者,亦气也;营卫所以转运者,气也;五脏六腑所以升降者,亦气也”。“气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朱丹溪进一步指出:“气血冲和,乃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故《内经》有“百病皆生于气也”之说。正是由于气在人体生命中的重要意义,所以临床治疗月经病过程中,注重调理气机,往往事半功倍。 导师在调治月经病过程中,非常重视血与气之间的关系,认为治疗疾病就是要“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素问.至真要大论》)临诊时善将调气药与和血药配伍应用。如养血和血用四物汤配党参、黄芪、白术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用三棱、莪术配陈皮、木香、槟榔破气行气;清热凉血用丹参、丹皮配川楝子、郁金以理气;温经活血用桂枝、吴茱萸、炮姜配艾叶、茴香、木香、乌药理气之品温养下焦;益气固摄常用人参(党参代)配龙骨、牡蛎益气固涩;气虚下陷崩中漏下常以黄芪、党参配柴胡、升麻升提固摄;气机逆乱常以沉香、旋复花降气行气;薤白头、荔枝核等常用来疏散胸中郁闷之气;枳壳、木香宽肠以利肠胃滞气;而香附则用于妇科经、带、胎、产、杂病诸症中。导师认为妇科临床最常应用的理气调经药属香附。因香附味辛微苦、性平、是常用的理气开郁药,其性宣畅,能通行十二经八脉的气分,前人称它为能“主一切气”,解血郁,调月经。香附本为行气药,但又能入血分,所以前人称之为“血中气药”,能理气调经,对妇女因情志不畅,肝气郁滞而致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症有效,常配全当归、川芎、熟地、白芍、桃仁、红花、川楝、乌药、木香等同用香附还能引补血药至气分以生血,无论胎前产后各症,皆可使用。所以前人又称香附为“妇科要药”。先生在临床处方中香附的应用十有八九,其调经重视气血相配的学术观点可见一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