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医名医大全当代名医甄梦初
 
中医名医大全



甄梦初

医学世家 衣钵薪传——记岭南医家甄梦初学术之传承

张德 广东省中医院

古有“医勿三世,勿服其药”之说,家学渲染,代代相传,继承发展,使臻完美,而成世家。老一辈的广州人大概还记得,解放初期,在解放路一带的甄家医馆,名声显赫,口碑很好,医馆主人叫甄梦初。甄梦初(1909-1990),又名兆熊,号幹达。广东省开平县人,是建国以来广东省授予的第一批名老中医之一,德馨粤南北,誉享省港澳。

甄梦初

甄梦初、张贵善夫妇与两个儿子甄驾夷、甄抗夷。

世家传略

甄梦初出生于三代中医世家,祖父甄氏金光公,业中医药20余载,年48去世。其父甄显松为药业工人,经营中药材买卖,其母李瑞琴略通医道,善手法正骨,常为乡里宗亲疗疾治病,求医者众,甄先生耳濡目染,便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开始涉猎一些简单的医学入门典籍。随着医学知识的积累,他对医道渐有所悟,医学志趣越浓,自此确立了悬壶济世的志向。至甄梦初这一代,甄家医药业真正得到发扬光大,而闻名于岭南。

甄梦初先生之父辈在广州及香港均有生意买卖,故甄先生少年时期就于两地居住,1926~1929年间,分别在广州培正学校及香港圣约翰学校接受现代教育。1929年就读于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接受了正规医学教育,由于学习勤奋、医道悟性高,甄先生在广东中医专门学校还没毕业时,就得到校长陈任枚的赏识,在广东中医院出任主诊医生。毕业后,小小年纪就已经在广州、香港、澳门一带开设医馆。抗战爆发,甄先生举家北迁,开业于韶关市。由于学验俱丰,医术精湛而名噪粤北,活人无数。所谓“医者之道,仁心第一,仁术第二。急病者之所急,体病者之情伤,务求心德一致,悯恤之心不可因人而异。”甄先生为人治病,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且以不论报酬之厚薄,出诊路途之远近而为病者所称颂。虽医业繁忙,先生仍热心于公益事业。当时国难当头,抗日将士、家属缺医少药,鉴于天职所在,遂毅然担负起韶关市患病官兵及出征家属医疗服务队东河区队长之职,而行管理及义务诊治之责,为粤北将士及人民的医疗保障工作做出了贡献。1940年11月,与江济时、江汉荣、李家任、吴粤昌等当时的名医一起发起并组办了“广东医药旬刊”,成为当时颇具影响力的医学刊物之一。

抗战胜利后,甄先生复回广州执业,为使自己的医术更精、医理更明,新中国成立之初便多次到省、市中医院进修班及针灸班深造,以致医理学验更臻深化。先生更热心公益,关注社会群体,1946~1956年先后兼任广州市人力手车工会惠福区医务主任、市茶居工会医事顾问、市理发工会医事顾问等职务。

1956年应召入广东省中医院内科工作,愿遂志就,从此便全身心投入祖国中医药事业。临床之余,首先认真研读古典医籍,中医经典烂熟于心,先生常说“学而不思则罔”,学习要善于思考,要把书本与自己思想结合起来,才能文有所解,理有所悟。他既善理论,又重临床,既重继承,又强调发展,敢于创新,在理论学术上多有发展,并与当时的其他名医一起成为岭南地区中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之一。甄先生不仅以医术服人,更以为人谦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深受群众赞扬和欢迎。1978年晋升为内科副主任医师,后又担任内科主任医师,并荣获广东省名老中医的称号。在人才培养上,他也甘做人梯,无私地将自己的心得一一传给年轻的医生,为医院培养了一大批医疗骨干,对医院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甄驾夷(1934-2008),甄梦初之长子,是甄氏医学的第四代传人,从医50余年,为广东省中医院内科主任。甄驾夷幼承庭训,少年时期随其父辗转各地,得其言传身教,及至年长即在广东省中医学院的前身——广东省中医专门学校接受正规医学教育,于闲暇时分潜心钻研温病及岭南杂病,积累的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30岁至其退休以后一直受聘于广东省中医院,由于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受病家、民众欢迎甚多,颇有乃父之风。

甄驾夷在外感高热、风湿痹症、瘿瘤等内科杂症,妊娠呕吐、产后虚弱以及小儿疳积等方面均有较深的体会,尤其在治疗内科杂症上疗效显著,很好地延续和发展了甄梦初先生的医学理论和经验。

张忠德,是甄氏医学的五代传人,也是甄氏医学的发展者,为甄梦初先生的孙女婿。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原任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急诊科主任,现于广东省中医院医务处担任处长一职。

张忠德教授1988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分配到广东省中医院工作,于同年拜甄梦初老先生门下,一心从医,尽得师传。张教授在跟随甄老期间通过反复实践,在辨证候,立治法,选方药等方面耳濡目染,逐渐领悟甄老的学术理论的精义和经验技术的窍门,师友砥砺,教学相长,最后得到甄老的赏识成为甄家一份子,并在甄老逝世后保留了甄老的一批亲笔遗作,反复学习研究,将甄氏医学很好的延续和发展下去。

张忠德教授以呼吸内科见长,将甄老的“通瘀”理论广泛应用于临床,用于治疗肺结核、胸膜炎、胸积水、肺间质纤维化等病取得理想的效果,对外感高热,以及风湿痹症、痨证、瘿瘤瘰疬等内科杂病同样颇有心得。对甄梦初先生用药不求名贵,常以寻常之药救治疑难沉疴,主张用药简便廉验,以减轻患者负担的医风尤为尊重,并将其贯彻到自己的医学实践中。张教授其人睿智博学、幽默风趣,且得甄家医学真传,医学成就颇高,在病人中同样享有很高的声誉。

学术经验传承

甄梦初是甄氏医学的成大业者,先生善于寻求古训,博采众方。先生行医60余载,长居岭南之地,浏览涉猎中医各门派著作,尤对岭南温病一派研究颇深,熟读叶天士、吴瑭、王孟英的医籍,在实践中灵活应用,他源于古籍,又不拘于古方,更有创新,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立意新颖,见解独到。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临证多取法于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学理论。临证时,重视四诊、八纲,尤重舌脉二诊之变化;注重“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治则于临床的指导;治病重本,善抓主证分析,遣方灵活,用药配伍严谨,药味少,剂量轻,疗效好,且善于采用疗效显著而易得的草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甄老不但善治温热时病、小儿疳积、瘰疬瘿瘤等证,而且更精于痹症(及其类证)、痨证(肺结核病)的诊治。并形成了一套治疗此类病症的理论和经验。

对于痹症,甄老认为痹者闭也需识清,其致病之因风湿二邪必在,因此治疗上重通络以速祛邪,且要注意酌情调补气血,并创拟穿海汤一方治疗痹症,临床疗效确切。

他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于传统理法的基础上,基于对“痹”、“痨”诸证之体会而立“痹痨必瘀,瘀去证消”的观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甄老认为瘀血阻滞,经络不通是各种痹症的共同病机,“久病必瘀”、“久病入络”是痨者必瘀的理论基础。故“通”是治疗痹症的总的原则和要求,而治痨首先应活血化瘀,再行补肺滋阴。基于传统理法之上,用“祛瘀通络法”结合辨证,治疗痹痨二证,可取显效。

甄先生对于温热时病的组方又另辟蹊径。外感热病,岭南地区多发,他按照自己的独特的理论,并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外感风热、湿温等疾病的治疗,在组方选药上善用岭南本草,在治疗上注重固护脾胃之气,每得良效。

甄梦初先生把毕生精力都投入中医临床事业,对后辈注重言传身教,遗憾的是没有留下完整的学术专著,仅受当时报刊、杂志之邀将学术经验的精华部分刊出而得以留存,其余信息只能从其读书笔记、手稿以及继承者中了解。

其子甄驾夷在内科杂病方面继承了甄梦初老先生的学术精华,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比如“穿海汤”治疗痹症,甄驾夷取其“活血祛瘀”之大义,不单用于治疗痛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病症,还创新性的应用于肝硬化的治疗,亦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另外,甄驾夷在岭南常见病、多发病上同样有很深的体会,如胆囊炎,甄主任认为以湿热困阻为主要病机,治疗上主张一清二疏三止痛的大原则,再根据辨证选取药物,多能获取良效;而胃脘痛当分清寒热、虚实,在气在血而治,喜用鱼白甘汤辨证治疗胃病;高血压病当明辨虚实,实者以平肝潜阳为主,虚者以平肝滋肾为主;慢性肝炎以养阴柔肝为主治,兼以疏肝活血。

张忠德教授是甄氏医学的继承、发展者,更可谓甄氏医学的集成者,师从甄梦初、甄驾夷两位前辈,目前又得拜著名中医专家晁恩祥老先生门下,将三者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经验融会贯通,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张忠德尤擅治疗呼吸内科疑难杂症,在久咳、顽咳的中医辨治方面有独特的见解,对于风湿痹症、瘰疬瘿瘤、外感高热、小儿疳积等甄氏医学传统病种更有深刻体会,遣药成对,组对成方,结合季节、时令、饮食等情况治病,且十分注重“未病先防”的治未病思想,致力于各种咳喘、痹症、小儿疳积的中医药防治科学普及工作。

 

 

返回名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