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秀私密生活全记录 作者: 司马路人 31节 不过是一句戏言 邓晨不过是一句戏言,根本没把功名当回事,忙安慰道:“如今王莽篡汉,天下混乱,哪里谈得上功名。你能平安回来就不错了。” 刘秀笑道:“小弟功名无望,全身而回总是可以的吧!” 邓晨见他果然释怀,便不再劝慰,二人携手进客厅落座。下人重新献上茶来,邓晨呷了一口茶水道:“文叔一去三载,寒窗苦读,真是不易。这次就在我新野盘桓几日,也可了却我和你二姐的思念之情。” “这……”刘秀想起阔别三年的母亲,归心似箭,可是姐夫一片情意,如何回绝呢。正不知如何回答。 二姐刘元却啐了一口丈夫,嗔怪道:“你只知了却咱们的思念之情,可知三弟想娘心切,母亲念儿之甚。” 邓晨却摇头道:“不妨事,我昨日才从舂陵回来,岳母和全家上下都好,请三弟放心。至于岳母那儿,只需派人告知三弟已平安回来,不日就到府上,她老人家也就安心了。夫人,请你吩咐下人准备酒菜,我和三弟要痛饮一场。” 刘元笑道:“看把你美的,今儿个,我也要跟三弟喝几杯。”说着,便走出客厅,一边吩咐人置办酒席,一边命人骑快马奔舂陵报信。客厅内,邓晨望着落魄归来的刘秀道:“三弟长安求学三载,所得非浅吧?” 刘秀苦笑道:“寒窗三载,无功而返,会有什么所得。” “三弟差矣。如今王莽篡夺汉政,惟恐你们刘姓再起余波。一夜之间全部缴回汉诸侯王玺绶。刘姓诸侯王三十二人,列侯一百八十一人同日遭贬废回庶人。三弟既为刘汉家族,不为新朝所容自在意料之中。愚兄所言非指功名。” 刘秀顿时醒悟,慨然道:“小弟明白了。太学三载,小弟略通经书大义。更重要的是长安三载,小弟静观天下态势,潜心新朝历史,留意王莽的发迹史已有心得。王莽施政,夸夸其谈,不切实际。新朝官吏欺上瞒下,搜刮百姓,恣意妄为。使天下日益困窘,民不聊生,仇新恨莽之怒火一点就着。所谓大乱大治,不乱不治。此时正是壮志男儿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小弟不才,岂肯放弃这样的良机。” 邓晨闻言又惊又喜,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今日的刘秀与三年前刘秀相比,不仅胸有大志,而且很有谋略眼光,不可同日而语了。邓晨心里高兴,右手一击桌案,道:“三弟说得对极了,当今天下仇新之心日甚,思汉之心日切,正是天赐我等建功立业的良机,愚兄早有反莽之心,你长兄刘縯也在搜罗天下豪杰,以备起义,府中宾客已有十几人。三弟归来,正好参与谋划。” 刘秀听了,自然满心欢喜,却异常沉静地道:“自古以来,举事容易成事难。当年秦朝残酷,天下苦极而反。陈胜、吴广首举义旗,应者如云。西楚霸王项羽钜鹿之战,九战九捷,大破秦军,威名远播。然而得天下者,非陈胜、吴广、项羽,却是锋芒不露的高祖皇帝。我等举事必小心谋划,静待良机。不举则已,一举必成,切不可白白为他人作嫁衣。” 邓晨再一次被妻弟的深谋远虑所折服,喟然道:“是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王莽假传天命,篡夺汉政,新朝必不得长久。天命何在?愚兄有一姓蔡的朋友,其父蔡公是南阳有名的谶讳家,颇好图谶,常与人议论天下大事。蔡公从宛城来新野,今晚摆设家宴,愚兄也在邀请之列,三弟可一道前去,听听蔡公高见。” 刘秀不置可否,他不是不相信天命,而是不相信那些所谓的谶讳名家。王莽篡汉,哀章为投其所好,假造金匣,矫传天命,这是他亲眼看到的鬼把戏。而那名满天下,德高望重的古文学家刘歆则连他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后生小子都容不下。可见,天下虚伪的骗人东西太多了。这位蔡公十之八九也是个沽名钓誉之徒。但姐夫既然相信他,自己也不必点破他,况且,听听名家议论朝政也不无裨益。 姐夫郎舅正谈得投机,刘元走了进来,笑道:“瞧你们像是有说不完的话似的,酒席置办好了,尽管一醉方休去吧!” 邓晨便起身便道:“不,千万不可吃醉了酒,今晚还要留着肚子赴蔡公家宴呢!”新野蔡公不愧为有名望的,家宴之上,宾客济济,都是当地年长有些声望的人,邓晨、刘秀是晚生后辈,只能坐在末席。蔡公皓首银髯,言谈文雅,颇有些仙风道骨的味道,与人谈论天下之势,时而悲天悯人,时而痛心疾首,听者无不随声附和,嘘唏叹息。刘秀听他言谈之中,除了同情刘汉家室,别无新意,便觉无味,只是出于礼节,仍端坐在那儿,做出洗耳恭听的样子。忽然,座中有位客人揖手问道:“请问蔡公,‘刘秀发兵捕不道,四七之际火为生’这句谶文究是何意?” 刘秀听了,不由一怔,自己的名字怎么会出现在谶文,他不是钻研谶讳之学,也没听说过这句谶文。蔡公脸色微变,半晌才答道:“这句谶文早在暗中流传,老夫专事谶讳之学,当然深知其意。不过,事关诸位身家性命,还是佯作不知为妙。” 众人一听,面面相觑,更觉得他深不可测,偏偏那位客人不知深浅,有意在众人面前露脸,慨然道:“蔡公处世谨慎,学生明白。这句谶文的意思很清楚,意为新朝不久长,汉室将复兴,刘秀当灭新做天子。但不知这位刘秀是谁?请蔡公赐教。” 一语甫出,满座皆惊,刘秀、邓晨惊讶不已。刘秀回想起初入长安时,国师公刘歆故意改名刘秀,必定与这句谶文有关。莫非这句谶文真的是天传符命,自己真有天子之命?刘歆有意改名,以与谶文相符,实是欺世盗名之举。 蔡公显然乱了方寸,颜色大变,有意斥责客人,又恐失了礼仪,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宾客们吃惊之余,议论纷纷。“哪位刘秀?” “莫非就是国师公刘秀?” “不,国师公不是叫刘歆吗?何时改名为刘秀?” “这还不明白,国师公早就知道这句谶文才改了名字的。” 刘秀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忽然离座站起哈哈大笑道:“诸位,莫要胡乱猜测,天下同名同姓者并不多,刘秀当做天子,怎么见得就不是在下呢?” 众人吃了一惊,闻声望去,见是一个陌生的英俊青年,忍不住哈哈大笑。 蔡公怒声问道:“阁下何方高人?” 刘秀揖手施礼,朗声答道:“舂陵刘秀,刘文叔!” “狂妄之至,难道不怕王法加身吗?” 座中宾客也纷纷讥笑道:“年轻人,嘴上没毛,说话不牢。” “这小子,名不见经传,也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他姓刘,就以为这天下就是他的了。” 刘秀毫不理会众人的嘲讽,神态自若地向四周抱拳揖礼,然后举步昂然离去。丢下一群目瞪口呆的客人。 邓晨也对这位妻弟的不寻常举动大感意外。在他的印象中,刘秀是一个言语谨慎、举止稳重的人,长安三载,变化竟如此之大,不得不令人惊奇。可是他相信刘秀绝不是一个轻狂的人,他的反常表现必有不寻常的理由。他顾不得礼节,也跟着起身告退。直追出蔡府大门外,邓晨才赶上大步奔走的刘秀,异常惊奇地问道:“文叔,今日为何口出狂言,这不符合你的性格?” 刘秀笑而不答,两人又走了一段路,见路旁有一小小的酒店。刘秀用手一指道:“姐夫,咱们进去喝两盅,怎样?”邓晨摇头。 “还喝酒?今天喝了两次了,难道非喝醉才成?” “不错,小弟今天高兴,不醉不休。”刘秀说着,迈步进了酒店。邓晨无奈,也只好跟着进去。 店里的伙计正准备打烊,忽见进来两位衣着华贵的青年人,慌忙迎上去,殷勤地笑道:“两位客官,这时候还来吃酒?真对不住,小店没有什么好菜了。” 刘秀一挥手道:“没有好菜不要紧。有酒没有?” “酒倒是有,还是上等的女儿红呢!” “尽管端上来!” 两人在桌旁对面坐定,伙计抱来酒坛,每人给筛了一碗,退了下去。 刘秀双手举酒,笑道:“姐夫,小弟知道你有一肚子的疑问,先喝了这碗酒,小弟有话说。”说完,先一饮而尽。 邓晨莫名其妙,只好把自己碗里的酒喝完刚把碗放下,只听刘秀说道:“小弟曾发过誓: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很幸运,阴小姐对小弟情有独钟。可是,她要小弟做了将军才肯嫁。所以小弟曾发誓,今生今世要做个将军。可是,今晚小弟突然感到做个将军实在太没有出息了。蔡公府上的宾客议论谶文:刘秀当做天子。这是天降符命,小弟理应顺天承命。匡复汉室社稷,建千秋功业。自今日始!” 邓晨见他言语激动,红光满面,也受了感染,郑重地道:“三弟有此雄心壮志,实在是汉室之幸,家族之福。这天下本是你刘家的,王莽篡政,数冒汉制,天下愤怨,暴乱将起,这是天意要灭王莽。今日蔡公府上,文叔独应谶文,岂不是天意么?” 刘秀敛起笑容,亲自勘满两碗酒,用掌一击桌面道:“豪杰人物,待势而起。姐夫,今后行事务必谨慎小心,方成大业。” 两个举起酒碗,碰了个脆响,然后一饮而尽。 悠悠白水河又迎来一个鸢飞草长的春天。南顿令刘钦墓旁的苍松翠柏又长高了丈许。墓碑前,长安归来的刘秀面容肃然,跪伏在地。刘嘉、刘縯、刘仲、刘谡依次跪在他身后。 “爹,儿子不孝,一去三载没有回来看您。今天总算回来了。儿无能,没取到功名,光耀门庭,可是,儿子取回来了比功名更重要的东西:匡复汉室之志。儿子愚顽,直至今日,才理解作为一个汉室子弟肩上的责任和义务。爹,请您相信儿子一定不会忘记您的遗愿,杀贼灭新,匡复我刘汉,建功立业,光大门庭。”刘秀字句铿锵,哀哀祭告。 刘縯对刘秀的话听得字字入耳,心中不禁又悲又喜。刘秀从小性格刁钻任性,不服教诲。一心只事稼穑,不问时事。他苦口婆心,疾言厉色,也毫无作用。没想到长安求学三年,竟有了匡扶汉室之志,遂了自己的心愿,他心里怎么不高兴万分。便进前一步道:“三弟不忘家父遗嘱,有复汉之志,足以告慰家父在天之灵。如今,王莽失政,天下怨恨,正是我们举事的良机。三弟谋略过人,可参与谋划。” 刘嘉、刘仲、刘谡也齐声言道:“是啊,新朝官吏依恃王莽权势,可把咱们姓刘的欺负苦了。文叔既然回来,就快点说说怎么起事吧!” “起事?”刘秀扫了众兄长一眼,盯住刘大哥刘縯问道:“大哥现在就有举事之心吗?” 刘縯郑重地点点头:“如今正是天赐我复汉灭莽的良机,我们还犹豫什么呢?可是,大哥自知才疏学浅,所以要请众兄弟一同具体计议。” 刘秀正色道:“大哥和各位兄长的高见,小弟实在不敢苟同。长安三载,小弟不仅习学经书大义,更关注天下时势,搜集王莽发迹的历史。王莽所以能够篡汉自立新朝,并非完全依仗权术。一则汉室失政,天下寒心;二则王莽谨慎,贤名日隆,士人归心。两厢对照,王莽才敢代汉自立,却没有立即招致天下的反对。而今,王莽已立,日益骄横,施政暴虐,天人怨愤。虽然新朝败相已现,但尚未到必死之地。如果贸然起事,成败难测。安众侯刘崇、东郡太守翟义、徐乡侯刘快,先后举兵反莽均遭失败。前车之辙,不可不查。我们既有复汉之志,不举则已,一举必成。切不可功败垂成,枉为他人做嫁衣。” 这一席话,说得入情入理,切合实际,比长安游学狼狈而回的刘縯,性情稳重多了。刘縯听完之后,对读过太学的三弟顿生钦佩之情。三弟看问题有头脑,有眼光,比自己强多了,将来可有大出息。他不由自主地点点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