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草美人邓丽君 作者: 窦应泰 第二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 邓丽君,一叶飘萍? 邓丽君所乘坐的波音737客机飞抵台北桃园国际机场的时候,正值严冬的子夜。 这一天恰好就是1976年农历年(春节)的正月初三。长夏无冬的亚热带岛屿台 湾岛这一年变得气候反常,也许是西伯利亚寒流的南侵,台北市在旧历年的几天里 忽然冷气逼人,天空阴云密布,在邓丽君从香港飞回台北的时候,天上刚好下起渐 渐沥沥的小雨。 邓丽君来到了候机大厅。她此次突然决定在春节期间回台北,探望她分别许久 的父母,预先没有将消息外泄。她为防止有人认出她来,邓丽君故意在香港启德机 场登机前更换了外衣,又头戴一项日本式女子防寒毛绳帽,鼻梁上戴了一副宽大的 墨镜,所以当她出现在夜间略为空旷的候机厅时,居然没有被人发现。 她来到大厅一隅,拣一张旅客候机的椅子坐下来。这里在半夜里没有人,邓丽 君可以在这里避避雨,同时她也想待到天色微明再回家去,以免在子夜更深时突然 而至打断她慈父慈母的好觉。已经四个春节没有回到家里与双亲团聚的邓丽君,现 在终于趁在香港演出的休息间隙赶了回来,尽管除夕与大年初一、初二已经过去了, 但是台岛上的浓烈年味还没有散尽。在这种时候难得一回台北的她,忙里偷闲,决 心很好地与父母双亲及哥哥们欢聚几日。 “邓小姐,是您吗?”在香港启德机场上飞机前,邓丽君在人迹寥落的候机厅 里,被一位赶来接亲友的香港《晶报》女记者小E 意外发现。当时,小E 是以非常 意外的惊诧眼光来打量变换了装束,只身一人的邓丽君。E 显然对大红大紫的大明 星,在旧历初三的午夜时分,独自等候搭机颇感困惑。她早已在多种场合与邓丽君 见面,彼此并不陌生,她坐在邓丽君身边的红色塑料椅上,第一次可以在这么近的 距离与邓丽君面对面地闲聊。现在天赐良机,E 要追问邓丽君从来没有向记者袒露 的心灵隐秘。 “邓小姐,自从去年您在日本的‘第十八届唱片大赏’中获奖以后,听说您除 了为宝丽金唱片公司灌录唱片之外,还始终到处登台吗?”女记者E 以这样闲聊的 口气开始进行这次难得的采访。 “是的,有人说我像一叶飘萍,多年来行踪不定,那是真的呀!” 邓丽君的欢快语调中隐含着伤感和苦涩。已经整整四个春节没在台北父母身边 度过的邓丽君,心头的滋味是苦苦的、酸酸的。女记者的问话使邓丽君认真地回顾 这一年来的奔波。 去年2月在东京获奖后,她一下子在日本红了起来。大奖赛的主 持者们在大赛结束之后,带着邓丽君到日本的各地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巡回演出。 邓丽君优美清丽的歌喉很能打动日本观众的心弦,她那美丽的姿容与娴雅可人 的台风,处处受到欢迎。《空港》。《晶晶》、《阿里山的姑娘》和《采红菱》等 歌曲,几乎每场演出都能获得满堂喝彩。特别是她用日语吟唱的《今夜加L 寿明日 加L 亏》和《一见你就笑》更是令亿万日本歌迷百听不厌。 巡回演出使邓丽君精疲力竭。回到东京后,宝丽金的老板三谷清和大园敏雄又 不放过她,一支又一支唱红了的歌曲被灌进他们即将销往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 唱片里。这样,邓丽君在酷热的夏天始终呆在东京,忙个头昏脑胀。刚进入凉爽的 秋天, 宝丽金唱片公司又劝邓丽君参加即将在9月由东京 《电视日报》 所主办的 “十大歌星奖”演唱活动。邓丽君自然不好推辞,于是她在工作之余又忙于演练新 歌,终于又在这次演唱活动中再次一枝独秀,红遍日本。到了冬天,邓丽君除在山 田茂老师的教授下,继续完成那些未能学完的新课外,又在忙于准备在11月里由日 本官方组织的一次演唱比赛。功夫不负苦心人,邓丽君在1975年的隆冬岁尾,终于 又捧到了日本官方颁发的两座光闪闪的“银禧奖”和“名誉奖”的奖杯。邓丽君想 到这里,情不自禁地喟然长叹一声,说:“有人只看到我荣耀的一面,有谁知道当 一个歌手也实在是太艰辛了!” 女记者问:“那么,您很后悔进入歌坛吗?” 邓丽君摇头苦笑说:“不,我从来没有后悔在这么小小年纪的时候,就踏入歌 坛。如果时间能倒流,要我重新再选择一番,答案还是一样的。” 女记者:“可是……像你刚出去唱歌的年纪,你的同龄人都正在课堂里读书啊!” 邓丽君的唇边浮现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凄凉微笑。她似乎偷偷地皱了一下眉毛, 然后坦然地告诉那位女记者说:“是的,我常常觉得有些遗憾。在别人正享受青春, 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出来唱歌儿了。如果生命还可以重来一遍,我还是会选择唱 歌的,但是我会把时间稍稍地延后一点,先来过一段求学的生活。” 女记者:“港、台的媒体上早有关于邓小姐在日本接受声乐方面正规训练的报 道,这也是一种学习生活。请问邓小姐,您目前在日本的这种学习生活过得习惯吗?” 邓丽君面上开朗的笑容倏然不见了,眉宇间漾起一抹忧威的阴影。她说:“其 实,我并不喜欢生活在异乡。但是,日本完善的演唱条件与环境,难找的好乐队, 能够使我在每一次大型演唱之后,针对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不断改进,精益求精。 所以,我必须要将该学的东西全都学回来,才能结束在日本的生活。” 女记者:“有传媒在说,您之所以情愿放弃在香港、台北等地演出所能获得的 大量收入,去东京学习或灌唱片,这样清苦的生活是为了将来能成为一位世界级的 歌唱明星,请问邓小姐,这种传闻是真的吗?” 邓丽君眼中流露出一种对未来充满神往的光彩,冲着女记者很郑重地点了一下 头,说:“是的,我想……有一天我一定能成为世界歌星!” 桃园机场外的冷雨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停了。远方的天际已露出了一抹淡淡的鱼 肚白色,只是天穹上依然还布满一团团的灰色雨云。邓丽君在拂晓时分悄然地离开 了那豪华的候机大厅,打了一辆“的土”,奔向她在台北光复南路的家。正月初四 的大清早,当那位香港女记者的《邓丽君:一叶飘萍》的文章刊登在《晶报》上时, 台北市已经雨过天晴,朝霞明丽。邓丽君正坐在台北光复南路邓家楼上的卧室里, 与她久别的双亲共叙天伦之乐。 童年像条流泪的小溪“阿丽,当初你在咱们的老家龙光村降生的时候,我怎么 也没有料想到你日后会为咱们邓家光宗耀祖啊!”说话的是邓丽君的老父亲邓枢。 这位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4期的退役少校,虽然在军旅生涯中曾参加过李宗仁将 军指挥的台儿庄战役,但是他在退役后长期过着穷困潦倒的生活。如今他视若掌上 明珠的女儿丽君突然间在农历年的正月初四清晨返回了家门,他高兴得眉开眼笑。 女儿归来使年迈的邓枢很自然地想到他来台之初在云林县大埠乡龙光村居住时 的情况。他所住的那个小村附近,有一条汩汩流动的清冽小溪,它名叫北港溪。邓 枢和他的妻子赵素桂在一连生下三个儿子以后,日夜都企盼着有一天能再添一位干 金。邓枢记得他在那一段时间里,常听妻子素桂这样说:“等着吧,我会为你生个 女儿的,而且我还敢保证这女儿必是个漂亮囚!”邓枢问:“何以见得?” 赵素桂说:“因为有人说凡是吃北港溪水而产下的女儿,必是标致漂亮的。” 1953年1月29日的凌晨, 随着一声晨鸡的报晓,小村山坳里的邓家传来一声悦耳的 婴儿啼叫之声。这一天,邓家果然接来了一位胖乎乎的小囚,她就是邓丽君。在她 降生人间不久,父亲为她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邓丽筠(后改名为邓丽君)。 “是啊是啊,阿爸说的是。小时候的阿丽可很难看得出她会成才的哟,我到现 在还记得, 就在阿丽6岁那年,阿爸退役了。咱们全家在龙光村困难得实在无法过 活的时候,阿爸才下决心由乡下搬到台北的卢州县来。阿丽那时顽皮得很哦!你可 还记得吗?”在台北新闻界供职的长兄邓长安,生得人高马大。一张国字型的红润 脸瞠,大眼睛,高鼻梁,说起话来声音低沉,他也是许久没有见到小妹丽君了。在 春节的欢乐氛围中能见到丽君,他感到非常喜悦。 邓丽君虽然通宵未眠,困倦得很,但是在老父和三位兄弟面前,她必须要以笑 容来表示她的爱心。她笑眯眯地将头一摇,在父兄面前依然是一个孩子:“我可记 不得了!” “刚刚22岁,你怎么就记不得了?”大哥微嗔。 “人家又长了一岁,已经23了!”邓丽君依旧开玩笑的口吻。 “阿丽,再长两岁也是难忘你那有趣的童年啊。你现在说忘记了,那全是因你 成了大名人,贵人多忘事喽。”在台北市从事商贸事业的二哥邓长顺,也是个颀长 壮实的青年。他的相貌很与小妹丽君相似,特别是他那清秀的眉眼更与丽君酷肖。 长顺坐在邓丽君身边,忍不住也戏谑一句。 邓丽君正欲回敬,不料坐在客厅一隅的老五邓长禧却出来保 护姐姐,他说:“老姐怎么是贵人多忘事呢?小时候的顽皮事谁还能记得呢?” “不要捉弄小妹,忘记也在情理之中,”刚刚从美国留学归来不久的老三邓长 富,以兄长的口气笑道:“不过有关小妹童年时代的许多趣事,我倒是记得清清楚 楚。我到现在还记得她小时候最大的喜好就是想骑马和骑脚踏车。可惜的是在大埠 乡的时候咱们家也太穷,哪里会有闲钱去买像脚踏车那样的奢侈品?咱们的邻居家 有个孩子叫楚楚,她就有一辆很漂亮的红色脚踏车。她每天在院里骑来骑去,看得 咱那小妹十分眼热。她小的时候也很懂事,她晓得咱们邓家那时连吃饭喝菜汤的钱 也紧张,又哪里有钱给她买车?于是她就每天在门外守着,定定地盯着人家楚楚骑。 后来,好心的楚楚主动把车借给小妹骑一骑,过上一次骑车的痛。我记得小妹第一 次在咱家门巷里骑车时,便连跌了两跤,脸蛋也擦破流血了。可是尽管如此,她还 高兴得流出了眼泪。” 邓丽君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了。三哥邓长富的话使她忆及童年的艰辛——卢州 县内的破烂棚户区,有一幢用红砖垒砌成的普通民宅。由于一家七口挤住在10几平 方米的陋宅里,她的父亲邓枢只得用从建筑工地拣来的一些拆下来的盒子板,搭了 一个简易的小偏厦,作为她们一家人烧饭烧菜的厨房。邓丽君依稀记得在卢州生活 的那一段,是邓家最难熬的日子。每天全家人以粗米和菜粥为主食,童年时最好的 食物就是年节里母亲为大家包的菜馅水饺了! “哎, 你烙这么些饼做什么?”有一天,刚满8岁的丽君第一次见她的父母发 生龈龉。那是因为退役后在家中无所事事的邓枢,忽见他的妻子在小厨房里烙了许 多油渍渍的白面饼,就来到厨房探问。赵素桂边洛边答:“当然不是咱们吃,咱们 没有吃白面的口福呀!”邓枢愕然:“那么是给谁吃?”赵素桂直起腰身,拭去头 上的汗水,叹道:“她爸,我是想咱家也是太艰难了,你的那点薪水又怎么可以养 活全家老小七口人呢?所以我就想去到外边做点小生意。别的生意本钱大,咱拿不 出,想来想去,我觉得还是烙些大饼到街上去卖,总比我们全家坐吃山空好啊!” 当邓枢听说妻子要到街上去卖烙饼,心中腾地升起一股无名火。他顿时大发雷 霆,向妻子吼了起来:“想不到你也看我无能,居然想得出到街上卖大饼的好主意? 你这样一来我邓枢的颜面何在? 我姓邓的当真连家口也养活不起吗?“ “你何必硬充好汉呢?”累得腰酸腿疼的赵素桂将手里的铲子拍得“啪啪”响, 也叫起苦来:“本来咱们家就难以活命嘛,老大老二老三都上了中学,就连阿丽也 在读小学。先不说我们家七张嘴的吃吃喝喝,就是四个孩子的学费也是交不出的, 我不去卖大饼又有何出路?” 年幼的邓丽君很怕,她躲在角落里偷看越吵越凶的父母。她有心上前劝阻,却 又插不上嘴,只是吓得掉泪。 “就是全家饿死,我也不许你到大街上去卖饼,给我丢人现眼!”邓枢暴怒地 跳起来大喊大叫。 “天呐,这样下去全家人又怎么活?”赵素桂欲争无力,欲怒无词,她只得双 手捧住脸,蹲在灶台下失声痛哭了起来……。 “你们呀,阿丽回来一趟实在不容易,谁让你们又提那些让她不愉快的事呢?” 正在邓枢和四个儿子长安、长顺、长富、长禧围住邓丽君在客厅里叙说童年往事时, 赵素桂出现在客厅的门前,她招呼邓丽君和众人说:“酒菜已经备好了,大家快到 楼下来陪阿丽吃些家乡酒吧!” 楼下是一间宽敞明亮的大餐厅。一桌丰盛的节日家宴是妈妈精心为女儿丽君烧 的。摆在餐桌中央的是一盘邓丽君少年时最喜欢吃的水晶蹄膀。 “来,让我们共同干一杯!”邓抠仿佛年轻了几岁,女儿的归来使他和全家人 高兴得连嘴也合不上。三杯加饭老酒进肚后,邓枢的消瘦面颊涨红了。他望了望心 爱的女儿,忽然说:“我这个人从小就生在北京城里,从记事的时候便也喜欢吹吹 唱唱。阿丽,只是我并不会唱你那些青年人所喜欢听的甜歌儿。每当高兴的时候, 我总是要哼唱几句京戏的,什么二黄,什么倒板呀我顶喜欢哼了。今天阿丽回家, 阿爸的心里高兴,就让我再哼几句吧?” “你呀,已经老了呀,怎么可以在孩子面前现眼呢?阿丽可是见过场面的,你 哼那些老掉牙的老调子,是在鲁班门前卖斧子,小心阿丽笑你!”赵素桂边吃酒边 喷怪他说。 “不不!我怎么能笑阿爸呢?”邓丽君温柔地一笑说:“我记得住在卢州县的 时候,那时我很小,就时常地听到阿爸唱京戏。阿爸所唱的大多是著名须生余叔岩 的唱段,我记得的就有《打棍出箱》、《坐楼杀惜》、《南天门》和《失街亭》等。 阿爸唱得有板有眼,很有余派的韵味,现在看来,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唱歌,也 许正是受阿爸的熏陶呢!” “那可不敢当,”邓枢听女儿这样说,心里高兴,又连饮几口醇酒,说:“不 过阿爸喜欢学余叔岩的须生戏倒是真的。那时在北京凡是余叔岩出来唱戏,我不论 花多少钱也要买他的票,只可惜余先生的晚年时常患病,他出来唱戏的时候也太少 了。我只在广德楼看过他的两出戏,一是《洪羊洞》,一是《当锏卖马》。阿丽, 余叔岩的戏真好听,他虽然从师谭鑫培,可他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特别是他唱戏时 所用的鼻音,一曲出口必是满场喝彩呀!阿丽,你也该像余先生那样,唱歌儿也应 该有你独道之处才行啊!” “阿爸说得是!”邓丽君虽然已经是大歌星了,可是她在父亲面前却始终恭顺 有加。 “你不必再训阿丽了嘛,如今她懂得比你多呀!”赵素桂在任何时候都要护着 女儿。 见邓枢的脸上有些难堪,邓丽君急忙插话解围,她妩媚地一笑说:“还是听阿 爸来唱京戏吧,我很早就盼望能再听到阿爸的戏文了。阿爸唱的戏听起来格外深沉, 有品不尽的韵味,我所唱的那些流行歌曲又怎么敢和阿爸相比呢?” 兄弟们见邓丽君这样说,也都齐声说:“酒席家宴,咱们邓家难得有这么齐全 的时候,既然阿丽想听阿爸哼的戏文,阿爸就哼上一段吧!” 邓枢顿时笑逐颜开,当场唱了一段《当锏卖马》中秦琼的“西皮流水”:站立 店中用眼看,不由得叔宝怒气发。 明明认得他是响马,在江湖路上也曾会过他。 骂一声贼子真胆大,杀人放火海走天涯。 邓丽君不懂京剧,也并不十分喜欢听京剧,但是她为了让慈父心里高兴,就陪 在餐桌旁听着。一只纤细小手还不断地在膝头上打着拍节,有意为父助兴。邓枢见 女儿如此凝神倾听,唱兴又起,接下去又唱了《乌盆记》和《上天台》两戏的段子。 待到他唱得意兴阑珊时,方才发现邓丽君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倚在椅背上沉沉地睡着 了。 直到这时,邓枢、赵素桂和长安、长顺、长富、长橹兄弟们,方才意识到邓丽 君已有几天几夜没有好好地睡上安稳觉了。邓枢的京剧唱段戛然而止,所有的人都 立刻停止了说话,他们都唯恐惊醒了香甜入梦的邓丽君。邓枢让儿子将睡得正酣的 女儿从椅子上轻轻抱起来,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她放到楼上卧室的一张席梦思床上。 邓丽君沉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境里她仿佛又回到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眼前又 出现了大埠乡龙光村破陋的老宅。宅后是峻峨起伏的青翠山峦。房前一条小溪清冽 见底,童年的丽君在溪水中浸泡双脚,她望见溪边有几只雪白的大鹅缓缓游来。她 很开心地大笑着,以手扬水,水花飞溅。 “邓丽君!”突然,小溪对岸墓地跳出一个穿制服的男子来,那是她在卢州国 民小学读书时的老师。已经记不得他的名姓,只知道这是个十分严厉的老师。他手 里拎着一根教鞭,大声地质问在溪边洗脚,已被他的凶相吓得呆然木坐的邓丽君说: “本学期你的学习成绩又是倒数第一,原来你在课余时间根本不写作业,居然有心 思到小溪来洗脚哼歌儿?” “老师,我改我改,”丽君吓得慌然跳起,小脸蛋已吓得煞白,一双小手连连 摆动,忐忑不安地向后退去。她颤抖着说:“我不敢了,再也不敢唱歌了!” “江山易改, 本性难移! ”不料老师却不依她,突然跳进湍急的溪水之中, “咯咯咯”几大步便涉过浅水,追到溪边。他手里举着藤条教鞭,劈头便朝嘤嘤哭 泣的邓丽君头上狠命击来。 “天呐——!”邓丽君大惊失色,慌然疾跑。老师却不肯放手,手持教鞭紧紧 追来。 就在邓丽君躲闪不及, 老师的鞭子已经兜头向她打来时,忽然有人大叫: “住手!‘老师正在惊愕间,却见树林中突然闪出一位穿长袍的老者。他面若重枣, 白髯飘逸。他那凛然的神态立刻镇住了手举教鞭的老师,老人手把银须说道:“你 不能仅看她的功课学业不及别人,可是这小囡的音乐天赋过人。久后她必在唱歌上 崭露头角!你这等无聊的师长,有眼无珠,为何不能善待有才之女?!“ 邓丽君一下醒了。此时已是万籁俱寂的深夜。她一骨碌从床上翻身爬起,额头 上沁出了细密的冷汗。坐在无边的黑夜中,她的心在“咚咚”狂跳。她忙用手紧紧 地护住胸口。万没有想到她回到久别的家,头一夜便做了这样一个恶梦。 邓丽君穿上睡袍,来到窗前。她将那厚厚的窗帕拉开,只见漆黑的夜空上繁星 点点。在沉沉的夜幕下,邓丽君隔窗翘望北方,那里曾经有她少年时代就读的卢州 国民小学。她是在那座普通的小学里,开始了她短暂的学生时代。方才在梦中见到 的老师,留给她的印象实在是太严厉了。多年来她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想到这位 严师。尽管天资聪颖的邓丽君在学业上煞费苦心,不知为什么她的学业总是平平。 语文课尚能勉强说得过去, 数学等理科课程对于邓丽君来说, 简直就毫无兴趣。 “阿丽,你的数学怎么又得了个‘鸭蛋’呀?”在小学三年级时,邓丽君的年终考 试单被教师送到家里时, 邓枢看了一言不发。 她的母亲却忍不住地责问起来说: “阿丽,咱们家这么穷,供你上学不易呀。可是你为什么不能像你三个哥哥那样名 列前茅呢?你的兴趣莫非不在书本上吗?” 邓丽君羞愧难当,掩面悲泣。 “算了,不必说阿丽了,”邓枢心里虽然对女儿的学习成绩不佳充满了失望, 却不肯疾颜厉色地训斥女儿。他只是叹口气说:“也许她将来另有所求啊,孩子, 无论如何你也要为自己的将来考虑。你须自强自立,父母兄长又怎么能跟着你一辈 子呢?你总该学有所成,人活在世上不论如何也要有一种本事才行。要知道‘少壮 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呀!” 邓丽君哭了。那一次她哭得很伤心,她幼小的心灵第一次受到深深的触动。夜 里,她躺在床上彻夜没有合眼,在黑暗里她悄悄地听着父母兄弟们此起彼伏的鼾声, 她在深深的自责与忏海中暗暗地问道:“哥哥们都能名列前茅,我为什么不能呢? 是我的天资太差吗?还是学习不够刻苦?”邓丽君在泪水沾湿枕头的时候,也没有 悟出她学习成绩每况愈下的真正原因。邓丽君陷入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斩了荆棘,割了蒿蓬,断尽魔障见素表,一片光明。 心波从此不摇动,尘缘都抛乐意融。 小雨,沙沙沙。在滴雨的茅屋檐头下,神色郁郁的邓丽君蹲在青石台阶上。她 在倾听春雨的渐沥之声,一边吟唱周璇在电影《董小宛》中所唱的插曲《飘渺歌》。 那是她在很小的时候,偶尔在父亲放旧唱片时,偷偷在门外的树荫下学会的。她感 到周漩的歌声很动听,有一种缠绵排侧的悲伤情调。在小学学业常常失意的窘况中, 邓丽君很喜欢唱周璇的《飘渺歌》。 忽然,邓丽君抬头望见她家的栅门外,默默地站立着一位穿银灰色西装的老人。 他50多岁,两鬓已经有了斑斑华发,老者手举着一把黑布伞,仁立在靠集的细雨中 默默地朝小院里望着她。他似乎在雨中已经听她唱了很久,这时见邓丽君抬起头来, 老者凑近了栅门,主动打招呼问:“你叫什么名字?” “邓——丽——君!” “哦?名字很响亮嘛。”老者越加有兴趣。他在雨中上下将邓丽君打量一番, 说:“你经常唱这种歌儿吗?你可知道这支歌儿以前是谁唱的?” “不知道。”她答话时很诚实。 “是周璇唱的,”老者说:“这个人在大陆上是位无人不知的电影明星,她的 歌儿唱得很好听。小姑娘,你也喜欢成为像周璇那样的歌手吗?” “周璇?她不是个大歌星吗?”邓丽君忽闪着长长的睫毛,神色游移不定地望 着栅门外擎着雨伞的陌生入。她显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仍,摇了摇头说:“我… …又怎么能成为大明星呢?” 老者说:“明星有什么高不可攀?只要一个人从小就有志气,那么,也许经过 艰苦的磨练就会成功的!” “可是……”邓丽君漂亮的大眸子忽然变得明亮了起来,她打量着站在细雨中 手擎雨伞的长者,沉思了一会,说:“我正在念书呀,阿爸和阿妈他们会同意我去 唱歌儿吗?” 那人说:“如果他们不赞成,我可以替你去说。只要你回答我到底喜欢不喜欢 唱歌就行了。” 邓丽君在沙沙的细雨中凝神想了一想,郑重地点头说:“我……当然喜欢!” 那人说:“那就好了!” 夜风吹来,邓丽君感到浑身发冷,她在沉沉的夜色下翘首远望,透过一幢幢黑 黝黝的楼宇房屋,她仿佛听见了淡水河在夜雾下的呜咽声。 从《访英台》到《采红菱》,“神童歌女”轰动台湾农历正月初五的清晨。 从台北市潺潺流过的淡水河在晨雾下发出汩汩淙淙的轻响。 邓丽君独自徘徊在那条童年时代极为熟悉的小河旁。她在浓雾里转身回眸,眼 望着从脚下缓缓逝去的溪水,记忆也如同流水一样悄然涌出…… “邓老哥,邓老嫂,我可以坦率地对你们说,凭着我多年的经验,可以断定你 们的小女儿,很有唱歌的天赋。如果从她很小的时候就精心培养,调教她的唱腔, 有一天也许会成才的。”在那个细雨霏霏的阴天过后,那位在栅门外听邓丽君在屋 檐下唱歌的陌生人,在当日的傍晚居然出现在邓家的小屋里。在昏暗的灯影里,邓 枢和赵素桂夫妇疑惑地望着这位陌生人,半晌,邓枢打断了那人的话,问道:“请 问,你是谁?” “哦,我倒忘了自报家门。”那人见邓枢夫妇态度很冷淡,急忙尴尬地笑笑说: “我叫常荫格,是台北济众声乐学校的音乐教师。今天上午我在贵府的门前经过时, 无意中听到你女儿在房檐下哼歌儿。因为我是执教声乐的人,所以一听就知道你们 的小女儿是个底蕴与天资都很杰出的孩子。虽然她的歌儿还很稚嫩,可是我听得出 来,她很有前程。所以我才主动造访,希望你们能让她跟我去学唱歌儿!” “原来是常先生,”方才还冷着脸的赵素桂急忙起来斟茶,说;“真没想到我 们的幺女随便在房前哼歌儿,竟能讨得先生的喜欢。 可是她哪里有什么天资啊,如今她在卢州小学里念书,许多的课程都是全班最 差的。我真为幺女的学业感到发愁,像她这样的笨脑子又怎么能跟常先生学歌呢? “ “就是嘛,常先生,”许久坐在灯影里埋头吸烟的邓枢,用眼睛瞟了一下挂在 墙上的胡琴,心绪烦乱地说道:“难得你这么看重阿丽。可惜她不是学歌的材料, 再说我们邓家虽然穷困,可是一个姑娘总还是养得起的。她小小年纪正是求学上进 的时候,说什么我也不能让她跟你们去学卖唱呀!” 常荫椿啜了口茶,他偷偷地朝门外斜一眼。只见黑暗中闪动着一双亮晶晶的小 眼睛,那是他白天已在房檐下见过的邓丽君,正在外间屋偷偷地向常荫椿递来求助 的目光。常荫椿想到邓丽君那嘹亮的歌喉与出众的天资,也就不在意邓枢对他的冷 淡,说道:“邓大哥,请你别误会,我说你家丽君可以跟我去学歌,决不是说让她 到处去卖唱。一个有天分的孩子如果启蒙得早,将来她成名也早。这孩子将来也许 能成为一个很有前途的歌唱家的!” “歌唱家?哼,”不料邓枢却根本不买帐,他重重地将茶盅在桌上一放,不以 为然地说道:“谢谢常先生的好意,你也不看看我们邓家的风水,怎么敢奢望能出 一个歌唱家呢?” 常荫椿说:“我说的都是实话,绝无任何花言巧语,请邓大哥千万不要误了丽 君一生的前程才好!” 邓枢有些生气地说道:“你不要拿我们穷人家的孩子寻开心。 说得多好听,我就不相信阿丽能成为一个歌唱家。“常荫椿见他这样固执,继 续苦劝说:“邓大哥,你别恼,听我说!“邓枢却根本听不进,将拳头在桌上一揭, 居然下了逐客令:“我不听,我不听!常先生,你走吧,我不想让我的阿丽过早地 尝到人生的苦味,你也再别打她的什么主意!她是不会和你学歌的!“赵素桂见常 荫椿狼狈不堪,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慌忙过来劝解说:“她爸,你总该让人家常先 生把话说完嘛!“邓枢用双手将两只耳朵一捂说:“我不听,说什么我也不能让阿 丽学唱歌儿,她此时应该到学校里学功课。只要她想读书,我邓枢就是沿街乞讨也 在所不惜。“ 邓丽君见为她来说情的常荫椿老师,孤立无援地呆立在那里,她在外间屋的阴 影里急得手足无措。但她在发了倔脾气的父亲面前,只能躲在门后偷偷地垂泪…… “扑楞楞”一阵响,邓丽君幕然一惊,回头一看,几只雪白的鸽子从淡水河畔 不远的那座小四合院里飞出来。在她头顶上盘旋了一阵,几只白鸽很快就朝淡水河 的对岸翩然地飞去了。 邓丽君悄然地走进那座小院。这种类似北京古老四合院的建筑,在已经楼宇鳞 次杯比的台北极为少见,宽敞的院宅显得安混而恬静,上屋三间小瓦房窗明几净, 朱红的廊栓已有些油漆斑驳。邓丽君对这座临河的小院极有感情,这是她童年与少 年时经常来的地方。她记得东厢房是常荫椿从前教授学生练唱的地方,邓丽君在那 里跟常荫椿学过两个寒暑。西厢房则是常荫椿的鸽子房,大门两厢是常荫椿的琴房 和书斋。就在晨雾未散,邓丽君独自走进常毛时,她看见一个熟悉的老人正站在鸽 子房门前,莫非他就是自己少年学歌时的启蒙老师常荫椿吗?邓丽君心头微微一惊, 因为那老者颀长的身体变得佝倭细瘦,与她印象中精明干练的常荫椿形成了鲜明的 对照。邓丽君悄然进院,轻轻的足者并没有惊动他。她看见常荫椿站在那个偌大的 鸽子棚前面,里面满是用木板条精心隔成的若干鸽子窝。许多雪白、银灰、黑色的 鸽子,都在小窗口内探头探脑,朝向为它们喂食添水的常荫椿咕咕咕地叫着。常荫 椿的左手里托着一只雪白的小鸽雏,右手拿一支长长的细竹杆,将每个鸽窝窗口的 小门都依次捅开。他不停地打着脆响的口哨,引逗着窝中的鸽子一批又一批地飞出 来,翩然跃上蓝天。 “常先生,”邓丽君见常萌椿又将一批鸽子赶上晴空,方才叫道:“您老的鸽 子还像以前那样多呀?” “你是……?”常荫椿慌忙回转身来,睁开略显昏花的老眼,定定地打量着几 步开外的陌生来客。他很疑惑地盯着穿着红色对襟袄,腰间束一条红邑皮带,既俊 俏又朴素的青年女子,一时无法辨认来者何人。 “先生连我也认不出吗?我是您的学生丽君啊!” “什么?你是丽君,邓丽君?”常荫椿急忙扔掉了手中的那支长竹杆,跌跌撞 撞地走上前来。当他看清邓丽君那张丰润而白皙的圆脸时,立刻高兴得忘乎所以, 叫道:“没想到啊,你不是正在日本求学吗?怎能有空闲来这儿探望我这只能每天 与鸽子为伍的孤老头子呢?” “常先生,我怎能忘记您呢?当初如果没有您对我的启蒙,恐怕也不会有今天。” 邓丽君搀扶着年迈的常萌椿来到上屋的小客厅。 她将带来的一篮新鲜水果和人参,放在茶几上,然后她恭恭敬敬地扶住常荫椿 坐在沙发上,邓丽君就像回到久别的家那样,对这里的一切极为熟悉。常家的儿媳 进来为两人斟上香喷喷的木樨青豆花茶后,有礼貌地退出去。邓丽君打量着墙上常 荫椿用了多年的一把二胡与常师母的遗像,心头酸酸的。她知道这些年来她的启蒙 老师一直过着默默无闻的孤寂生活,而他所教授的学生竟能一个个地唱红台北及香 港的歌坛。相比之下,两鬓斑白的常荫椿显得有些可怜,邓丽君说:“您是一位对 声乐艺术很有精深造诣的教授,本来应该得到更好的发挥,几十年来经您手里培养 的港台歌星何止百名,然而……” “我觉得你们有出息就是我的快乐!”常荫椿将目光移向对面墙上的一幅大照 片,那是1971年他在这所宅院里与学生们的合影,其中也有邓丽君。常荫椿感叹地 说:“我感到我的所有学生中唯有你最出色,当初听说你加入日本的宝丽金唱片公 司,我还有些担心你去日本后会忘掉从前我教给你的那些有民族特点的东西。后来 从报上知道你的日本歌唱得好,许多歌曲都是我们中国的歌词和曲调,就放心了, 当初我总算没看错人呀I ” 邓丽君默然。她知道常荫椿教授所说的话中含有很深的寓意,1971年她还没有 与日本宝丽金唱片公司签约的时候,当时日本已有一些唱片巨商看中了她,并以重 金聘她唱日本歌。在那年秋天邓丽君回台北探望老师时,常荫椿对她改唱日本歌一 事表示过担心,曾经叮嘱她说:“丽君,千万不要忘记你是个中国姑娘。你只有记 住这一点,才能为中国人唱好歌。”邓丽君深切地理解常荫椿的良苦用心,神情凝 重地答应说:“请先生放心,只要我在歌坛上存在一天,就不会忘记我是中国人。” 常荫椿释然地吁出一口气说:“那就好,那就好片所以,那一年邓丽君毅然地回绝 了为日本唱片商灌制日本民歌的签约。 “虽然你后来真的去了日本,可是也没有让我失望,”常荫椿继续说:“在日 本有一段时间,不知何故,你所唱的是英文歌。到了1974年下半年,我从电视上看 到你明显地日本化了。因为那时你的歌儿简直就是日本女歌手小柳留美的翻版了。 这样我就担心了,也就更生气了。于是,我逢人便说,丽君她开始不听我的话了。 丽君,你大概不会计较我当时对你所说的那些过激之词吧?” “不会不会,我怎么会怪罪先生呢?如果没有您,是绝不会有今天的我。”邓 丽君完全知道1973年她应宝丽金唱片公司之邀,只身去到东瀛接受日本渡边娱乐公 司正规训练之初,她最敬重的老师常前格教授在台北的公开场合对她的微词。那些 言语流传到日本后,邓丽君一度苦恼过,甚至伤心地落泪。然而,邓丽君并没有任 何对他的怨言,现在她听到常荫椿那路带自责自疚的感叹时,心中仅存的一点芥蒂 也化为乌有,因为邓丽君难以忘记在10岁第一次登台时,常荫椿和她的谈话…… 邓丽君记得那是1964年的夏天,自从香港著名电影导演李翰祥执导黄海调故事 片《梁山怕与祝英台》在台上映以后,台湾各地便掀动了一次唱黄梅调的热潮。在 这个小小的黄梅调民众演唱热潮中,邓丽君就是一个响应者。她天生的一副好嗓子, 加之启蒙老师常荫椿的指教, 成为众多黄梅调爱好者中的佼佼者。 夏天,台湾的 “中华电台‘为了顺应民众的意愿,破天荒地决定举办一次”黄梅调歌曲比赛大会 “。”中华电台“的这一举动,立刻得到歌迷们的一致拥护。一时间,各地报名参 赛者如潮,常荫椿教授认为邓丽君无论从演唱的功底还是表演的才能,均可以登台 一争,所以,他就在未征得邓丽君及父母同意的情况下,代为向”大赛组委会“报 名。而且很幸运的是,邓丽君作为刚10岁的小学生,居然在预选赛的前两轮,一连 击败了数十名竞争对手,已经进入了决赛的前10名。可是就在黄梅调歌曲比赛的决 赛前夕,邓丽君的父亲邓枢得知了消息,他百般地不许女儿参加比赛。邓枢的理由 当然也很充分,那就是邓丽君由小学升入中学在即。邓丽君在进退维谷之时来向常 荫椿教授求得援助。 常荫椿听到邓丽君说父亲阻拦她参赛的经过后,长叹一声说:“丽君,要知道 你已经是接连两轮取胜,又遥遥领先的选手了,如果现在你半途而废,真是前功尽 弃呀!” 邓丽君心中似有说不出的难言之隐,她欲言又止。双手掩面地啜泣了起来。 “丽君,如果你要中途退出赛事,我也无法强迫你上阵。”常荫椿已经能够体 谅10岁女孩内心的难言之苦。常荫椿说:“我要告诉你的是,这场歌赛对你来说事 关一生。如果你真能登台,我敢保证你能取胜的,那么你今生也许就以此次赛事为 转折点了!可是,如你情愿为迁就亲情而舍弃这桩赛事,恐怕就会铸成终身遗憾的, 你可懂我的意思?何去何从,就由你自己拿主意吧!” “我懂我懂,可是我又不能……”邓丽君有心按常荫椿的话去做,可她又没有 这份勇气,只好悲悲切切地哭了起来。常荫椿在旁见了,甚是同情。他记得两年前 因为要求邓枢允许邓丽君跟自己学习声乐时,两人曾有一次不愉快的交谈。后来常 荫椿情知拗不过性格固执的邓枢,改去向赵素娃说情。常荫椿的一片真情,终于打 动了她的心,在赵素桂的干预下,邓抠最后终于默许爱女丽君在课余时间可以到淡 水河边的常宅,向常教授请教一些声乐方面的知识。 二度寒暑, 8岁的稚童已经10岁,过早成熟的邓丽君如今面临着人生最紧要的 一场拼搏,作为视学生如己出的著名教授常荫椿,在这次关系邓丽君今生前程的重 大抉择面前,忽然又一次想到了那位通情达理的邓母赵素桂。 “老嫂子,你可真喜爱你的小女吗?”那天下午,常荫椿用电话把赵素挂邀到 距邓家不很远的一家咖啡店里,他先将邓丽君已在“中华电台”举办的黄海调演唱 比赛的前两轮预赛中,连连取胜,只待在决赛中一决雌雄的情况,—一告知赵素桂, 然后语气恳切地说:“如果你当真喜爱你的女儿,那么就会在此关键的时刻,成全 她的大事。休要小看这场黄梅调的比赛,丽君如真的取胜,她也许从现在起就可以 走上一条通往光明的人生坦途!” 赵素桂坐在那里啜饮着略有苦味的咖啡,常荫椿的几句话显然打动了她的心。 作为母亲她当然希望从小喜欢唱歌的小女丽君将来能有个出人头地的机会,然而她 也知道一贯正统的丈夫,历来反对女儿因为唱歌而荒疏学业。赵素校既希望听从常 荫椿的指点支持和成全女儿,然而又有些惧怕丈夫的反对。她品了一会儿苦咖啡, 叹道:“常先生对阿丽几年来的苦心栽培,我们已经感恩不尽。 本来这次比赛是该让阿丽去的,只是她的阿爸担心影响她的升学考试呀!“ “升学考试当然也是紧要的。我也会督促丽君好好温习功课,力争考上台北最 有名的‘金陵女子中学’。老嫂子,依我观察,丽君自与我学练声乐以来,学习功 课更加刻苦,成绩也很有起色。你知道,参加黄梅调的比赛也不过只是半天的时间, 它可是关系到她的一生啊!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常荫椿说得动了感情,一只 手将小餐桌拍得直响。 “您说得也是呀!”赵素桂忧郁的眼睛凝望着店外街上穿梭如流的车辆,深深 地叹了口气。她的心已被深深地打动了。想到她所钟爱的女女自幼以来向往歌坛的 抱负和常荫椿的良苦用心,她终于狠下心来,将杯中的咖啡一口喝干了,说:“请 常先生放心,到黄梅调决赛的时候,我一定亲自把阿丽送到台上去!” “太好了,老嫂子,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常荫椿高兴地笑了。 三天后的下午。 在台北大戏院门前人头攒动, 各种大小车辆云集于此。由于 “中华电台”是首次在台北举办这类演唱比赛,所以,决赛时从台湾各地赶来的观 众如潮似蚁。邓妈妈在天将过午时,就兴冲冲地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小丽君送到大 戏院来。常荫椿教授让邓丽君在后台扮了妆。一位有经验的女化妆师为邓丽君借来 了一套戏装。那是台北大戏院一位京剧生角的精致行头,穿在邓丽君颀长窈窕的身 上显得十分合体。黑色的秀才官纱帽,再配一袭粉色的长袍,邓丽君扮成了一位梁 山伯。她在化妆镜前认真地照一照,自己竟也忍不住地“扑呼”一声笑了,她对守 在身后的常荫椿和邓妈妈说:“我这女扮男妆,倒还真有点像呀!” 赵素桂也被女儿这身装扮逗得有些忍俊不禁,她微唤他笑道:“我这幺女哪里 像《访英台》中的梁山伯,依我看倒是一个活脱脱的唐伯虎啊。” 常荫椿却在那里不住地端详打量着初上舞台的邓丽君,他完全没有想到一位10 岁的女孩,初次纷上古装竟然有些古代人物的潇洒风姿。他见邓丽君有些紧张,悄 声地对她叮嘱说:“不必慌乱,不必紧张,你不必害怕戏台底下的那些观众。你登 台后就当台下根本无人,就像平日里在我的家里唱歌时那样就行了。你可懂?” 赵素桂也说:“阿丽,常先生说得在理,你登台后心地坦然,便能唱得好的。 不然你如被台下的人吓哭了,也就不能唱了!” “我什么也不会怕的,先生,阿妈,你们放心好了。”邓丽君终究是个刚10岁 的女孩子,她尽管从来没有当着这么多人唱过歌,但是她由于思想单纯,全无取胜 的任何精神重负,倒也放松下来。正在这时,催场的铃声响了,邓丽君从常荫椿的 手里接过那把扇子,向赵素桂一点头说:“我什么也不怕,就当场上只有我一个人, 只管按平时常先生教我的那样唱就是了!” 常荫椿和赵素挂注视着邓丽君的身影消失在边幕下,两人的心都立刻悬了起来。 特别是常荫椿的心绪更加焦虑不安,因为邓丽君毕竟是他诸多学生中最为看重的一 个,两年来他在邓丽君的身上倾注了许多心血。如今“中华电台”所主办的黄梅调 演唱比赛,也许就是对邓丽君一次最好的考验。常荫椿深知如果此次大赛中邓丽君 败北,那么将来他连继续为邓丽君辅导的机会都失去了。邓枢可以借此事证明他的 立女并没有歌唱的天赋,那样的话一棵很有希望的小苗也许从此夭折了。常荫椿想 到这里,手里捏着一把冷汗。 “哗——”暮然间前台传来了一阵热烈的喝彩声和鼓掌声。 常荫椿和赵素桂都为这热烈的喝彩声吃惊。因为方才几位参赛的歌手上场时, 都没有得到观众如此热烈的欢迎,也许是少年邓丽君那俊美的风姿与扮相引来了人 们的注目。接着,前台喝彩、掌声都更然而止了,随着一阵动人的黄梅调旋律,隐 隐地从前台传来了邓丽君那清丽优美的歌声。那是李翰祥根据安徽省黄梅戏的曲调 所拍成的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有名的《访美台》唱段。这段缠绵然恻、打 动人心的唱腔,许久以来就在台北的民间流传。尽管这段唱人人皆会,可是如今被 一位10岁的姑娘在舞台上一唱,就显得格外动听。舞台下不时地爆发出一阵又一阵 掌声。直到《访英台》这段黄梅调唱完了,常荫椿的心还是那样紧张,因为他在期 盼着更响亮的掌声与喝彩。果然,当邓丽君娉娉婷婷地从前台回来时,台下突然爆 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致使小小的邓丽君,也不得不像那些成年的演员一样,一次 又一次地被请回到前台去谢幕! 10岁少女邓丽君成功了! 她以《访英台》一曲荣获了“中华电台”所举办的“黄梅调演唱比赛”的冠军! 此次参赛的百余名业余民间歌手中,有专攻黄梅戏十几年的老艺人,亦有接连三轮 比赛屡屡领先的“黄梅迷”,唯有邓丽君的年龄最小。谁也没有想到一个乳臭未干、 初出茅庐的小囡,会以《访英台》这段很平常的唱段击败所有对手,获得所有评委 的一致认可。台湾的几家民办报纸上,立刻刊登出邓丽君身穿戏装的照片,同时, 连篇累续地发表介绍文章,其中,台湾《自立早报》这样描写初出茅庐的邓丽君: “这位名叫邓丽君的奇女子虽仅妙龄10岁,天真稚嫩,然而表演欲却极强。孩提时 便随父哼唱京曲,其父乃北平长大,深谙皮簧京曲,对童星邓女甚有影响。她不但 从小就迷上了京戏和黄梅调,有时还会规规矩矩地哼唱一段时新歌曲。家庭对于她 是一种萌芽性的艺术熏陶和感染。”《联合报》称:“神童歌女邓丽君在卢州国小 就读,不管是校内的节目表演,还是校外的演唱比赛,都少不得她的份。她在国小 的班主任教师李复扬近日对记者称:“如果学校的游艺会忘了叫她参加,她一定会 生气的。……“ “丽君,你到日本去加盟宝丽金唱片公司,当初我是极力反对过的!”正沉浸 在往事中的邓丽君揉了揉眼睛,她尽力地将那纷乱的思绪收回来。在自己的启蒙老 师常荫椿面前,即便已经成为耀眼明星的邓丽君也永远是一个孩子。她必须谦恭地 倾听着这位瘦弱老人的每一句话,尽管有些话难免刺耳,可是邓丽君还是喜欢听。 常荫椿还像当年那样直来直去地对邓丽君说:“我记得曾给你写过一封措词严 厉的信。指责你不该丢掉中国民族歌曲的演唱习惯,盲目去追求东洋那样并不高超 的东西。我甚至说你是为了多赚钱而不顾所创下的演艺基础。当时,你收到我的信 时一定是很恼恨我这个糟老头子吧?” “哪里的话,”邓丽君温存地一笑。她在东京收到常荫椿教授的信以后,确实 气得伤心落泪了。可是邓丽君并没有计较严师对她过于苛刻的指责。她的善解人意 化解了启蒙老师来信中所带给她的许多痛苦与忧伤,邓丽君知道常荫椿是恨铁不成 钢才这样做的,同时,他反对自己去日本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日本在二战期间给老 人所带来的无法弥补的创伤。邓丽君很想以三言两语就结束这不愉快的话题,说道: “先生是担心我丢掉从前在台北形成的演唱风格,才那样做的。我认真想后是能够 理解的,我从来没有恼恨过先生。” “现在看来你去日本是对的,”性情耿介并有些偏执的常荫椿,愧疚地将头摇 了摇说:“你邓丽君还没有忘本,今年旧历年你到香港所演唱的中国歌儿《酒醉的 探戈》,还是当年你在台北受训时的风格。当我从电视里看到你依然穿中国服饰, 演唱中国风格的歌曲时,我就放心了,我对别人说,邓丽君没有变,她还是当年的 她啊!” 邓丽君笑了。她知道老人的心是善良而纯正的,虽然他人前背后地指责自己去 日本的事,可是他仍然像当年那样待她真诚而严格。 1965年邓丽君在卢州国小毕业后,居然很顺利地考进了在台北市名气很响的金 陵女子中学。这倒使一贯担心她功课的父母感到惊讶与欣慰,邓丽君也为自己感到 高兴。她进入金陵文中以后,父亲对她在课余学歌的限制似乎渐渐减少了。这也许 是母亲在暗中起了某种作用。1965年的春天,常荫椿教授再次来到她的家中,向邓 枢和赵素桂说明应该送邓丽君进入由他和其它一些台湾音乐界人士所主办的“正声 歌唱训练班”进行深造学习,邓枢一改以往的反对态度,竟然点头默许了。在那个 短训班里,11岁的少女邓丽君受到了一次为期半年的系统声乐训练,有机会与那些 早在台北歌坛上崭露头角的歌星们频繁接触,切磋技艺。邓丽君每当回首在“正声 歌唱训练班”受训的往事,她都暗自庆幸常前椿对她的教导。 因为那个训练班是她在成才路上很重要的一步,即便后来在日本有了更系统的 训练,然而少年时的扎实基础也是她留后成才的前提条件。邓丽君想到这里,忙说: “先生请放心吧,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我是中国人,既是中国人,当然应该唱中国的 歌。” “好啊!丽君,你总算没让我失望。”常荫椿说着,随手从墙上取下那把二胡, 当着邓丽君的面调了弦,情不自禁地拉上一曲《采红菱》,那悠扬婉转的动人旋律 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回荡着。这二胡的演奏声令邓丽君怀念起少年的时光。她在11周 岁那年——也就是常荫椿推荐她到台北的“正声歌唱训练班”受训结束以后,刚好 又有一次她可以登台亮相的机会。那是由金马奖唱片公司所举办的流行歌曲比赛会, 本来邓丽君是没有资格参加赛事的,可是,常荫椿教授凭他在台湾演艺界的声望, 以邓丽君曾荣获“黄梅调大奖” 为由,鼎力保荐,使邓丽君顺利报名参赛。邓丽君记得,当年她就是以这首名 叫《采红菱》的民歌,再次夺得冠军的。现在,邓丽君想起往事,又见到两鬓斑白, 中年丧妻的恩师常荫椿形单影只,晚景凄凉。不由恻隐之心大发,她对常荫椿说: “先生,我想……您可不可以离开台北?” “离开……台北?”常荫椿的二胡声更然而止,他愕然地望着沉吟不语的邓丽 君,一时猜不透这位昔日女弟子的心思,便问道:“为什么?” 邓丽君的目光环顾着他那空荡荡的宅院,最后她望了一眼墙上常荫椿亡妻的遗 照说:“我总觉得老师为声乐艺术操劳了大半生,如今在这里却无所事事,终日不 过是和鸽子、二胡为伴,其实,您现在还不到60岁,正是人生的好季节。您的声乐 艺术知识,为什么荒废了呢?” 常荫椿叹道:“不荒废又有何出路?你也许不知道,当局因为我前年教唱了一 支大陆流行过来的歌曲,就下令不准我再办任何训练班了。我的家也就没有人敢来 了。唉,丽君,离开台北又到哪里安身?难道还有人能聘用我主持声乐教程吗?” “您可以到香港去,”邓丽君关切地说:“依先生的才气是会寻到用武之地的。 再说在那里我有许多演艺界的朋友,如果先生不嫌弃的话,可否先到九龙私立中专 去做一位音乐教师呢?” 困居家中多年的常荫椿听了邓丽君的话,立刻精神一振。他沉吟了片刻,点点 头说:“让我想想,你让我想一想!” ------------ 书路扫描校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