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书山另有路
作者: 田方斌
九、不动笔墨不读书
读书、思考、观察、实验都要做笔记。做笔记是人们从事学习、科研、写作所必需
的一项重要基本功。读书笔记是记忆能力的延伸,是人脑有效的知识外存贮器。勤作笔
记,有利于积累有用的资料;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有利于训练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
做笔记手脑并用,使注意力集中,循序渐进,深入思考,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因此,
每个人从中学时代起,就应该学会做笔记的方法,培养做笔记的习惯,一定会终生受益。
怎样做读书笔记
许多科学家、学者、作家都深受记笔记的益处。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在中学时期
有一本147页的大笔记本,内容包罗万象,有名作家的思想言论,有史地知识,有他自
己的作文,有关于俄罗斯人及乌克兰民族的风土人情。列宁读书时,在字里行间都画着
五颜六色的记号,在书页空白处,往往写有评语。
著名数学家王梓坤院士,曾在《科学发现纵横谈》一书中谈到:“读书应作有心人,
要善于平时逐渐搜集对日后有用的资料,把它们写成日记。”他在积累资料中,经常把
一些警句、精彩的段落摘录下来,他经常随身带着笔记本,一有空闲,就翻阅笔记本上
记录的资料,进行思考。
蒋明谦是我国著名的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家、中科院院士,他在中学时代就非常善
于做笔记。他曾说过:“我认为要学好一门课,真正能掌握这门学科的内容,就需要把
几种教材编写体系的异同和重点搞清楚,并选择一种教材的骨架为中心,把具体的事例
都穿插进去,摆到适当的地位,写出一套自己编制的笔记。在上初中的三年中,我就这
样把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笔记都修改过或重写了一遍。它花去了我几乎所有的课
余时间。这套笔记对我考取几个大学预科以及后来顺利地考入本科起了很大作用。”有
一次他在写植物笔记时,看到一本教科书在第一页开始就讲南瓜,他感到非常惊异,于
是找来好几本生物学课本来对照,也没有找到一本是从南瓜或其他个别物种讲起的。
做读书笔记也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对于中学生而言,由于学习内容、学习能
力等原因,不妨从采用以下方法学会做读书笔记。
1.抄录式笔记 摘录图书、报刊、教材中与自己兴趣和学习关系密切的章节、段
落。有的可以抄录对问题的论证和结论,帮助自己更深刻地掌握文章的主题和重要公式
的论证。有的可简明扼要地抄录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中心思想和重要的公式图表、实
验方法、实例等。
2.摘要式笔记 在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按照原书或原文顺序简明扼要
地摘录其要点。可以把书中一些重要的理论、观点、结论、重要公式、实验结果等,按
照原文顺序将它的要点摘录下来。
3.台历式笔记 同学们可以利用台历,把阅读中看到的精辟的箴言、警句、典故、
谚语、学习中的疑问和心得记录在台历上。这些台历上的只言片语经过日积月累,汇聚
起来却如同珍宝。台历笔记还可用来自我督促检查学习情况,哪天记了,哪天没记,一
目了然。
4.提纲式笔记 用纲要的形式抄录和用自己的话结合的方式,将一本书或一篇文
章的论点或基本内容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将文章中的大小标题作提纲,标题之下罗列
讨论的内容,这种笔记条理清楚、内容扼要,简单易行。经常编写读书提纲可帮助学生
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5.批注式笔记 在书中划出精彩、生动、意义深刻、关键性的词句、段落,在正
文旁注明符号,用简短的文字做扼要的提示批注,这样能起到提醒注意,指明思考重点
和方向的作用;三言两语,重点突出,文字简洁,便于查找;边读边划,边写边想,理
解更加深入。这方法简便易行,便于复习,比较适合于中学生使用。
6.质疑式笔记 阅读中的重点难点,自己不能解决或理解不深、模棱两可时,同
学们不妨把这些问题先记录下来。这样可以避免“难题”成为读书的“拦路虎”而读不
下去的现象,也可以避免马虎从事,似懂非懂不求甚解地读过去,暂时把问题搁置起来。
随着知识的丰富、思维能力的提高,再回过头来学习,或是请教老师加以解答,这种方
法对于培养能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非常有帮助。
7.心得式笔记 这是用自己的语言写下读书后的感受、认识、体会、启发以及收
获的一种笔记。读完全书或文章后,经反复思考,才能使知识明记在心,确有所得,受
读书的启示,联系实际,或长或短写出真情实感。特别是受阅读启发而产生的新观点、
新方法、新构思更应写在心得式笔记中。
8.综述式笔记 读过几本或几篇同一主题的书籍或文章后,可写读书综述,在综
述中要抓住重点和中心,综述各种观点和思想,说明问题的现状与发展,也要写出自己
的看法,这是一种比较高层次的做笔记的方法。中学生在广泛涉猎、认真阅读的基础上,
尝试性地写些综述式笔记,对于培养自己分析综合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各种读书笔记都需要不断温习、补充和提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每
隔一些时候再重读自己的读书笔记,一方面能够巩固和加深记忆,另一方面不断补充和
完善自己的读书笔记,这样,便会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自己做笔记的水平和能力。
怎样做好课堂笔记
做课堂笔记是课堂学习的好方法,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知识,为课后复
习巩固打好基础,记课堂笔记还可以帮助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聚精会神地听好课。
许多中学生不会作课堂笔记,往往将老师讲的、黑板上写的、画的,一古脑儿地记
下来,把课堂笔记变成了课堂记录,结果是上课时手忙脚乱,一下课仍然是一知半解。
因此,要作好课堂笔记,提高听课水平和效率,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才行。
1.记提纲 一般说来,老师的课堂板书就是课堂学习内容的纲目。这些纲目是任
课老师在研透教材内容基础上,根据教学体会写出来的,它基本上能反映授课内容的知
识结构和要点。它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复习新课内容和知识体系,所以,同学们不
妨将它记在笔记上。
2.记补充 老师在讲课时,除了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外,常常还会作些适当的补充,
这些补充的内容融入了老师的心血,对于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启迪思路,
开阔视野,都是十分有用的。所以,同学们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对老师补充的内容除
了记在心上外,还要突出地记在笔记本上。
3.记疑点 疑点是指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有疑问的地方。有的疑点源于老师的疏忽,
有的则可能来自自己的理想错误或遗漏。同学们也应该把这些记下来,课后再求教老师,
或通过自己思考来解除这些疑惑。
4.记问题 一是学习该内容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记下来提醒自己;二是课堂上没
有弄懂的问题,便于课后弄懂它。
5.记方法 老师在讲解例题时,常常会讲解解题的技巧、思路和方法。这些对于
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是十分有益的。同学们应将这些方法记录在册,并根据所记
录下的方法进行理解、复习,并且日积月累,举一反三,无疑会大大提高自己的思维能
力。
6.记心得 听课时,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有时会突发奇想,将两个或两
个以上的以前认为不相关的观念串在一起,忽然悟出平日百思不得其解的道理,或是对
老师讲解的内容有新的想法和心得,同学们也不妨将这些思想的火花记录下来,以便于
课后复习、理解、整理甚至进行新的创造。
做课堂笔记时,同学们应该注意的是,上课应以听为主,辅以笔记,不能以笔记代
替听课或影响听课;课堂笔记随堂记录,课后应及时补充、整理,以便以后复习,并培
养整理笔记的习惯。
怎样写好日记
魏荣爵是我国著名的声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他在中学时,爱写日记和
杂文。他认为,写日记既记事也写感想,长年累月,集腋成裘,过了些时再翻阅,不仅
对往事是个重温,并有益于来兹,同时又是用文字表达思想的训练。写杂文,无论科学
家轶事、京剧评论、杂感等,也是从日记里提炼出来的读书和日常接触的事物的心得和
体会,自认为值得发挥以抒发情怀。
写日记能反映出自己的学习、生活,记下自己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将来可供回忆,
吸取经验和接受教训。那么,对于中学生而言,怎样才能写好日记呢?
日记每天都得写,贵在坚持。每天写,并非每天写上长长的一篇不可。生活每天都
是新的,抓住每天中一个值得书写的片断,写三句两句也可以,当长即长,能短则短,
要有感而发,写出真情实感。
可以开辟专栏,常写常新。同学们不妨在日记本上开出这样一些栏目。如“人物素
描”,专写同学、老师、亲人等熟悉的人物;“风景线”,专门描绘美丽的自然风光;
“人生偶得”,写自己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和看法;“星星知我心”,述说
自己的思想情感;“书海泛舟”,写下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内容要点,写下读后的体会;
“校园春秋”,记叙学校、班级发生的事情。
同学们还可以建立学习日记,以提高学习效率。如作数学学习日记。日记内容可以
包括这些方面:一是记录错题:对每天作业、练习中自己出现的错题,先分析研究,写
出错误原因,针对错误原因写出改进措施,不妨用红笔标出错处,并在错题旁更正。二
是收集典型例题:对课堂上或教参上遇到的那些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有关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巧思妙解之类问题加以摘录。三是记单元总结:学完一个单元之后,同学们
要学会及时总结,将知识系统化,提纲挈领,去粗取精,以便理解和复习。四是记心得
体会:如对某题找出几种新解法,有什么新认识,以及典型命题的解题思路等。尤其是
对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方法加以总结。
学习日记有利于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的学习,将学习中的成绩、问题、经验和方法
加以分析,找出学习中的规律性,扬长避短。调整学习方法,深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大家不妨多试一试。
------------------
其它文库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