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ebSphere快速入门(1) |
瞿裕忠 张剑锋 王丛刚 陈峥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摘要
我们已经走进电子商务时代,本书将带您进入电子商务应用开发的世界。本书第一章介绍电子商务理念及有关技术基础,包括Internet、Web和Java。第二章介绍IBM电子商务应用框架,包括WebSphere。第三章给您带来WebSphere
Studio应用开发技术。第四、五章分别介绍新一代Web应用的关键技术:Java
Servlet和JSP。第六章介绍新一代Web应用服务器软件:WebSphere应用服务器。第七章带给您新一代Web应用编程技术:WebSphere应用编程技术。本书附录中的实验指导带您一起走过使用WebSphere技术开发电子商务应用的过程。
本书特别适合于信息技术类的高年级大学生和研究生,以及从事电子商务应用开发的技术人员。通过学习本书,您将了解电子商务应用开发的先进技术,并快速掌握WebSphere电子商务应用开发的基本技术。
第一章 电子商务基础知识
Web正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任何领域都没有象商务运作方式那样经历着一场快速而巨大的变革。众多商家正在准备或已经走向转变到电子商务的道路,即使用Internet技术转变关键的商务过程。本章介绍电子商务理念及有关技术基础,包括Internet、Web和Java。
1.1 电子商务理念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很多机构依靠电子数据交换(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实现业务处理的自动化。EDI着重于商业伙伴之间的事务处理标准化,但是EDI标准缺乏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Web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在1995年Java出现以后,许多机构开始采用Web应用系统来支持电子商务。电子商务(e-business)是指借助Internet及相关技术进行商务活动,而一个电子商务(an
e-business)是这样的一个机构,它通过内部网、外部网和Web将关键业务系统直接连接到客户、员工、供应商和业务伙伴。一个机构要转型为一个电子商务,就要使用Internet技术转变关键的业务过程,如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贸、供应链管理、企业内部管理。这个转变过程也是一个综合使用Internet技术、信息技术、商务技术转变业务方式的过程。
然而,电子商务不仅仅是技术更新。转变到电子商务必须对需要做什么有一个明确的蓝图,以及对实现这个蓝图有一个清晰的发展指南。电子商务周期模型正是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了一个模型。电子商务周期(参见图1-1)由四个组成阶段,包括转变、构造、运行和利用。想要转变到电子商务的机构无论何时均可以从任何一个阶段开始。这也是一个重复的过程。
图1-1:电子商务周期模型
1)
转变阶段是关于转变核心的商务过程,也就是要将现有的商务模型扩展到网络世界以创造一个电子商务模型。应用Internet技术为商务创造最大限度的价值,电子商务改变着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和电子商贸的传统准则。在转变商务过程时,每一个商务过程应该放在整体环境中加以考虑。否则,充其量只是离散的各个更好的商务过程,无法带来期望的改善客户服务和提高电子商务价值的效果。
2)
构造阶段是关于构造新的应用系统。转变核心的商务过程需要新一代的应用系统。构造阶段也包括使用一个基于开放标准的途径将已有应用系统迁移到Web上。要求电子商务应用系统是基于标准的、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可伸缩的、可快速部署、易用和易管理的。
3)
运行阶段涉及一个可伸缩的、可用的、安全的运行环境。围绕着商务和应用系统通常有一个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要求是可用的、可伸缩的、易管理的和安全的。
4)
利用阶段是关于知识和信息的利用。这里的焦点是知识管理,也就是说利用我们知道的东西。与信息管理不同,知识管理包括对显式知识和隐式知识的管理。传统的IT系统处理的是显式知识,即能写下来并能编程处理的。而隐式知识是人们知道的但没有被写下来的东西,它基于直觉、经验和洞察力。
从简单的开始,快速地增长。从现有的基础上构造电子商务应用系统,逐步将核心业务扩展到Internet上,最终实现电子商务带来的巨大的投资回报。然而,电子商务的技术基础主要包括Internet、Web和Java,本章以下各节介绍这些技术的基础知识。
1.2 Internet基础知识
Internet已经成为企业、政府和研究机构共享信息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开展电子商务的基础。Internet
的先驱是ARPANET。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简称DARPA)于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资助开发了一种叫做
ARPANET的实验性通讯系统。起初,它仅用于连接美国军事机构的计算机网络,但随后不久,这个网络很快扩展到与国防有关的公司和研究机构。从此,面向特定应用需求的不同网络协议及网络技术相继出现,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互连的问题。如果两个网络使用不同的协议,即使采用某种网络技术将它们在物理上互相连接起来,应用系统(如邮件系统)之间也无法相互沟通。为此,很多组织,如CCITT(Consultative
Committee on International Telephony and Telegraphy,现在成为
ITU-T,即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和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开始考虑定义一套分层协议族,使得应用系统之间能相互通信,即使这些应用系统运行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如不同的操作系统和不同的网络技术)。DARPA从1970年左右开始研究一套称之为TCP/IP的分层协议族,于1978年左右基本定形。ARPANET于1980年左右开始采用TCP/IP协议族,并于1983年全面实现。与此同时,TCP/IP协议族在
UNIX操作系统中也得到了实现(由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完成),并免费分发。从此,TCP/IP在大学和研究机构中迅速传播,并成为连接UNIX系统的标准协议。这些互相连接的网络广泛深入到大学和其它组织(一开始主要是非赢利组织)。由于个人计算机的迅速普及,该网络扩展到全球大部分地方,并且开始吸引成千上万的个人以及赢利组织加入,由此逐渐形成了所谓的
Internet(因特网)。Internet指的是全球性互连网络。它由下列网络群构成: 1)
主干网:通常为大规模网络,这些网络主要用来与其它网络互连,如美国的NSFNET(NSF是指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欧洲的EBONE、大型的商用主干网。
2) 区域网:如连接大专院校的区域网。 3)
商用网络:为客户提供连接骨干网的服务的网络,或只供公司内部使用且连接到Internet的网络。 4) 局域网:如校园网。
90年代,Internet发展十分迅猛,这与1991年HTML的问世和Gopher的免费发放有关,也与1993年Mosaic的问世有关,Internet的商用也加速了Internet的扩张。到20世纪末,Internet已经成为一种通过服务器将小型网络连接起来的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大部分情况下,服务器通过专门进行
Internet
通讯的线路来传送数据。个人计算机则通过直接线路,或者通过电话线和调制解调器连接到这些服务器上。直接线路一般是高速的电讯线路,专门用于在建筑物之间或组织之间传送数据。而标准的电话线路,现在主要是综合业务数字网络(ISDN)的线路,则通常用于连接个人计算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