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方考》 > 卷二哮喘门第十六
叙曰∶膈有胶固之痰,外有非时之感,内有壅塞之气,然后令人哮喘。能温之、汗之、吐之,皆是良法。若逡巡调理,则虚喘宜之;人而羸瘦气弱,则宜灸其背 。今考古方七首,而
麻黄汤
麻黄(去节,三钱) 桂枝(洗净,二钱) 杏仁(去皮尖,七枚) 甘草(一钱)
肺部原有风痰,背 复感寒邪而成哮喘者,此方主之。
背 者,背间之 穴,主输脏气者也。一受风寒,则脏气为寒邪所闭,不得宣越,故作哮喘。麻黄之辛,能开腠散寒;桂枝之温,能解肌疏表;杏仁微辛,入肺利气;甘草甘平,调中发散。
瓜蒂散
甜瓜蒂七枚(为末)
大豆煎汤调下五分。
凡病 ,气塞不通者,此方三吐之。
苦能涌泄,故用瓜蒂以吐之;甘能调胃,故用大豆以和之。
定喘汤
白果(二十一枚,炒黄色) 黄芩(炒) 杏仁(去皮尖,各一钱五分) 桑白皮(五钱,蜜炙) 苏子(二钱) 甘草(一钱) 麻黄(去节) 半夏(法制) 款冬花(各三钱)
肺虚感寒,气逆膈热,作哮喘者,此方主之。
声粗者为哮,外感有余之疾也,宜用表药。气促者为喘,肺虚不足之证也,宜用里药。
寒束于表,阳气不得泄越,故上逆;气并于膈。为阳中之阳,故令热。是方也,麻黄、杏仁、甘草,辛甘发散之物也,可以疏表而定哮;白果、款花、桑皮,清金保肺之物也,可以安里而定喘;苏子能降气,半夏能散逆,黄芩能去热。
五味子汤
五味子(半两,炒) 人参(去芦) 麦门冬(去心) 杏仁(去皮尖) 陈皮(去白)
生姜(各二钱)
肺虚作喘,脉大者,此方主之。
喘则气耗,五味子所以收之;虚则喘促,人参所以补之;肺喜润,故用麦冬、杏仁;气喜利,故用陈皮、生姜。
附子理中汤
人参 甘草(炙) 附子(制) 干姜(炒) 白术(炒,各一钱)
脾肺虚寒,痰涎壅塞,少有动作,喘嗽频促,脉来迟细者,此方主之。
此证为虚而脉为寒也。虚则宜补,参、术、甘草所以补虚;寒则宜温,干姜、附子所以温寒。
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半夏 陈皮
气虚痰喘者,此方主之。
气壮则痰行,气虚则痰滞。痰遮气道,故令人喘。甘者可以补气,参、苓、术、草,皆甘物也;辛者可以治痰,半夏、陈皮,皆辛物也。用甘则气不虚,用辛则痰不滞,气利痰行,胡
久喘良方
用青皮一枚,展开去穣,入江子一个,将麻线系定,火上烧尽烟,留性为末,生姜汁和酒一杯,呷服之。
《名医录》云∶李翰林,天台人,有莫生患喘病求医。李云∶病日久矣,我与治之。乃用前方,过口便定,实神方也。昆谓久喘者,肺分有顽痰结气,青皮能破气,江子能攻痰,然其性悍厉,善于走下耳,未可以疗上部也。今用烧灰存性,则大毒已去,所存者几希耳。新烧火性炎上,可使成功于膈;佐之以姜汁,则顽痰易利;行之以酒,则无所不之。姜、酒既行,二物善降,久喘之患,可使愈于一旦,非良方而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