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医名医大全当代名医顾乃强>二、外科和营十法
 
中医名医大全



 顾乃强 > 用药特色

二、外科和营十法

1.和营解毒法

本法属外科内治的“消”法范畴,凡疡症初起当首选本法。外科病证以阳性疮痈居多,痈者壅者也。外感六淫之邪,气血壅塞,外邪化热壅聚而成。气血壅滞日久成瘀,瘀久又可化热,瘀热化毒而形成本症。现代实验研究表明,和营解毒法,可使药物容易渗透到感染病灶,提高血液的含氧量,加强抑菌和解毒作用。常用的药物有:蒲公英、红藤、虎杖、白花蛇舌草、大黄等;常用的方剂有大黄牡丹皮汤、锦红片等。临床上,笔者以本法治疗阑尾脓肿,常获桴鼓之效。

2.和营化痰散结法

外科体表肿瘤及一切有形可征的肿块,如甲状腺腺瘤、乳腺纤维瘤、迁延性炎性肿块等,辨证大多离不开痰瘀互结这一基本病机。现代实验研究证明,活血和营药物能改善局部的充血水肿,抑制组织内单胺氧化酶的活力,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而化痰散结的药物含碘,具有调节机体内分泌的功能。常用的方药有:人参(庶虫)虫丸、大黄(庶虫)虫丸、桂枝茯苓丸等。

3.和营利湿法

外科临床常用小腿肿胀或阴囊皮下水肿,按之如泥,皮肤光亮,晨轻暮重,小便不利等症,如阴囊鞘膜积液,下肢慢性复发性淋巴管炎、栓塞性静脉炎、动脉硬化性脉管炎等,病机多为脉络滞塞,水津聚而为湿,流注下肢。现代医学认为,当下肢肿胀、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时,不但有效的抗生素不能输布于局部,而且局部静脉郁血,新鲜的含氧量高的动脉血也不能进入病灶,局部的抗病能力也相应低下。和营利湿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使原来含氧量低的不参加血液循环的瘀血消除,新鲜的血进入病灶,这对炎症的控制和疮口的愈合都是很有益的。

4.和营凉血法

临床上常见的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跖疣、尖锐疣、湿疣等,病由邪热深入营血,煎熬而凝血瘀,营血遏阻不运,肌肤血燥,风毒搏之而成。凉血和营能使血热清而络脉宁,瘀血散则血归经。常用药物有:生地、丹皮、赤芍红花、大青叶、板蓝根、三棱莪术、米仁、蟾皮等。现代药理分析,中药大青叶、板蓝根、丹皮、红花等凉血活血药均有抑制和杀灭病毒的功能。

5.和营得气法

乳癖一证,包括乳腺小叶增生症和乳腺纤维瘤,是临床常见的乳房病,具有随七情喜怒消长而变化及月经周期密切关连的特点。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肝主疏泄,宜条达,肝木过旺或不足均可影响气机的条达。因此,治疗乳癖消块散结,用活血和营的方中,必参用理气之品,临床每多选用川芎、郁金、延胡索、莪术降香、乳香、没药等血中之气药,用香附柴胡、沉香、青皮等气分中的血药。对乳腺纤维瘤瘀结明显者,重用桃仁、鬼箭羽、三棱莪术、益母草等化瘀散结。现代药理研究,和营药中加入理气药对不同器官的平滑肌都有舒张调节作用,并能解痉止痛,排除胀气,改善血液循环。总之,理气药配合和营药治疗乳癖可以相得益彰。

6.和营祛风法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病证均属于“血瘀络痹”的证候。临床治疗风湿痹证,遵循“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凡病久入络,血瘀络痹,应用祛风散寒化湿之品中,必重用和营化瘀和虫类搜风止痛。除了风湿痹痛,临床多见的带状疱疹后遗的残留的神经痛,亦可取用和营搜风止痛而奏效。

7.和营温通法

外科临床上所见的阴寒之症,局部表现肿块色白漫肿,皮肤麻木不仁,肢冷不温、趾端皮色紫暗。如流痰、血栓闭寒性脉管炎、冻疮等症,除了可见局部血瘀见症外,尚可见面色苍白、唇紫、脉沉迟等症,证属脾肾阳衰。临床常以仙茅、仙灵脾、附子、肉桂、苁蓉、锁阳、鹿角等助阳药与丹参、川芎、桃仁牛膝当归等和营药物配合。实验证明:助阳药和活血同用,不仅能加强血液循环,还有兴奋和强化机体内多系统的功能,对局部组织的抗炎能力有一定的效应。

8.对口疽是外科临床上的重急之症,每多发于高年气虚患者。症见疮痈肿大且坚,平塌散漫,欲脓不脓,精神萎软等,并可并发内陷变证。因此,在治疮疡症使用和营活血药中,如见虚的见症必佐以黄芪党参等益气之品,冀药后痈肿高突,肿块由坚转软,脓少转多,毒随脓泄,肿痈随减而获转机。在临床上用当归赤芍、丹参、桃仁等和营活血之中佐以黄芪党参白术黄精等益气扶正之品,两者相辅相成可获事半功倍的效用。

9.和营开窍法

白癜风、斑秃是外科临床上难治的皮肤病,既有血虚不能滋养肌肤、毛发之本虚内因又有瘀血阻于肌表、毛窍不能并之,偏实的病机,因此取用和营活血和开窍法相结合,治疗皮肤瘀血郁闷之症,确有很好的疗效。根据现代药理分析,活血开窍能兴奋呼吸中枢,促进脑血管血运和供氧及兴奋大脑皮质。

10.和营养阴法

有些外科病症既有阴伤津亏的表现,又有痰瘀互结的见证,如颈淋巴结结核伴有潮热、盗汗、面部痤疮性囊肿伴有舌红阴亏等症。临床上常用生地、玄参、天花粉、赤芍白芍、首乌、石斛、鳖甲、地骨皮、功劳叶、益母草等药物辨证加减。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来看,阴虚血瘀证病人的血液粘滞性较正常人和阳虚血瘀证病人为高;从免疫功能检测结果来看,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在临床上对这类病者采用养阴活血化瘀方药后,全血血粘度可明显降低,疗效比单纯使用活血化瘀显著。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