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医名医大全当代名医胡建华>用药特色
 
中医名医大全



 胡建华 > 用药特色

用药特色

用药当知药,知药才能善用,经数十年的潜心研究,先生精通临床医药学,既熟悉中药药性理论及复杂的应用法则,又熟悉每味常用中药的性能主治,具体用法、用量及使用宜忌;既熟悉各类相似药物的共性与个性,又熟悉每味常用中药炮制配伍后的性效变化;既熟悉每味常用中药的传统功效主治、又了解其现代药理研究及临床所用;既熟悉每味中药对人体的治疗作用,又了解应用不当会对人体产生何种不良反应。

由于先生谙熟药性理论与数百味常用中药的性能主治、使用宜忌,以及其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与配伍应用的性效变化,故其临床用药得心应手,常常随手拈来、准确无误。名符其实地做到了知药善用、灵活多变。

全蝎蜈蚣为虫类药物中能熄风、镇痉、止痛、散结之要药。两药作用基本相同,所异者,全蝎偏于辛平,蜈蚣偏于辛温。先生善用此二味药物治疗癫痫、头痛、面瘫、震颤麻痹等神经系统疾病,极有心得。

用于治疗癫痫,多用全蝎蜈蚣配铁落、南星、菖蒲、远志等,镇惊豁痰开窍之意,临床疗效满意。

用于治疗头痛,除用全蝎蜈蚣外,再投南星、丹参、川芎、白芷、蔓荆子,以平肝熄风,活血化瘀,可获良效。

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常以全蝎蜈蚣黄芪当归、川芎、天麻、南星等,以益气活血、化瘀祛风、平剂调治、缓以图功。

用于治疗震颤麻痹,常用全蝎蜈蚣,再配丹参、当归、南星、桑寄生,以养血柔肝、熄风和络,常获良效。

先生从实践中体会到:全蝎蜈蚣除治疗抽搐、震颤、疼痛等动风之症有特殊的效果外,还有破瘀作用,故亦可用于各种痞块、肿瘤,时有奇效。

先生认为,地龙是一味用途广泛的良药,用于治疗各种内科杂病及神经系统疾病,颇有效验,但应用地龙,必须讲究对症配伍。

地龙黄芪钩藤,益气平肝熄风:

地龙兼有平肝、熄风、通络作用,黄芪益气以推动气血流畅,钩藤亦能平降肝阳,三药均有扩张血管作用。三药配伍,用于高血压、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等症,颇有效果。

先生临症,凡治疗高血压症见头痛、头晕、烦躁、多选用川芎、夏枯草、旱莲草、丹参、黄芩等;如见耳鸣、目糊可选用石决明,枸杞子;颈项扳滞活动不利加葛根。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遗症,半侧肢体瘫痪、麻木、活动不利,多选用僵蚕、丹参、川芎、当归红花、(豕希)莶草、木瓜、蜈蚣等。如属脑溢血而致中风的,可去红花、川芎,选用参三七粉、生蒲黄。一般常用剂量:炙地龙9~12g、黄芪15~30g、钩藤15~30g。

地龙全蝎蜈蚣僵蚕,熄风定痫,化瘀镇痛:

地龙有熄风、镇静、抗痉厥作用。全蝎蜈蚣辛平而能熄风解痉,祛风止痛,有很好的抗痫镇痛作用,为治疗癫痫、头痛的良药。僵蚕则有解痉疏风散结作用,四虫相配,收效甚佳。

先生临床治疗癫痫时,多选用钩藤、丹参、白芍、菖蒲、远志、南星、生铁落等:治疗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时,多选用川芎、红花桃仁、丹参、白芍等;一般常用配伍剂量为:炙地龙9g、全蝎蜈蚣如两药同用,各1g、单味则用2g,微火烘脆,勿使焦,研细粉,分二次吞服。炙僵蚕用量为9g。

天南星是一味能治疗多种疾病的良药,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具有祛痰、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肿瘤等作用。中医传统认为,其具有燥湿化痰、镇咳平喘、祛风定惊、散结消肿之功。由于其性苦、辛、温、有毒,具辛、烈开泄之性,以致临床应用范围日益狭窄。同时,为减轻其毒性,加以清水浸漂,用姜、矾腌拌淘洗,直至入口无麻涩味为止。然先生以为,南星经炮制,毒性虽减,其有效成分大为减少,药效亦随之明显降低,先生通过动物实验,证实生南星如直接与皮肤、粘膜接触,有毒性反应,但经煎煮后毒性基本消失,经动物实验,亦未见毒副反应。先生长期以生南星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癫痫、癫狂、眩晕、不寐、郁证、偏瘫、头痛等病症,效果颇好。

先生临症,凡见动风、抽搐、晕厥之证,常以生南星配全蝎蜈蚣僵蚕、菖蒲、远志等,用以治疗癫痫、眩晕、震颤麻痹、面神经麻痹等,取其熄风解痉之功。

凡具狂躁、失眠、头痛等证,常以生南星配铁落、大黄知母百合全蝎、丹参等同用,取其镇静止痛之效。

凡见各种咳喘痰多,均属适用生南星,多配以麻黄、射干、生半夏、炙紫菀、炙百部,治疗哮喘咳嗽,取其化痰镇咳、平喘作用。

生南星还有散结散肿的作用,具抗癌、消肿之功效。先生常以生南星与莪术相合,治疗腹腔肿块,与海藻昆布相配,治疗甲状腺肿大、颈淋巴结核,可使胀痛减轻,肿块缩小至逐渐消散。

罂粟壳

先生认为,生南星只须配伍得当,均可用于上述各症,无论属寒属热,偏虚偏实,只要辨证确切,用之无不收效。

由于罂粟壳含吗啡、可待因、蒂巴因、那可汀和罂粟壳碱,具有麻醉作用,其性收涩,故医者多因此不愿应用。先生以为,只要掌握宜忌要领,结合辨证,适当配合相应的治则方药,能取得很好的治疗作用。罂粟壳有收敛肺气的作用,对耗伤气阴、剧咳、无痰患者,用罂粟壳与益气养阴宣肺之品相配,收敛耗散之气,可使症状得到较快的治愈,如外有表证,内有痰浊,则属用之不当。因此,用罂粟壳治疗呼吸系统疾患,必须抓住:一无表症,二无痰浊的辨证要点。

罂粟壳有涩肠止泻作用,对(气阴两虚)久泻而肠道不固,用罂粟壳与益气之品相配,可调治而愈。用其治疗腹泻,必须抓住三个环节:病程已久者宜用,暴泻当忌,大便次数多者宜用,腹胀、后重不爽者当忌,三者缺一不可。

罂粟壳有明显的止痛作用,如腹部疼痛较剧,且属虚寒者,可用温中药稍配本品而取效,但不宜久用。

知母的清热作用,颇为显著,其特点有三:一是既能清热泻火,又能滋阴润燥。这是与黄芩等苦燥药的明显不同之处。先生常用知母与生地相配,治疗糖尿病咽燥口干引饮,善饥多尿,以滋阴清热;如糖尿病多发疮疖,可与银花同用,银花有解毒作用,二者为伍,相得益彰。二是既能退实热,也能退虚热,这与白薇仅退虚热,龙胆草单泻实火又有区别。如风温邪入气分,壮热烦躁,咳嗽痰黄,可用知母合石膏、银花、连翘黄芩、山栀等以清气退热。如肺虚咳嗽,骨蒸潮热,可用知母合银柴胡白薇青蒿等以清虚热,除骨蒸。三是既能清上焦肺火,又能消中焦胃火,泻下焦肾火。先生在临床上治疗呼吸道疾病,如发热咳嗽痰稠,知母常合黄芩、鱼腥草、前胡、杏仁以清化痰热;治疗消化道疾病,胃热烦渴、牙痛、便秘,用知母配石膏、玉竹牛膝大黄,以清胃泻火;腹痛、痢下赤白,常与白头翁、马齿览同用,以清肠解毒;治疗泌尿道疾病,小便频数短涩而痛,常与黄柏瞿麦、扁蓄同用,以清利下焦湿热;肾虚相火亢盛,则用知柏地黄丸以滋肾清火。由于知母归经肺、胃、肾,统清上、中、下焦之火,故有“清三焦虚实热邪”之誉。《用药法象》指出:“知母其用有四:泻无根之肾火,疗有汗之骨蒸,止虚劳之热,滋化源之阴”,洵属经验之谈。

知母除消热作用外,还有非常好的镇静作用。以《金匮要略》、《伤寒论》方剂为例:酸枣仁汤用酸枣仁合知母治疗“虚烦不得眠”,取其滋阴养心安神;白虎汤石膏合知母治疗发热汗出,烦渴引饮,用以清胃泻火除烦;百合知母汤治疗百合病“如有神灵”,用以养阴清热镇静;桂枝芍药知母汤在祛风化湿通络药中配以知母,治疗“诸肢节疼痛”,以加强镇痛作用,等等。在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狂躁不宁,毁物伤人,头痛不寐,常用甘麦大枣汤加生铁落、菖蒲、远志、生南星等,并重用知母大黄,以养心开窍,泻火宁神,可获一定疗效。治疗关节炎肢节疼痛,得温痛减,口干咽燥,常用桂枝川乌赤芍白芍知母、生地等寒温并投,确有较好效果。此外,神经官能症、三叉神经痛等病,如见失眠、恐惧、头痛、烦躁之症,均可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选用知母

先生对中医学博涉精研,有精湛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临证既能坚持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又善于吸取和利用现代医学理论与方法,力求对疾病做出符合实际的全面诊断,为立法组方,提高疗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临证处方,溯流探源,察标求本,既严守绳墨,又灵活有理,圆机活法,通权达变,既继承先贤之神髓,又常发明古义之精微,务使药证尽合,故诊治每每收桴鼓之效。尤其是对内科杂病,神经系统慢性病、慢性病急性发作等,已形成辨证规律,灵活地处理慢性疾病中补虚与祛邪的关系,在处方用药上、亦颇有特色。以深受病家的欢迎及同道的赞赏而著称于医林。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