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医名医大全当代名医颜德馨>案八、慢性髓性白血病
 
中医名医大全



 颜德馨 > 医案

案八、慢性髓性白血病

例一、王××,男,39岁。

1958年3月份起自觉心慌、消瘦、盗汗,持续半年,未经治疗。10月份因高热住南京××医院,经检验血常规,发现白细胞14万,脾脏肿大,横直径均过脐一公分余,拟诊为白血病而转入本院。周围血象:白血球24,600,红血球178万,血色素44%,中性57%,多核20%,淋巴6%,中性幼型7%,髓细胞3%,前髓7%。予以深度X线照射,每周二次,经六次照,白细胞下降至正常,脾脏稍见缩小而出院。出院后血象稳定一月,此后又逐步上升,经化疗、输血不效再次转入我院。血常规:白血球13万,红血球361万,血色素78%,中性20%,多核43%,单核1%,淋巴1%,嗜酸3%,髓母1%,前髓4%,髓细胞7%,幼型10%,以中药进行治疗。

初诊:脸色萎黄,枯而不润,形容憔悴,体倦无力,自觉四肢酸楚,纳食不馨,脉小数、寸口独软,舌苔薄白,唇面白不华,爪甲不荣,脾脏肿大,下缘过脐。脉实血实,脉虚血虚,瘀滞成积,正虚邪实,治当攻补兼施,内外同修。

(1)人参鳖甲煎丸4.5g 一日二次。

(2)狗皮消痞膏加阿魏1.5g 贴敷脾区。

(3)熟地12g 党参12g 黄芪15g 白芍6g 鳖甲24g 莪术9g 牡蛎24g 丹参9g 砂仁2.4g 牛膝9g 白术9g 茯苓12g 当归6g 生地12g。

经治疗以来,纳食佳,气色好转,脾脏日见缩小,寸脉缓,苔薄,血常规白细胞总数逐步下降,一月后一直保持在3万左右,红细胞日趋好转,精神日振而出院。

例二、芦××,男,36岁,工人。

患者平时身体甚健,1961年7月30日晚上突然上腹部阵发性绞痛,腹泻三次,仍坚持工作,下班后至夜间发现黑便三次,并有呕血一次,因而收住入院。

检查患者,发育营养中等,呈贫血面容,脾脏肿大过脐,右腹股沟有大片紫癜,发病期间消化道出血连续三次,量达700~800ml之间,发热,神萎,纳差。血常规:白细胞30万,母细胞15%,前髓13%,髓细胞10%,后髓细胞6%,有髓红血球1%。经骨髓穿刺,所见符合慢性髓性白血病。

初诊:胃病史已6年,今年起开始左少腹部有痞块,固定不移,胸胁痞闷,间有齿衄,疲劳,夜寐多梦等症状,脉弦而数,舌紫苔薄。瘀滞髓海,生化无权,拟为瘀血型白血病。出血总由于火,育阴清热为先。

犀角1.5g 地黄30g 赤芍10g 参三七1.5g(另吞) 丹皮10g 3贴

药后白细胞下降至12万,出血停止。

二诊:初剂中病,病情有退却之机,脉细数,舌红苔薄。阴分已虚,瘀热未化,取“龟甲化瘀饮”(经验方)主之。

龟版15g 鳖甲15g 莪术12g 红花9g 三棱12g 黄芪15g 太子参12g 仙茅9g 牡蛎18g 白术9g 丹参15g 赤芍12g 砂仁拌熟地15g 人参鳖甲煎丸9g(吞)

一月后获得症状、血象缓解而出院。出院后以雄黄粉,每服一分,一日二次。每周服牛黄醒消丸二瓶。白细胞维持在6000~10000之间,恢复工作。

按:作者将白血病分为阳虚型、阴虚型、阴阳两虚型、温热型、痰热型、瘀血型六个类型。惟瘀血型与活血化瘀疗法的关系较大,但我们认为白血病的本质乃本虚标实,故治疗法则上总以扶正达邪为主,可有利于诱导缓解与维持缓解。所选例二则均为瘀血型,属祖国医学“症瘕”、“积聚”范畴,《华陀中藏经》称:“劳气冷热虚寒风湿食药思忧致而为症,青黄燥血脂狐蛇鳖成而为瘕。”经云:“坚者削之,留者攻之,结者散之,客者除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总其法,攻、消、散、补而已。根据这个原则,立法以攻为主。但缘于患者有虚损症状,故例一以益气化瘀,例二以“鳖甲化瘀饮”加味,扶正软坚,剿抚兼施,结合外治或加服抗白血病之药物,均取得了症状与血象的缓解。

雄黄为抑制白血球的有效药物,对白血球之热性症状者辄用犀角粉,亦能降低白细胞,如例二入院时白细胞30万,服犀角地黄汤三剂后即降至12万,又能退热止血,用治多验,惜药源较为紧张。阿魏消痞膏外贴,活血化瘀,消坚除积颇有效果。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