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杂集>浅析中医药人才培养
 
杂集


浅析中医药人才培养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2日

2007年7月28日,人民大会堂河南厅。宛西制药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全国十所中医药院校正式签约,设立“张仲景奖学金助学金”。该奖学金助学金主要用于资助中医学专业在读的硕士生、博士生,五年预计投入资金500万元,拉开了校企结合培养中医药人才新模式的序幕。

中医药人才培养需要企业相助

在国外,很多知名企业与名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已经形成一种成熟模式:企业投资在学校建立实验室协助企业培养人才,实验成果反转企业服务于社会,在相互取长补短的优势中共同推动专业领域的发展,并很好的促进了人才培养。而目前在我国这种模式还不成熟,特别是传统的中医药行业,宛西制药此举有很好的示范与引导意义。

国家中药管理局王国强局长也指出,中国的中医药文化中医药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之后,面对西药的冲击,中医药文化正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对于推动中国中医药的健康发展,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构

建校企合作桥梁是其中一条重要的途径

由于中医药理论和文化的特殊性,几千年以来都是在不断的积累和遗失中前进,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更是经历诸多波折。在现代化和西药高度发达的今天,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承担着更多的历史性责任:继承、传扬、发展,落在了现在中医药大学的肩上。很显然,单凭学校的“孤军奋战”是无法让我国中医药事业实现伟大的复兴。孙耀志认为,现代中药的发展必须依靠现代科研力量,而科研力量的来源在于人才的培养,宛西制药作为传统中医药的一份子,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一衣带水 合作双赢

宛西制药在河南省医药界首家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利用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对中医药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宛西制药时曾经对于中药的现代化科研寄予厚望,而这一切更需要后继的人才培育。

有关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中医药人才仍属于“缺少类”范畴,特别是社区、农村等地区,中医药人才的缺口更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我国中医药大学的不断扩招,而学校的资金性需求也必然增加。据了解,第一期张仲景奖学金助学金为5年,获奖学生将达1000名;另在十所院校设立“仲景杯”中医药知识竞赛奖,奖金金额为20000元/年。

在校的学生科研学习等不仅需要资金性的资助,更需要企业特殊资源优势的补充。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都有着明显的异同点,不仅各有优点,也都有不足,更重要的是有共同的内涵,且内涵中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中医药本身就是经验性模糊性科学,所以实践性更加重要。宛西制药董事长孙耀志表示,对于获奖的学生,宛西制药当年免费提供到南阳祭拜医圣张仲景,并到宛西制药参观考察、实习交流的机会。八百里伏牛山被称为天然药库,几千种中草药,学生在这里不仅仅是学习实践,更是一次感受我国中医药文化的良好机会。

现代的中医药人才模式,需要借鉴古代教育模式的长处。我们在选择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时,既要发挥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系统化、标准化、规模化的优势,又要深入挖掘古代培养模式的内涵,发挥其重视临床、注重个性培养的优势,企业与学校的结合,则互为补充,相互融合。

张仲景奖学金、助学金的设立及与十所中医药大学与宛西的合作关系,可谓是 “一衣带水,薪火相传”,这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捐助,更是新时期校企合作模式形成的代表,为我国中医药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可鉴之路。

 

返回杂集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