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杂集
秋季调养有讲究
来源:网摘 2008年12月2日
立秋过后,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仍有“秋老虎”肆虐,故人极易倦怠、乏力、纳呆等。根据中医院“春夏养阳,秋冬进补”的原则,此时进补十分必要。但进补不可乱补,应注意以下几点: 不能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损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不能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也应针对不同对象进行,偏寒者畏寒喜热,则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乱补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不能凡补必肉 动物食物无疑是补品中的佳品,它不仅有较高的营养,而且味美可口。但肉类不易消化吸收,若久服多服,对胃肠功能减退的老年人来说,常常不堪重负,而肉类消化过程中的某些“副产品”,如过多的脂类、糖类等物质,又往往是心脑血管病等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致病因素。饮食清淡也不是不补,尤其是蔬菜类更不容忽视。现代营养学观点认为,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不能以药代食 药补不如食补,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许多食物也有治疗作用。如多吃芹菜可治疗高血压;多吃萝卜可健胃消食、顺气宽胸、化痰止咳;多吃山药能补脾胃。日常食用的胡桃、花生、红枣、扁豆、藕等也是进补佳品。 不能重进轻出 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