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芽白菜
- 目录
- “黄芽白菜”在《*辞典》
- “黄芽白菜”在《中华本草》
《*辞典》:黄芽白菜
【出处】
《滇南本草》
【拼音名】
Huánɡ Yá Bái Cài
【别名】
黄芽菜(《咸淳临安志》),黄矮菜、花交菜(《戒庵漫笔》),大白菜、结球白菜(《广州植物志》)。
【来源】
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菜的叶球。
【原形态】
二年生草本,高达1米。基生叶倒卵状长椭圆形至广倒卵形,长30~60厘米,薄而多脉,边缘波状,仅具不分明的齿牙,中肋宽广,淡色,向下延伸;叶柄白色,边缘有具缺刻的宽薄翅;心叶多密裹成圆柱形或椭圆形的叶球;茎生叶基脚抱茎或有叶柄。总状花序;萼片4;花瓣4,黄色;雄蕊6;雌蕊由2心皮结合而成,子房上位,柱头头状。长角果短壮,长3~6厘米。种子亦褐至黑褐色。花期春、夏。
【生境分布】
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均有栽培。其栽培变种甚多,主要有山东大白菜、浙江黄芽菜等数种。
【化学成份】
每100克含蛋白质1.4克,脂肪0.1克,糖3克,粗纤维0.5克,灰分0.7克,钙32毫克,磷42毫克,铁0.4毫克,胡萝卜素0.11毫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黄素0.04毫克,尼克酸0.3毫克,维生素C-24毫克。
【性味】
甘,平。
①《滇南本草》:"性微寒,味微酸。"
②《随息居饮食谱》:"甘,平。"
【功能主治】
养胃,利小便
①《滇南本草》:"走经络,利小便。"
②《食物宜忌》:"滑、利窍。"
③《随息居饮食谱》:"养胃。"
【摘录】
《*辞典》
《中华本草》:黄芽白菜
【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
【拼音名】
Huánɡ Yá Bái Cài
【英文名】
peking Cabbage
【别名】
黄芽菜、黄矮菜、花交菜、黄芽菜。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菜的叶和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ica pekinensis (Lour.)Rupr.[Sinpis pekinensis Lour.]
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鲜用。
【原形态】
白菜 二年生草本。幼叶下面中脉有少数刺毛。第一年生茎短缩,肉质,白色。基生叶大,多数,叶片倒卵状长圆形至宽倒卵形,外层的绿色,内层的白色,长30-60cm,宽不及长的一半,顶端圆钝,边缘皱缩呈波状,有时具不明显的细齿,中脉宽,白色,叶柄扁平而宽,两侧有具缺刻的宽翅,层层包叠,其形状随品种而异,有长椭圆形、圆筒形、长倒卵形等;翌年春季抽茎,茎高40-60cm,茎下部叶和上部叶为长圆状卵形、长圆被针形至长披针形,全缘或有裂齿,有柄或抱茎,并有粉霜。总状花序常由茎上部叶腋抽出,组成圆锥状;萼片4,黄绿色,均内凹呈船形;花瓣4,鲜黄色,瓣片近圆形或倒卵形,长8-10mm,基部渐狭成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约7mm,短雄蕊长约5mm;雌蕊1,子房圆柱形,花枝和柱头界限不显。长角果线形,长3-6cm,具喙。种子球形,棕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原产我国,现各地广泛栽培。
【性状】
性状鉴别 叶球呈圆球形、椭圆形或长圆锥形。茎缩短,肉质,类白色,被层层包叠的基生叶包裹。基生叶倒宽卵形、长圆形,长30-60cm,宽约为长的一半。外层叶片绿色,内层叶片淡黄白色至白色,光瑞钝圆具被状线或细齿,中脉宽,细脉明显,呈凹凸不平的网状,叶片上端较薄,下部较厚,肉质,折断有筋脉。干燥叶黄棕色。气微,味淡。
【化学成份】
嫩茎、叶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核黄素,烟酸,维生素C。又含异硫氰酸-丁-3-烯酯(3-butenylisothiocyanate),种子油中含大量的芥酸(eru-c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和亚麻酸(linolenic acid)。
【性味】
甘;平
【归经】
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
通利肠胃;养胃和中,利小便。主水肿;胃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D捣汁饮。
【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用。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走经络,利小便。
2.《食物宜忌》:滑、利窍。
3.《随息居饮食谱》:养胃。
【摘录】
《中华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