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
- 目录
- 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病因
-
- 支气管扩张中医病机
-
- 支气管扩张的病因
-
- 支气管扩张病因病理
-
- 儿童咳嗽更易“缠绵”
-
- 支气管扩张概述
-
支气管扩张症的中医病因
支气管扩张症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外因为感受六淫之邪,侵袭肺系,肺失宣肃,肺络受损;
内因则由脏腑功能失调,内邪于肺,肃降无权,损伤肺络所致。
病理变化为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复因感受六淫之邪,侵袭肺系,而致肺气失于宣肃,外邪郁而化热,肺络受损,故见咳嗽、咯痰、咯血等症。素有痰热内蕴,内外合邪,郁滞于肺,致肺失清肃,肺络受损;邪热蒸液成痰,阻塞肺窍,进而又致气机不畅,血滞为瘀,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腥臭脓痰。而脏腑功能失调,肝火上逆犯肺,致肺气失于清肃,肺络受损,而咳嗽咯血。此外,病情反复,耗伤气阴,以致阴虚肺热,而成正虚邪恋。
(编辑:张译)
支气管扩张中医病机
在古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40余年的实践,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本病症的病因主要与体质因素、外邪侵袭及嗜好烟酒等有关,其病机可概括为:
火热 因怒气伤肝,郁久化热;或因平素嗜好吸烟,肺有痰热;或外邪犯肺化热;或饮酒过度,胃中积热,上熏于肺。热甚生火,灼伤肺络,而致出血。
痰湿 寒邪犯肺,积寒生湿,聚湿成痰,痰湿阻肺,痰出咳减,旧痰虽一时排出,但湿邪未除,新痰复生。痰浊恋肺,郁而化热,痰热内壅,化毒成脓,脓痰蓄肺,咯出不利,日久积少成多,故时有脓痰排出。
阴虚 素体阴虚,或病程日久,热灼阴伤,以致肺燥津枯,燥热日益耗阴,其阴难复,肺失清肃,宣降失司,津液不布,而吐痰沫;阴虚火旺,灼伤肺络而出血。肺阴虚亦可涉及脾、肾诸脏,而使之亦现虚损证候。
上述病理因素,可互相转化、影响,以致症情复杂难治。
支气管扩张的病因
〈一〉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继发于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如婴幼儿流感、百日咳、麻疹等。
〈二〉由于严重支气管感染损伤各层组织,尤其是平滑肌和弹力纤维破坏,削弱了管壁的支撑作用,在咳嗽时管内压力增高,在胸腔负压的牵引下逐渐形成 支气管扩张,支气管阻塞可导致和加重感染。
〈三〉支气管先天性发育缺损和遗传因素也可引起,但此原因较少见。
〈四〉中医认为:本病为火邪灼肺,损伤肺络,痰火相结,阻塞气机,久病入络致血瘀。故痰、火、瘀相互夹杂贯穿于支气管扩张整个过程中。
支气管扩张病因病理
【病因学】
支扩为儿童时期的获得性疾病,也可能是一些先天性发育不正常疾病的结果或为遗传缺陷所致。获得性病变的主要原因为感染及支气管堵塞,在药物能控制大部分感染的情况下,有先天或遗传因素折所占比例相对增多,当然,总的说来还是很少的。
产生支气管扩张的有关因素
(一)先天性
又分原发和继发两类。
1.大的结构缺陷气管、支气管巨大症,支气管软化,肺隔离症,其他。
2.超微结构的缺陷纤毛不辞去综合征,Kartargener综合征,Young综合征。
3.新陈代谢缺陷囊性纤维化,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二)获得性
1.原发感染(常在儿童时)麻疹、百日咳、细支气管炎、肺炎、结核。
2.支气管堵塞的继发感染异物、肿瘤。
(三)免疫病的伴发紊乱
1.自家免疫疾患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病、红斑狼疮、特发性纤维化肺泡炎、甲状腺炎、恶性贫血。
2.过敏性病支气管、肺霉菌病。
(四)支扩本身的进展,反复或持久感染
【发病机理】
感染是主要病源,许多支扩来源于儿童早期的呼吸道损害,病人就记忆所及就有肺病的特点,小时有肺炎、百日咳、麻诊或结核病史。
支气管堵塞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最终原因可能还是因堵塞后引流不畅,分泌物潴留感染所致。肺在6~7级支气管远端,如无感染是无菌的,单纯支气管堵塞的肺不张不一不定期引起感染,如外伤支气管继裂后的肺不张数年后行支气管吻合肺可能仍健康张开。人肺周围细支气管的堵塞为儿童期常有的改变,胸部X线上百日咳常有小片不张。小儿的支气管细软,易为增大的淋巴结压迫。最常见的是右中叶支气管,因相对较细,与下叶间的夹角呈锐角,其上下及前方为淋巴结围绕,当肺部有炎症时,淋巴结增大压迫中叶支气管,引起完全或部分不张或堵塞性肺炎,支气管壁破坏,最终形成支扩。在炎症消失、淋巴结缩小后中叶开口再能,但支扩及肺炎症已不可逆,形成常见的“中叶综合征”。
在支气管壁因炎症破坏软弱,又有肺体积缩小、不张,胸内负压升高,对支气管壁有牵扯作用,引起扩张,支扩病人的慢性咳嗽,使支气管内压力增大,更加重了管腔的扩大及支气管内分泌物潴留的压力,还有肺纤维化的牵拉等这几种情况是支气管扩张形成的机制。
【病理改变】
支扩总的改变:侵及中等大小的支气管,约从4~9级,支扩区为鳞状或柱状上皮覆盖,常无纤毛,表面也可能看不到上皮。根据病变严重程度,支气管壁有不同程度的萎缩,肌层及弹力层破坏,被纤维组织替代,有时只留有小量肌肉或软骨。管壁浸润着中性白细胞,有的病例有致密淋巴细胞浸润。根据病变的范围,小的侧支气管及细支气管可从其母体分断、堵塞及消失(炎症的结果),这种闭塞性支气管炎的改变比扩张本身对肺功能的破坏更大。扩张从形态分有柱状、囊状及混合型三种,有时两种变化都存在,如下叶为囊状,而舌段为术状。柱状的病理改变较轻,囊状的较重,肉眼就可以见到囊腔与支气管相能,壁薄,由纤维或肉芽构成,有的覆盖化生存留着粘液性物,囊性支扩的囊中充满脓液,这些说明有活动性感染。如无感染,只有少量粘液分泌物,即为“干性支扩”,因慢性感染持续有大量粘液分泌物的为“湿性支扩”。
支气管周围常有纤维化,肺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不张及肺炎。
支扩部位:左侧及下叶多见,上叶少、中叶及舌段中等,左下叶加舌段病变的最多见。
儿童咳嗽更易“缠绵”
相对而言儿童和老人容易出现咳嗽缠绵的情况。处在发育阶段的儿童肌肤柔弱,抵抗外邪的能力较差,又不懂得照顾自己以适应外界气温的变化,因此本来就容易被风寒、风热、风燥所侵袭,引起外感咳嗽。同时,他们胃肠薄弱,易被乳食及生冷食品和油腻、煎炸的食物所伤,导致消化功能失调,内生痰浊,阻塞气道而引起咳嗽。得上咳嗽后,孩子的适应能力低,免疫系统又没建立好,如果不加以及时而正确的诊治,让其“缠绵”难去,就很容易使孩子落下呼吸系统疾病。
一般而言,持续的干咳症状如果得不到遏止而加剧,就会演变成“湿咳”,诱发肺部疾病、支气管扩张及心脏瓣膜等疾病。因此不能忽视咳嗽久治不愈的情况,应尽快接受医生适当的诊治。此外,还须留意有无伴有胸痛、头痛、腹痛或发烧等症状。
支气管扩张概述
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因慢性炎症损害管壁,以致支气管扩张变形的一种病症。以慢性咳嗽、咳吐脓痰和间断反复咯血为主要临床表觇。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结核。现代西医学除采用控制感染和清除痰液外,尚乏根治之法。
支气管扩张在中医学中,可归属于“肺痿”、劳嗽”等范畴。肺痿之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诸病源候论》对肺痿的成因、转归作了探讨。唐代孙思邈将肺痿分为热在上焦及肺中虚冷两类。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诸气门》所述“用帝痿或咳沫,或咳血”,与支气管扩张症颇为相似。明代戴原礼在《证治要诀》中亦有介绍:“劳嗽,……所嗽之痰,或脓,或时有血腥臭异常。”也比较符含本病症的表现。清代医家,重点探索了辨治之法,如张璐将肺痿的治疗要点归结为:“缓而图之,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痰,补真气。”而李用粹在《证治汇补》中强调:“治宜养血润肺,养气清金。”总之,古代医家已积累了一定经验。
现代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最早应用的是针灸,见于1956年。60年代初出现多篇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有的还积累了一定的样本数。用白芨等治疗亦取得较好效果。但自此以后直至70年代中,这方面的文章所见不多。从80年代开始,有关临床报道迅速增加。这一时期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应用辨证分型、专、方专药及针灸等疗法进行了大置的治疗观察;二是将不少传统方剂,诸如凉膈散、旋复代赭汤、龙胆泻肝汤等等,引进本病症的治疗,使疗效有所提高。在这一基础上,对本病症的中医治疗规律有较深入的认识。如通过对固定处方、辨证施治及中西医结含三法治疗的对照观察,结果发现以固定处方疗效最好。从目前临床来看,确有以专方治疗为主的趋势。也有主张在发作期辨证施治,缓解期用专方治疗。
从总体情况看,中医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总有效率平均在90%左右,但临床痊愈率仍较低,而有关机理的研究,做得很少,主要还是从传统中医学理论进行探讨。均有待于今后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