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止笑谭 作者: 朱邦复 章十五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起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承 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转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合 ◆起-进一步分析章四至章七 ┌───────────────────┐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 │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 └───────────────────┘ 注 客观真实1:事物因能量作用而有变化,变化之能量即为刺激讯号。 客观真实2:人藉感官侦知能量变化,而知事物之现象。 客观真实3:事物现象之根源,非感官所能得知。 解 老子认为:古代的得道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令人难以想象。正因为其难以想 像,所以要设法描述一下。 释 得道之人,能知事物变化之因、果及其本源,其人必非常人。世俗之看法,恒以功 利立场,来区分「常人」与「非常人」。前章已剖析明白,道本非感官所能得 知,而功利皆来自外在表现。故站在功利立场,绝不能识出得道者。 ◆承-章八、章九 ┌────────────────────┐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 │ 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 │ │ 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 └────────────────────┘ 注 客观真实1:人皆有欲,有欲必有所求,有求必以利为先,有利必不后人。 客观真实2:正常人举凡为人、处事,基于人性之欲,率以急功近利为标准。 解 老子认为:行事很谨慎,如同在冰河上行走;待人很小心,彷佛怕得罪四邻;态度 非常端庄,好象做客一般;处世不露锋芒,如同正将融解之冰般圆融;个性非 常敦厚,看去有如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心胸开阔,犹如山谷一般宽大;智能 更是浑沌莫测,猜不透其深浅。 通 ●《诗经》:『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释 得道者,所得是宇宙真理。既知理,其表现必与真象相符。 由于社会上有心人士刻意之渲染,特别强调速成、速效,而最能见成效之事物,莫 过于视觉所能辨识者。是以浮夸、文饰、亮丽、聪敏等不实在、容易装饰的形 象,遂成为众人倾慕的对象。 这种繁华的表象,就是「道」不行的征兆,其实潜伏着无比的危机。以当今物质文 明的发展而论,表面上是歌舞升平,实质上,人类文明的毁灭已迫在眉睫。 ◆转-引申 ┌────────────────────┐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 │ └────────────────────┘ 注 客观真实1:宇宙真相的认知,是对主观、客观世界间,各种异同之分析归纳。 客观真实2:人之主观受外界刺激影响,刺激产生后,与过去经验联接,成为联想 ,联想实因主观意识之利害而作用。 客观真实3:因此,人很难将经验中之主观与客观厘定清楚。 解 老子认为:什么能使原是混浊之水,在平静中自然沉淀,直到清澈透明?什么又能 使原来安宁的环境,因时机而变动,以至于渐渐活跃? 通 ●《易经˙渐卦》:『女归吉,利贞。彖曰:渐之进也,女归吉也,进得位,往有 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 ●俗云:『静如处子,动若脱兔』。 ●《六祖坛经˙定慧品》:『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 在定』。 释 自然界之生态,本自有其循环、平衡的机能。若不无谓地加以干扰,一切安然有序 ,无须人类有所作为。 基于人生理之特质,人在激动时,体内各种腺素及内分泌增加。大脑充血,注意力 集中于感觉器官,对刺激讯号特别灵敏。此为感性作用,思想功能受到抑制, 以达到生命体生存之最高效率。 若要观察客观真实,则必须利用理性思考。而要发挥理性思想的功能,先要保持心 理的平静,潜心分析,始能认识。因此当人认识到大自然本存的机能时,自然 而然一应自然的运作,而心平气和。 ◆合-结论 ┌────────────────────┐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 注 客观真实1:行为因动机而生,观察人之行为,可知其动机。 客观真实2:恬淡冲虚者,必然无意于现实的利益。 客观真实3:不求现实利益的人,才有可能客观。 解 老子认为:能够保持这种态度者,一定是不求表现,谦冲为怀。也唯有如此,才能 去故就新,行不离道。 通 ●《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章廿二》:『洼则盈,敝则新』。 释 欲「盈」者,因有欲也,有「欲」即「动机」已然设定,在动机驱使下,个人的行 为必有目的。既有目的,除非与大自然真正之方向、目的相符合,否则定有偏 差。 大自然的目的不可能专为某个人而设定,因此,「真理」必与「私欲」有别,有「 私欲」者,纵能得悉「真理」,但为了满足自我利益,亦必将之歪曲。既经歪 曲,则非真理。 故唯有无私、无我者,可以「蔽而新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