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学九论 作者: 朱邦复 第四论 思维论
阴阳互动,正反相生,摩擦而有热,蠋泪轻垂于微明。
春暖花始开,有刺激必有反应,人知天地之妙是为灵。
───────────────────────
系统定义
系统名称:思维
前系统:认识
后系统:人性
上系统:天理
下系统:价值
系统接口:网络
系统基因:概念
系统结构:怀疑、理解、判断
系统性质:消耗、集中、理则、收敛
系统应用:思维方式
一、思维的系统关系
本系统:思维-人之天。
释文:「思」-字身:田,可耕作之土地。前缀:心,内感器官,司情绪及认
知。*人之认知活动,如同耕作一般勤劳不懈。
「维」-前缀:纟,绳索。字身:隹,集聚之鸟。*集绳以系之。
定义:人智集聚于心,处理所认识的各种事物。
前系统:认识-人之地。
认识是思维之本体。
后系统:人性-人之人。
思维是人性开展之本体。
上系统:天理-天之天。
因有天理之规律,思维法则始有依循。
下系统:价值-地之天。
思维之结果,产生价值。
二、思维的接口关系
系统接口:网络
释文:「网」-前缀:纟,细丝。字身:罔,交错难明。*丝线结成之工具。
「络」-前缀:纟,细丝。字身:各,各别。*各别之丝联成一体。
定义:各种关系所组合成的、交错通连的结构。
思维是人类大脑最重要的功能,借着记忆中【网络】般的接口,逐一与意识所贯注
的「主题」连接起来。由于意识决定于环境的变化,网络接口又决定于个体之经验,连
接则等于排列组合,所以思维相当于人界的天理。
思维本属主观个体的心智活动,但因网络接口人人皆同,故思维亦为客观环境中的
一组支系。人原是社会动物,经过长时期的学习成长,观念始逐渐形成。在作用力与反
作用力下,观念成为个体与群体、时代与传统间,互动互变、纠结难分的一部分。
网络是一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结构,在一个社会中,自然生态、地缘环境与历
史文化是同,个人的特殊因素,祗是微小的差异。人即循着这种网络,从殊异的亲身体
验开始,进而异中见同,于是有了思维。人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地在同异间反复印证,
终能由无知而有知,由小我到大我,最后直通宇宙的大同。
三、思维的基因
系统接口:概念
释文:「概」-前缀:木,材料。字身:既,食毕,完成。*一种推平斗斛中
所盛米麦的短木棒,因不够精准,故象征接近、大约也。
「念」-字身:今,当前。前缀:心,人之内感器官。*此时此刻心上
所思,人对事物审视之所知、所得。
定义:人的经验错综复杂,为了便于彼此间的沟通,特以约定的符号讯息,代
表相关的、概略性的认知者。
【概念】系指概略的念头,是人将繁复的经验,用概括简略的表达方式,以便于与
他人沟通者。每一个人都生存在独一的时空中,在变化无穷的环境刺激下,个人经验之
排列组合机率,完全没有与他人重复的可能。
概念原本是分际模糊、错综复杂的,要学习概念,必须通过生活体验,或熟读前贤
文章,以求融会贯通。后人为求速成,硬把概念独立化,或用字典,或修订西式文法。
其结果,概念的使用虽然普及了,却牺牲了义理性及完整性。到如今,人们学习概念,
只是为了追求知识,知识不过为求生存,而生存的意义却蒙然不知,是舍本逐末也。
经验是动态的,对宇宙整体而言,由宏观至微观,其脉动有一定的规律。但对末端
的个体来说,在时空交接的那一剎,所获得的只是感官刺激的感受而已。日深月久,这
些感受混合着观念认知,便形成了连续的经验。
显然,从上述经验形成的过程来看,任何个体不可能没有所谓正确的经验,人与人
之间,也无法完整无误地作经验转移。建立在经验上的概念,只是有同有异、含糊而笼
统的主观感受。正因如此,在概念的表达下,必然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了。
?概念的表达:
在人类文明史上,仅有两种表达概念的方式:一为音符式;一为图形式。因为
人类所依赖的沟通接口,只有声音与图形。声音易学易用,起源自动物求偶及宣示
领土之本能。而图形繁复难行,最近的考古资料显示,克罗马侬人在其居住的洞穴
中,曾制作了大量的壁画,这已是近十万年的事了。
根据「作用律」,简单与复杂都不是理想的结构。简单的结构符合人性需求,
却牺牲了功能;复杂为人所畏,不到不得已,是人所不取者。声音的易学易用发展
出了音符概念,当今泰半的语文属拼音语系,其优点为容易使用、利于发展贸易。
只有中国早就采用较音符复杂、而较图形简单的「形声」概念系统。只惜国势
未张,中国人不自知其福。须知易学易用固为生存之道,然进化之过程,必朝向更
高的方向发展。而更高的功能,则绝非简单的工具所能企及。
概念是以一些象征性的符号,代表经验认知中某些概略的因素,人在思维时,
这种代表性的符号,就可以透过网络接口,将其经验认知因素逐一展开。
举例而言,飞机为一概念,而此一概念为「飞」与「机」所组成。但是飞机所
代表的因素极多,在网络接口上,仅以体用因果为例,简示如下:
静态体:「形」-巨大,有翼。「质」-金属,重而坚。「性」-科技产品
静态用:「形」-能载人、物。「质」-安全可靠。「性」运动于远距离。
动态因:燃烧汽油,动力大,因空气浮力而运动于空中。
动态果:节省时间,代价高,经济价值高,危险性大,出事率低。
假定思维主题为「渡过十天假期」,而由「坐飞机去旅行」驱动的认知,根据
概念表达的先后次序(在此仅分析与飞机有关者),将网络接口展开如下:
坐───?选择对象及方式 ?将臀部(身体)置于… ?稳定舒适态 ?等待
飞机┬─?所选择之对象 ?将臀部置于座位上 ?稳定舒适 ?目的地
├─选择原因:此交通工具速度快,在空中运动。 (经验)
│ ├联想性--其它交通工具之经验。 (经验)
│ ├安全性--危险,查经验资料-死亡机会-小。 (判断)
│ ├价值性--价值-高,代价-高。 (判断)
│ ├必要性--仅有十天时间,往返要有效率。 (判断)
│ ├目的性--旅行-平安,环境变化刺激心态改变。(判断)
├判断可行┘
去─┴─选择飞机可达之处。
旅行──目的。
再如把「车」当作一个封闭系统,寻找「车」与其它概念的构词关系,则可视
常识为基因,前后承接为接口,分析如次:
前系统:代表性质,功能分类等。如大小军汽火水风牛马战机礼滑专挽轻等。
本系统:「车」
后系统:属性分类,定义定性等。如头尾门灯椅顶身座间票牌箱厢祸店资等。
上系统:应用处理,控制操纵等。如开驾错倒洗赶乘超租买赛御雇翻转寄等。
下系统:所属概念,引申概念等。如轮辖轴轭辆辙辕轗转轿辂辚轖輘轶輗等。
?汉字前缀的常识分类:
汉字还有一个举世无匹的功能,就是具有「常识分类」的结构,是先圣先贤数
千年来集体努力的智能结晶。缘因汉字的形声法则,人人都可以根据生活需要而造
字,于是最常用的事物,便成为分类认知的准则。约定俗成的结果,这种「常识分
类」,就成为汉字的「部首」及「字身」。
兹依仓颉码顺序,简介若干前缀的「常识分类」如次:
(下表中「大、小」以人体为度)
┌─┬────────┬────────┬───┬────────────┐
│类│感 觉 因 素 │意 觉 因 素 │前缀位│ 应 用 定 义 │
├─┼────────┼────────┼───┼────────────┤
│日│强光,热燥,巨远│自然物,一天 │上左下│天体,光色,温度,时间 │
│门│固定形,通口,大│人造物,生活用 │外 │分类,机构,空间,状态 │
│月│弱光,凉静,巨远│自然物,三十天 │上左下│天体,光色,感受,时间 │
│肉│不定形,柔软 │身体部分,功能 │上左下│肉类,食物,组织,机体 │
│骨│不定形,坚硬 │身体部分,支撑 │左 │骨类,结构,组织,状态 │
│贝│形色丽,坚硬,小│动物,材料用 │上左下│贝类,财物,行为,价值 │
│目│圆形,黑色,小 │感觉器官,在脸部│上左下│眼部,视觉,纲目,章目 │
│金│反光,硬锐重冷 │自然物,材料用 │上左下│金属,属性,器物,价值 │
│木│长条形,稳固实在│植物,材料用 │上左下│树木,部位,形态,感受 │
│韦│可塑形,柔软坚韧│人造物,材料用 │左下 │皮革类,器物,服饰 │
│水│无形色,柔冷液态│自然物,生存用 │上左下│景物,现象,状态,感受 │
│火│光热,常动,气态│自然物,生存用 │上左下│现象,感受,状态,炊事 │
│米│白色,硬,细小 │作物,生存用 │上左下│食物类,单位 │
│土│不定形,多实广重│自然物,材料用 │上左下│地形,地物,用料,性质 │
│走│动态,脚动体位移│正常态,生活用 │左下 │行动,行为 │
│竹│长条形,坚韧尖锐│植物,材料用 │上 │竹类,部位,用具 │
│白│光亮无色,洁净 │物表状态 │上左下│状态,感受,价值 │
│禾│条形,绿色,矮小│作物,生存用 │上左下│农事,农作物 │
│身│特定形,整体 │事物之主要部位 │左下 │身躯,动作,行为 │
│鬼│无形色,阴冷可怕│未知态,危险态 │四方全│鬼怪类,感受 │
│彳│人互动行为 │关系态,生活性 │左 │行为,规范,事件,状态 │
│牛│四足,有角体大 │动物,劳力用 │上左下│牛类,畜牧,行为,状态 │
│舌│扁圆形,柔软,小│感觉器官,在口中│左下 │味觉,部位,动作 │
│风│无形色,可动 │自然态,在空气中│上左右│风类,状态,感受 │
│舟│长形,可动,大 │人造物,交通用 │左下 │舟类,航行 │
│? │几何形,固定,大│人造物,遮蔽用 │上 │房舍,用具,空间,状态 │
│示│行为态,恭敬慎重│祭祀,对天地鬼神│左下 │礼仪,行为,用具,状态 │
│? │几何形,固定,大│人造物,保护用 │上 │房舍,认知,用具,状态 │
│穴│内陷形,固定,大│自然物,遮蔽用 │上 │地形,性状,感受 │
│车│几何形,可动,大│人造物,交通用 │四方全│车类,动态,运输 │
│麦│绿色多芒,矮小 │作物,生存用 │左下 │麦类,粮食 │
│? │反常态,不舒适 │生理现象,生存态│上 │病类,痛苦,生理状态 │
│犬│四足,矮小,亲和│动物, 生活用 │左右下│犬类,动作,态度 │
│衣│不定形,多色多质│人造物,蔽体用 │上左下│衣类,行为,认知 │
│巾│方形,多色,小 │人造物,蔽体用 │上左下│巾类,用物,饰物 │
│虫│多变形,可动,小│动物,各种功能 │四方全│虫类,爬虫,状态 │
│刀│尖锐利硬,小,长│人造物,工作用 │上右下│刀类,行为,状态,后果 │
│片│薄形,具两面 │形状,工作用 │左 │物形,单位 │
│雨│点滴形,冷,液态│自然态,天候现象│上 │雨类,农事,感受 │
│玉│不定形,多色坚硬│自然物,材料 │上左下│玉类,质性,感受,价值 │
│歹│非常态,不好 │认知态,生存态 │左下 │死亡,感受,毁坏 │
│石│不定形,坚硬 │自然物,人造物 │上左下│石类,物性,物器,感受 │
│酉│无形色有香,液态│酦酵态,人造物 │上左下│酒类,酒性,酒器,化学 │
│弓│弓形,有弹性弦 │人造物,攻击用 │左下 │弓类,弓性,弓器 │
│角│尖锐形,坚硬 │自然物,人造物 │上左下│角类,角性,角器 │
│子│后代,小 │认识态,阳性 │上左下│同类,关系,遭遇,称谓 │
│鱼│头尾鳍身,水生 │水生动物,生存用│上左下│鱼类,鱼属,食物 │
│矛│尖锐形,坚硬且长│人造物,攻击用 │上左 │武器,工具 │
│阜│山形,人聚处 │自然物,人造物 │左 │地方,状态,山丘 │
│邑│不定形,人聚处 │建筑物,生活用 │右 │空间,地域,环境 │
│人│两足直立,可动 │角色,同类 │左下 │人类,关系,行为,现象 │
│食│不定形,动态 │加工品,生存用 │上左下│食事,食物,行为,感受 │
│气│无形色,气态 │自然物,生存用 │上 │气类,现象 │
│心│心形,柔韧,小 │生理器官,生存用│上左下│心理,感受,现象,状态 │
│手│手形,柔韧,小 │生理器官,生活用│上左下│部位,动作,行为,状态 │
│口│口形,柔软,小 │生理器官,生存用│上左下│态度,动作,行为,状声 │
│足│足形,柔韧,长 │生理器官,生活用│上左下│部位,动作,行为,现象 │
│马│四足,高大,善动│动物,工作用 │上左下│马类,动作,状态 │
│髟│细密形,深色 │生理组织,保护用│上 │体毛类,性质,用品 │
│耳│耳形,柔韧,小 │生理器官,听觉用│上左下│部位,功能,行为,状态 │
│艹│细条形,柔韧,小│植物,生存生活用│上 │草类,菜蔬,性质,现象 │
│山│山形,稳重,厚大│自然物,生存环境│上左下│山类,部位,形势,感受 │
│女│两足直立,人类 │同类,阴性 │左下 │角色,形色,姿态,行为 │
│纟│长细形,柔韧,微│人造物,生活用 │左下 │丝类,形色,状态,行为 │
│田│方形,地表,大 │空间范围,生存用│上左下│耕地,环境 │
│黑│无光之色,不可见│物表状态 │左下 │光色,状态,感受,价值 │
│囗│空间,巨大 │空间范围,地域 │外 │环境,状态 │
│? │空间位移,动态 │空间行为,道途 │左 │动作,行为,状态,意志 │
│言│无形色,概念 │概念沟通,生活用│左下 │语言,态度,认知,意志 │
└─┴────────┴────────┴───┴────────────┘
以上仅略述概要,部首之全部分类共有四百余种。
四、思维的结构
系统结构:怀疑、理解、判断。
释文:「怀」-前缀:心,内感器官,司情绪及认知。字身:褱,藏于胸前的
衣囊。*藏于胸前的心意,思念也,来归也,包藏也。
「疑」-字身:匕矢,比较箭头。前缀:疋,象人欲止之形。*比较事
物难以决定,未决不定也,又,求定止也。
定义:人心难以决定之状态。
释文:「理」-前缀:玉,美石。字身:里,长度规律。*玉脉密实,有纹路
规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认知。
「解」-前缀:角,兽角。字身:刀牛,以刀向牛。*举刀向牛角,判
其理,认知晓悟也。
定义:人以理性所能解释之状况。
释文:「判」-字身:半,一半。前缀:刀,单侧有刃的工具。*一刀一半,
分也,断也,辨也。
「断」-字身:丝相连状。前缀:斤,砍树用的斧,去除。*砍丝,使
不连续,折也,判也,绝也。
定义:根据目的分辨思考,最后所得到的结论。
从古到今,人类的思维一直是文明的动力,基于「组合律」,思维的效率必待基层
认知完善后,才能完全发挥。
一般人的思维多是无系统、无意义、消耗性的过程,因之在蜿蜒的历史长河中,其
思想不过如同雪峰下的高原,只聚集了一些冰水。有效的思维具有累积性、延续性,由
溶雪的源头绵延至无涯的汪洋,河流祗是导向而已。
从宏观立场,思维始于疑惑,发展为人生认知,成果便是思想。思想一旦形成,便
不会消失,而且将是另一个思维认知的开始。后人承继前人的思想,理应超越前人,还
要不断地向前开拓,不断地使之趋于完善。
在微观上,思维的结构亦然,先有【怀疑】的心态,再得【理解】的内容,最后才
有经过【判断】的思想。思维者只是一个动态中心,将所思的概念,与亲身经历的事件
相互冲击激荡,结合形成前文所言之「经验」。
经验有两种:一是个体的生活经验,人时时处处都在经历,直到生命的终结;另一
种是认知的经验,由全体人类对宇宙万象不断探求累积而得,它充塞在文化的废墟中。
生活经验是现实的、强烈的,在感官需求的驱使下,人类王朝得以巩固。认知经验则不
然,它平静地铺陈在文字概念中,脱离了现实,无从侦测,却是进化的金字塔顶。
今人思维,只求辨知物质,理解其功能,判断自我的利害。似此,人生莫非主观的
感受,如起起落落的潮汐,周而复始,永无已时。所幸宏观的组合亘古弥新,总有人能
摆脱现实的羁绊,从事物本末的开始,进而理解生命的意义,用以判断自我的抉择。
个人的价值观不足为训,本节仅站在整体人类的立场,来讨论思维的精义。
在概念网络上首重分类,宇宙中所有现象,无不相互纠结,故概念本身具有极为复
杂的集合性。如果不善分类,则对所得知的概念,很难加以界定。
分类需要观察力,其原则为:所观察的事物范围要大、角度要广、内容要深、性质
要明确。这样得到的分类,完全符合网络的需求,所以即分类相当于概念网络的建立。
分类的方式甚多,视各人的目的、习惯及能力而定。理想的分类,应能实用,学术
分类有其适用范围,却与日常生活无关。再如新闻界常用的一种分类法-五个W:人、
时、地、事以及为什么。如果再精细一点,加上体、用、因、果,此种分类即颇具代表
性,而且简单明了,非常实用。
有效率的辨知,就是把分辨后的对象,赋与一符合分类的概念。这个习惯必须长时
期的坚持,始得以养成。养成后即成为「潜意识概念」,也就是一些强力导通的神经路
线。这些根据学习、经验导通的路线,正是「概念网络」。
在概念网络上调用记忆讯息,称为「联想」,全自动地联想,即为「理解」。因为
思维是动态的,是注意力集中于某一概念的剎那,得自相关网络上的全部认知。如无概
念网络,各种概念便如一盘散沙;如不用联想,则注意力流窜在网络间,不能集中。
如果思维的目的只是为了理解,那么,正在理解的那一刻,网络「贯通」了,目的
便达成了。而网络贯通与否,便是判断时阻力高低的感受。
因此,思维的条件,必须先设定目标,有了目标,才能判断。只是胡思乱想,天马
行空,绝不能称之为思维。
五、思维的性质
思维有四种性质:消耗性、集中性、理则性与收敛性。
释文:「消」-前缀:水,液体。字身:肖,肉小。*水之小,象散失不见。
「耗」-前缀:耒,耜的木柄。字身:毛,动物体表细小而长之物。*
以耒耒毛,无济于事,消费而减少也。
定义:系统能量渐损而功效不彰之过程。
释文:「集」-前缀:隹,鸟之象形。字身:木,树木。*群鸟在木之上。
「中」-会意字,指位于系统上下左右之间,一半也,不偏也,里也,
核心也。
定义:系统聚于核心。
释文:「理」-前缀:玉,美石。字身:里,长度。*玉脉密实,其纹路有规
律,以之衡量事物,供认知。
「则」-字身:贝,货币、财物。前缀:刀,有利刃的工具。*以刀分
贝,平分财物,有条理之规定。
定义:有理则通,西文称为「逻辑」。
释文:「收」-字身:象瓜藤蔓延之形,纠结也。前缀:?,击打,处理。*
处理纠结,使之束而少,向内着力,获得也。
「敛」-字身:佥,集众以咨询。前缀:?,击打,处理。*集众以资
击取,引申收聚也。
定义:系统之收缩归聚。
大脑是由交错密布的神经所组成,当刺激经由各感官的神经分别传来时,其讯号在
大脑有各自的贮存区域。然而,就意识中枢而言,对各种刺激的感受,却是整体作用。
这种感受就像用网捕鱼,不论鱼的大小多少,统统收在一网之中。
当一种刺激发生时,它可能是外来的,也可能是体内的,如果此刺激讯号不能立即
与网络联通,就会产生生化电阻。电阻的感受,是为「悬疑」,电阻令电位升高,当电
位高到某一程度,是谓「注意力」,整个大脑网络之注意力所在,就是「意识」。
如果刺激讯号能与网络联通,便有了「认知」。在认知不断地导通下,网络之电阻
值降低,在刺激、反应之间,毫无阻碍,这便是「潜意识」作用的基因。
大脑用得越多,潜意识网络越健全,意识的操控越灵活,思维效率就越高。效率高
不等于思维的方向就正确,能裁判方向正确与否的,是目标与时间。人生面对的只有未
来,当前唯一的问题也是未来,只有未来的状况与目标相符合者,才算正确。
人在婴儿时期,经由感官与环境的互动,最早建立的,是辨识及记忆系统。其后再
经过常识认知、知识学习、行为经验,网络始得建立。
网络的成形全靠后天意识架构,生理本能只进行到辨识、记忆为止。当人思维时,
须先使大脑充血,驱动神经电流脉冲,以便联结所有的相关讯息。这个过程极耗能量,
对在生命早期很少动脑的人而言,因其网络不够健全,电流堆积而无从导通,会感到非
常痛苦,这就是思维的【消耗性】。
在思维时,网络中相关因素,在意识的控制下,必须集中在统一的主轴上,一一依
序相连,是称【集中性】。这种集中于主轴的过程,极易中断,而一旦中断,思路便乱
无头绪。所幸经常思维的人,能将常识或基本概念不断导通,使形成有效网络,或称潜
意识反应。在潜意识的辅助下,人无需节外生枝,始能连续思维。
凡与常识及基本概念符合者,是称为「理」,有理才能连续,连续才能有「则」。
思维的【理则性】,即在于思想有一定的规律,使主题能顺利进行。
思维的【收敛性】比较复杂,基于生存生理等本能需求,人的思维最容易收敛于「
食色」之上。其次是人的我心私念、情绪习惯以及行为遭遇等,在收敛之余,易衍成心
理状况。只有在重大的刺激下,或平日已养成习惯后,人才有可能排除消耗性的痛苦,
集中精神,从事理性思维,这正是「无欲则刚」的明证。
思维的产生,是因为人性受到环境压力,压力越大,理解力越强。就如同能量对角
动量之压力,形成粒子;生存对群体的压力,形成社会。当理解能力成熟以后,观念便
成为天人之间的接口,人可以透过观念,认知人与宇宙的关系。
观察动物的行为可知,它们的生理模式很明确,不过为了生存,遗传的本能加上简
单的学习,在环境变化不大时,物种便能逐渐兴盛。人类崛起于地球的中年,彼时自然
条件持续恶化,生存适应性受到挑战。根据「天理律」,一个崭新的可变模式,逐步发
展,直到大脑功能蜕变,终于使人类成为进化过程中的明星。
人的大脑,在初出生时约为成人重量之百分之二十五,六个月增为百分之五十,两
岁时达百分之七十五。但脑中的神经细胞,在出生前即已然具足,若不充分加以利用,
由三岁起,脑细胞便开始死亡。虽然一般人能用到的大脑细胞,不及总数的四分之一。
但是,大脑越用越灵活、功能越强,常用的人,可以维持到八、九十岁。
至于人的思维能力,由儿童期的启蒙,要到青年时期才会定型。此时在生存、生活
的刺激下,动机逐渐形成,动机产生目标,有了目标才能思考。如果在此阶段中,生活
平安幸福,心情愉快满足,则唯一的动机是维持现状、目标是物质享受。这种目标的判
断,感官即足以胜任,连用大脑都嫌奢侈。
目标是判断的标准,依进化法则,人类世代交替,是为了恒保因应环境的需求。心
智尚未成熟的青年时代,正是可塑性最高、接受性最强、开始认识环境的关头。不幸由
于人的无知,常将自我的价值观强迫后代承受,或者刻意纵容保护子女。以至于人类虽
有足够的思维潜能,却很少有人将思维发挥得淋漓尽致。
站在宏观立场,宇宙进化的策略却很有效率,唯有面临危难,苦其心志的人,才可
能有明确的目标,才会殚精竭虑,坚持不懈。俗话说:「穷不过终生,富未及三代」。
思维是人生最大的利器,若无需付出代价,唾手可得,又何来进化?
再说人生存在宇宙间,直似太空中之一粟,生老病死身不由己,观察认知也无凭无
据。人所能依恃的,不是父母师长,也不是社会政府,更不是金钱地位。说穿了,无非
是己身所具备的一些思维能力而已。
非常不幸,人基于一己的私心,为了维护自我的利益,稍有能力,就要强迫他人接
受自己的意识型态。在神权时代如此,专制时代如此,今天这个讲究民主自由、开放思
维的「新时代」,更是如此!这是为什么呢?
要知道,思维是人类行为的泉源,理解是人类意识型态的依归。人的能力皆来自思
维,人的行为方向决定于理解。要控制一个人,首要就是控制其思维方式,以及理解的
内容。家庭、社会、国家、民族,哪一个系统不是建立在某一思维核心上?传统文化、
教育、传媒,人们生活于其中,呼吸于其中,沟通于其中。古往今来,人们勾心斗角、
争权夺利,争的是什么权?夺的是什么利?不正是这个核心!
六、思维的应用
思维的应用有三种形式:水平思维、垂直思维、抽象思维。此外,思维应用的方法
则有二:一曰分析,二曰归纳。
释文:「水」-象形字,无色无臭的透明液体,是生命必需者。
「平」-会意字,语气舒也,引申坦也,均齐也,治也,正也,和也。
定义:平行于水面的状态。
释文:「垂」-象形字,由上而下悬挂之形,接近也。
「直」-字身:十,数也。前缀:目,视也。*十目所视,不偏不曲。
定义:与地面呈九十度之状态。
释文:「抽」-前缀:手,上肢。字身:由,出自。*手之所由处,脱出也。
「象」-象形字,体巨易辨的哺乳动物,引申为代表事物的形态。
定义:无形、无色、无体之系统。
释文:「分」-字身:八,两半之形。前缀:刀,有刃的工具。*以刀切成两
半,由少化多,裂也,引申切分之所得。
「析」-前缀:木,树木。字身:斤,砍树用的刀。*以刀砍木,剖而
分之,引申为分解也,查究也。
定义:将一系统分解而查究之。
释文:「归」-前缀:停止。字身:帚,扫除尘土的器具。*古代由妇人持家
洒扫,帚止,指妇人所嫁也,附也,引申入也,还也。
「纳」-前缀:纟,织丝。字身:内,由外进入。*织丝时,需接受新
丝由外而入,收受也。
定义:将若干系统合并为单一系统。
?思维的形式:
人受到感官及生理影响,极易停顿在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中。尤其有关传统文
化、社会价值等讯息,都是感官经常接收到的刺激。再加上政治导向、教育理念、
媒体宣传的结果,在同一时、地,单一的思维模式于焉形成,此称【水平思维】。
水平思维的特性,是以「什么」为主体,鲜少涉及「为什么」。水平就是指相
同的认知,在统一标准下,人只要学习「什么」就足以生存。既然社会群体皆已认
同,且任何一成员都是社会群体的一份子,所以,共同的「什么」最有效率。
无论是天理或物理,能量不聚不能为功,而能量永驻则无法进化。物极必反,
成熟的思维模式必导致迂腐僵化。故水平思维只能供学习、维持既有的系统之用。
当水平思维无法解决问题时,一连串的「为什么」便产生了。而重视「为什么
」的思维模式,则称之为【垂直思维】。
水平向仅有一个层面,理所当然地,水平面上的「什么」,只需记忆力,充其
量增加一些联想,便足够理解应用。「为什么」指的是水平面下的「什么」,也就
是另一个层面、更深一层的因果关系。
垂直思维的难度很高,首先要建立「立体概念网络」。对所思维的对象,都要
了解其「什么」及「为什么」。然后,一层一层地根据其性质,化繁为简,提纲挈
领。此中最难处,在于大脑的单线思维模式,使得思考时常失去主题方向。因此,
必须养成良好的潜意识习惯,在脑中开辟一个管理中心(常驻之注意力),令意识
随时回到管理中心,分层负责,依序处理。
管理功能中,最重要的是时序控制,人经常在胡思乱想中不知所之,时间、精
力糟蹋浪费殆尽。人体中有个奇妙的「生理时钟」,只要经常保持定时的习惯,在
固定时间内,从事固定的思维训练,就可以培养出时序控制的能力。
文明社会就是利用垂直思维的形式所建立的架构:最基层的工作人员,面对各
种事务,稍作整理,将烦琐无关的枝节剔除,再呈送上级处理。这样一层一层地由
下而上,组织成一垂直的结构,便于上层者集中心力,解决重要的关键问题。
其次是概念的分类能力,有了良好的分类,任何思维的主题,都很容易微分。
主题分细了,其网络的极限就明确,交连比较单纯。再从系统观来看,交连单纯,
关系就容易厘清,基因、结构及接口之间,也变得简单明了。
最后,要能坚定地执行,每当一个水平层面想通了,立刻便回到管理中心,综
合研判。根据原定方针,直截了当,再与下一个水平面沟通。若问题的难度太高,
还要再设更高层的总控。总之,上层管理下层,一层层地思考,就是垂直思维。
垂直思维有两个特性:一为针对一个主题系统,由上层向下分析,找出所有组
合的基因;另一为以大量繁复的封闭系统,从下向上归纳,将之整合为单一系统。
两者相辅相成,经常交互配合,才能发挥垂直思维的效能。
?思维的方法:
思维要有主题,并在概念网络中,以主题作为交集判断的引导。当一组网络找
不到交集时,就必须将网络的接点细分,一一与主题比对,是为「分析法」。若网
络范围太广,交集过大,则要归类为简单而有代表性的索引,是为「归纳法」。
【分析】是将对象分解为若干封闭系统,然后在系统中,寻找关键的交集。在
分解为封闭系统之时,需要注意的是,分解的条件一定要符合主题。此外,所分析
的封闭系统,应该同属一个开放系统。
下面是概念网络的三十二种分类,前三种系采用二分法,二分后再分为四。
┌社会──生活、沟通、行为、经验
┌行为─┤
│ └本能──官能、体能、技能、智能
┌─主观─┤
│(动态)│ ┌状态──化态、动态、能态、知态
│ └认识─┤
│ └感知──刺激、感觉、心绪、认知
概念┤
│ ┌人造──食衣、住行、起居、工作
│ ┌具象─┤
│ │ └本存──本体、人体、植物、动物
└─客观─┤
(静态)│ ┌应用──规范、人际、信息、意义
└抽象─┤
└定义──符号、语法、根源、现象
二分法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分析工具,最早曾用于《易经》,乃二进制数
之本源。凡宇宙中之现象,观察者必须利用感官,将前级刺激与后级刺激相比较,
以得到一种相对之观念(详见〈认识论〉)。二分法就是这种相对分类,只要是现
象类的观念,都可以得到另一相对的现象。
以拙作《新易》中,「概念」分类为例,应用二分法可以把汉字概念系统化,
成为「概念网络」。不过,二分法有其极限,概念每分到第三层以后,就会丧失其
相对性,这是认知基于三才结构之故(混沌理论谓「三周期」分裂后变为随机数)。
概念第一维为「立场」,可分「主观」及「客观」两大类,客观是静态的体;
主观是动态的用。第二维指「对象」,第三维为「认知」,可分别向下二分。
客观或是「抽象」的观念,也可能是「具象」的物质。抽象观念的原因,或是
出于了解而加以「定义」,或者是基于需要而「应用」。具象物质若非自然界「本
存」,就是出于刻意的「人造」。主观存在人心中,一种是由外而内的,是为「认
识」;一为由内而外的,此即「行为」。认识又分起始的「感知」,以及事后的「
状态」。至于行为,则二分为先天的「本能」,以及后天的「社会」行为。
再往下分,已超出了三才结构的三维定义,就不能拘泥于二分法了。四分很理
想,四分后再八分,易道正是这种结构,沿而袭之,不亦可乎?
分析可得体及因的「为什么」,归纳则可得用及果的「为什么」。分析法是下
手容易,人人多少都会胡切乱分,却难做到合情合理,更遑论精辟入微!归纳则恰
恰相反,面对一大堆事物,人们立刻惶然不知所措,只管胡猜瞎抓。
比如说,一篇好文章一定有个主题,一场好电影亦然。阅读观赏的人,如果懂
得归纳,必然有理解能力,也就可以轻易地找到主题,玩味其中意境。
不幸的是,这种人非常难得,可以算得上是人中龙凤。因为一般人不懂用心,
只会死记死背,一知半解就已知足。偏偏有人喜欢自以为是,分明不懂,也要东拼
西凑些歪理。各说各话,以至于黑白不分,是非不明,有主题也变成没有了。
这是不重视思维,没有受过严格训练的必然现象。当今的教育方式,就是强将
别人归纳所得的成果,塞给他人分享,美其名为「学习」。如同黄口小鸟,只要大
口一张,母鸟就把食物塞进去了,鸟儿活蹦乱跳,要自己思维做什么?
【归纳】时应该站在整体的立场,找出性质之层次,力求各层之同,再将之纳
入统一的主题,使成一完整系统。归纳就是存异求同,是回归本体的门槛,是思维
的极致,更是领导统御之良方。故宜尽量忽略细节,掌握完整的观念。
归纳有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先找出一个完整的架构,每当归出一个结论,就
把它放置在架构上,检查是否符合架构的规律。待有了足够的结论,再重新判断所
有的结论是否周全合理。这样重复几次以后,脑中就有了大概的雏型了。
千万不要以为分析和归纳就这样简单,学学就会。须知这是思维本具的生命,
用得越勤,功能越强。每想过一次,就深入一点,千次万次后,总会登堂入室的。
再以概念网络为例,前表分析起来好象理所当然,其实那是归纳的结果。文字
概念谁不会用?流传至今千百年,坊间书籍如汗牛充栋,有谁见过一张概念分类表
来?要在人尽皆知的概念中,存异求同,得出「概念」两个字,就全靠归纳。
?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最难,其首要条件,是要能交互运用垂直及水平思维,使之变成
直觉式的潜意识反应。还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能持续不断地反复思索,直到脑中无
形无相,不需藉助任何法门,直透真如。
抽象思维可称「无相理解」,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对万事万物,一看就懂,一
懂就通。既称无相思维,当然要能做到「无相」,也就是《金刚经》所说:「无人
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我」心极重,匪此,人不能生存。但「我」心过重,反
导致「我」成为一个陷阱,不论想什么,也不论做什么,一定先想「我」。这件事
对我之利害如何?如何得到最大利益?如果无利可图,又有什么好想的?
「我」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一个利害点,唯有达到无我的境界,才能摆脱「
我」心的纠缠。「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都是「我相」的延伸,由此形成一个硕
大无朋的漩涡,一旦思维卷入「我」中,就不可能看清宇宙的「真相」。
垂直思维的运用已经非常困难,还要加上水平思维,分析后要归纳,归纳后又
再分析,能量的消耗不说,意志力能坚持多久,在在都是问题。如果再与「我」无
关,一般人绝对不可能投注心力,更不可能获得抽象思维的能力。
然而,抽象思维是直达宇宙真实的唯一途径。古往今来,所有追求真理的人,
无一不是先放下「自我」,再经过长时期的努力,静观世态,勤修思维。待至人我
俱泯,得到了「无相思维」的能力,得见真如,斯谓圆融。
要谈自由思维,要谈无相理解,真是谈何容易!
?思维的吊诡:
宇宙的真理为一,自由思维的圭臬,就是摒除束缚,存异求同,归纳为一。人
是孤寂的,自由是无限的,思维又若有似无、难以捉摸。在没有可资取信的参考,
得不到有效的指引,而思维又面临最终的判断时,唯有「一」是真确可靠的答案。
理由很简单,设若有两种以上的选择,判断必然有是有非。但若只有一种,则
对可以是错,错也可能是对,对与错不就是一体吗?
比如说,在人思维时,将怀疑、理解、判断三才合一,称之为心志专一,也就
是「信念」。
吊诡之一,是当思维结构的三才合一时,怀疑便与理解、判断一体。思维一旦
化为信念,人就没有了怀疑,没有怀疑,人生平安顺遂,就无须费心劳神。
宗教家利用这种现象,教人诵佛念经,于是,思维没有干扰,心灵就平静了。
不仅是宗教,举凡政治、军事、经济等有关众人的活动,无一不是先作洗脑,灌输
唯一的理念。人只要接受这种专一的信念,就能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思维的结果称为「思想」,思想借着概念的组合传衍,其所涵含的能量,与思
想的组合数成反比。思想对他人必有影响,影响及于行为,行为蔚为力量。思想
对社会及环境都会产生连锁效应,相当于能量所作的「功」。
思想经过实际印证及应用,即为知识。由于过去智能不兴,只有少数圣者,深
悉思维三昧,而绝大多数的人仅以思维谋求生计。是以现存的知识,都仅限于物质
生活的范畴,拥有知识,就等于拥有无形的财富。
思维吊诡之二,是否思想所作的功,就是人所追求的结果呢?如果是,人生是
否因为思维而圆满了?如果不是,思维的目的何在?
生存是否为人生的目的呢?个人的生存能代表宇宙真实吗?不错,思维仅是时
空交错的那一剎,但是,这一剎正是过去到未来、个体到整体的接口。仅限于财富
的知识,只能满足人一时的需要,未来的生命、全部的生命呢?
思维本是人类回归宇宙的阶梯,但世事利害参半,人明知空气重要,却不加珍
惜而恣意污染。人有一点小聪明,就喜欢卖弄思维,沾沾自喜。久而久之,得意忘
形,遂成为天梯上耍杂技的小丑。
吊诡之三,思维本是理解判断的利器,但人反而经常被思维所困。思想史上有
很多思维上的课题,其中最难令人理解的,即为「诡辩」。
诡辩之所以令人觉得不可思议,是不解思维之精髓故。诡辩之术以不用为宜,
但应知之,以免被有心人导入歧途。为释众疑,兹以众所周知的:「黑白不分」、
「白马非马」、「飞矢勿动」三者,以常识判断为误的陈述,假定目标为诡辩,举
出八种诡辩之法如下:
┌────┬─────────┬─────────┬─────────┐
│诡辩八法│ 黑白不分 │ 白马非马 │ 飞矢勿动 │
├────┼─────────┼─────────┼─────────┤
│模糊定义│不能?不要?不该?│不是?不等?不像?│未动?不可?不准?│
│隐藏目标│刻意不谈黑白之原意│刻意不谈种属关系 │刻意不加入时间因素│
│前提不清│分什么?是光或色?│指什么?马种或马色│用空间分割讨论运动│
│概念误解│黑白之认知,光或色│白马与马所指为何 │飞矢与矢所指为何 │
│利用矛盾│黑到白之中有无限种│白色与他色有所不同│人对时空认识不清 │
│以偏盖全│无光时,黑白无分别│以白马与黑马为例 │以空间分割不尽为例│
│意识认同│对黑人表示人种无别│对黑人表示人种歧视│对意识相同者动以利│
│关系倒置│黑玻璃反光为白色 │谈因果而不谈体用 │用体用而避谈因果 │
└────┴─────────┴─────────┴─────────┘
模糊定义中,有太多的否定式,在此所列者,是最易混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