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医名医大全当代名医曹余德>曹余德老中医论治咳嗽
 
中医名医大全



 曹余德 > 医论:

曹余德老中医论治咳嗽

出处:辽宁中医杂志 1989年第6期第3-4页

摘要:曹余德老中医行医40余载,学验俱丰。学术上远宗仲景,近效杏轩,兼采诸家之长,融汇贯通,临床实践,效验甚众。今将曹老治疗咳嗽一证的经验介绍如下,以示曹老匠心独具一端。

曹老认为咳嗽一证,虽非大病,但治不得法则缠绵难愈。无论外感或内伤咳嗽均属肺系受病,肺气上逆而致咳,因此治疗咳嗽,首当治肺。历代对咳嗽的分类名目繁多,曹老从临床治疗的实践出发主张不必拘泥于分类。因为在治疗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寒证化热,虚中挟实等变化。故临证应辨清寒热虚实,随证施治。他提出了治疗咳嗽的四个步骤:宣通、疏理、清肃、润养。大凡咳嗽经过此四步治疗,多可基本治愈。然非所有咳嗽均需经历此四步,每步治疗时间的长短也各不相同,尚需根据临床具体症情而定。

宣通肺气 首举麻黄

曹老认为外感咳嗽或慢性咳嗽加剧,均乃感受外邪所致。外邪客于肺中,肺气失宣,故而咳嗽。每见鼻塞流涕,咽痒欲咳,咳而不畅,咳甚胸痛,痰稠粘附,咳咯不爽,此外邪郁结肺中,阻塞肺气宣通。治疗当先宣肺,肺气宣通,方可驱邪外达。宣肺首推麻黄,曹老主张用宣散力强之生麻黄,麻黄虽性温,但无论寒邪、热邪均可使用,不必顾忌,关键在于配伍。他常常风寒以三拗汤,风热以麻杏石甘汤为基本方,酌加桔梗枳壳,一升一开,通达气机;前胡、桑白皮辛散苦降,宣通肺气,瓜蒌皮、枇杷、芦根止咳化痰,清热生津。对于要求服成药者,也在用罗汉果糖浆的同时,主张加用单味麻黄煎水冲服,以增强宣散之力,简便有效,可谓创新之举。

在外邪未清之前,曹老不主张用敛镇之剂,强止其咳。曹老说:临床上常碰到一些数月咳嗽不愈之患者,此多为过早服用了配药镇咳剂与抗生素之故。抗生素可能属寒凉性质,寒凉药与敛镇之剂可阻遏肺气的宣通,不能使邪外达,纵然暂时见轻,也常反复,终不能治彻。主要原因是闭门过早,贼未驱走。更不能认为久咳属虚,而妄投补益之剂,那样错上加错。理应先开门而后驱邪,必须用麻黄宣通肺气,才能因势利导,则咳嗽可除矣。

疏理气机 小柴胡

柴胡汤出源于《伤寒论》,虽为少阳证之剂,但临床应用范围甚广。曹老认为小柴胡汤能和解少阳,可治疗太、少两经之病,解半表半里之邪。咳嗽一症,若经宣散,表邪未解,续用麻黄之剂宣散外,可配小柴胡汤疏理气机,以解胸中痰气郁结。方中柴胡黄芩一疏一清,既可疏通气机,又能清透解表;人参可用太子参代,扶正攘外;半夏、生姜黄芩同用苦辛通降,可宣通气机,消痞除满。通常经过宣通、疏理后,则肺气得以宣畅。曹老风趣地说,“此门已开,贼亦祛除,当宜闭门,以修善。”

清气肃肺 止嗽加味

曹老善用止嗽散加味以清气化痰,肃肺止咳。程钟龄的止嗽散中,既有桔梗之升;又有白前之降;既有荆芥之辛散,又有紫菀、百部之润收。临证若见喉燥咽痛,咳吐黄痰,舌质偏红,尖有红点,此乃风邪化热,热伤肺津。在止嗽散基础上加石膏、知母黄芩清肺泄热;桑白皮,瓜蒌皮、冬瓜子清化痰热;加沙参、花粉、芦根清热生津。

曹老在舌诊方面有其独特的经验。他常说:“中医舌诊最客观、最直接、最可靠”。他在临床上除观察舌质舌苔的变化外,且十分注意有否红点、瘀斑及其分布位置;舌下静脉充盈曲张的情况等。对于咳嗽一症,他认为舌尖见有红点,这是蕈状乳头充血的表现,在辨证时可作为外邪化热的标志,表示肺经有热。又认为舌质暗兼有瘀斑,舌下静脉粗张,属血瘀现象。为气机不畅,痰气郁结所致,在临床治疗上除用活血药外可酌加疏通气机之品,方能收效。

曹老认为一般咳嗽多半经此治疗而可告愈,少数肺阴亏耗严重或久病体虚者,尚需进一步润养。

润肺养阴 善用生脉

临床经常可见一些咳嗽延绵不休,又易感受外邪,病根较深,难取速效。其咳嗽特征为干咳无痰或少痰,咳声短促,此乃肺阴耗伤,肺气虚弱所致。曹老认为此时不宜再用宣散之品,防其更伤其正,治当滋润肺阴,敛养肺气,甚则补肾纳气。曹老十分赞赏生脉散,他说:“生脉散虽仅三味,气阴两面均能顾及”。人参大补元气,若无可以太子参代,如需偏重补阴,可与南北沙参同用;麦冬养肺阴,润肺止咳;五味子能敛肺气,又能纳肾气,可谓少而精。若痰少不畅可加杏仁、川贝;肺热加黄芩知母;阴虚加玉竹、花粉;肾气虚弱可合七味都气丸同用。

总之,曹老运用此四步,在临床上治疗咳嗽得心应手,每获效验。这是他多年临床实践的结晶,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