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中医名医大全当代名医陆德铭>一、燮理气血阴阳 崇尚阴阳互求
 
中医名医大全



 陆德铭 > 学术观点

一、燮理气血阴阳 崇尚阴阳互求

陆师在临床诊治中,善于运用祖国医学阴阳气血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他指出,辨证论治首当辨明阴阳,因为病因、脉证与药性皆有阴阳,阴阳既明,则治之无讹。

1.首辨阴阳,崇尚阴中求阳,阳中求阴。

临床辨证,审别阴阳是首要的环节。在论治方面,当考虑到病有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药物的寒凉温热之性,在施治上以阴药治阳病,以阳药治阴病。以阴阳来审别疾病的性质、病变的部位、体质的强弱、邪正的盛衰等,知道临床辨证用药,从而调节机体失和之阴阳,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也即《内经》所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者补之,实则泻之”、“阴平阳秘”之义。在临证辨治时,病情往往是复杂变化着的,不要拘泥于一点而要综合参考分析,一个病往往是多个症状组合而成,不可能单纯表现为纯阴证或纯阳证,往往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交错,而且随着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阴阳的属性也会随之而产生相应变化,所以要从疾病发展的整个过程去辨别阴阳,抓住主要症状,掌握疾病的性质,施治方可有的放矢。

2.再论气血,强调气血贵充裕、调畅 气与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在生理上,气与血既是人体脏腑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在病理上,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影响气血的变化,而气血的病变亦必然导致某些脏腑功能活动的异常。陆师认为: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正气旺盛,外来之邪不易侵犯,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人体气机紊乱,正气相对薄弱时,则抵御外邪能力减弱,而致人体发病,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陆师在临床上十分重视扶助正气,常以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以固根本,对生黄芪的用量尤为讲究,经常用至60g。在扶助正气的同时,陆师也非常重视精血的调理。他认为,气与血共同来源脾胃化生,气中有血,血中有气,两者相互依附,相互为用,共同滋养温煦脏腑。在临诊时症见面色萎黄发白,头晕目眩属血虚者,常以当归白芍、熟地、阿胶、川芎、鸡血藤等,四物之义调补气血;对症见皮肤瘙痒干燥、脱屑等血虚生风见症者,常以生地、熟地、当归、肉苁蓉、防风、肥玉竹等养血祛风润燥,在临床上往往气血同病,故常采用气血同治的方法,如行气活血、益气活血、补益气血、益气摄血等相兼并用,这些治法应用于临床确实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