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世芸 > 证治经验八、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
本病属中医“痰湿”、“血瘀”范围。因其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很难使人发现,大多数患者是在检查化验时才发现血脂增高,不少患者是在发生了心慌、胸闷痛、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甚至偏瘫等心脑血管病后,才到医院就诊。但治疗效果多不理想。我们在临床中发现,本病患者多数伴有腰膝酸软,虚浮乏力,形体肥胖,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低下,脉沉等症状。结合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的特点,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脾肾亏虚。
脂质来源于津液,是津液的一部分,它的生成、输布和排泄亦属脾肾所主。正常情况下,脾肾气旺,能够温煦、运化和推动脏腑的生理功能,有利于津液、膏脂的正常输布、转化、利用和排泄。若因年老体弱,或禀赋不足,或久病、房室过度使脾肾亏虚,肾阳不足,易致津液、脂质的代谢失常,则膏脂的转化、利用减少,而积于血中。
膏脂在体内堆积,内而脏腑经络,外而四肢百骸,无处不有,膏脂不能被机体利用,而作为一种病理产物,也就是一种致病邪气。脂浊堆积的部位不同,所引起的症状也不同,但总的来说,引起的病理变化为气血、津液运行受阻,形成气、血、痰、湿郁结诸症,郁久可以化火。如脂浊在血液内堆积,沉积于血管壁,形成瘀斑,影响气血运行,可出现疼痛、麻木等症;脂浊积于脏腑,可使脏腑功能失常,如积于肝,使肝失疏泄功能失常,出现胁痛、肝肿大等症。如积于胸,可出现胸部闷痛。总之,脾肾亏虚使津液、脂膏代谢失常,脂质内生,气血运行不利,产生了痰浊及血瘀,而这种病理产物,再进一步作为致病因素,引起新的疾病,形成恶性循环。
根据病机,我在临床上运用健脾补肾化瘀法取得了较好疗效,基本方:党参12g 生黄芪30g 仙茅15g 白术12g 茯苓12g 甘草6g 南星12g 半夏12g 陈皮9g 菟丝子15g 黄精20g 女贞子15g 丹参30g 仙灵脾20g 车前子15g 生山楂15g 枸杞子12g 红花6g 桃仁12g 川芎10g。方中仙灵脾、仙茅温肾助阳,菟丝子、黄精、女贞子、山茱萸肉、枸杞子补肾益精,丹参、红花、桃仁、川芎活血化瘀,使气血流通;党参、生黄芪、白术、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南星、车前子、山楂健脾化浊。众药相得益彰,共奏补肾益精,温阳化瘀之效。
在临床治疗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有脾肾亏虚症状的中老年人,要高度警惕高脂血症,进行早期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将会使患者大大减少高脂血症所引起的心脑血管等并发症。
2.在本病的治疗上,健脾补肾活血化浊应同时应用,使正扶邪祛,阴平阳秘,脂浊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