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中医宝典专栏病症病毒性肺炎治疗
 
专栏



病毒性肺炎治疗

目录
病毒性肺炎治疗
治疗病毒性肺炎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中医治小儿病毒性肺炎显优势
田玉美辨治病毒性肺炎经验

 

病毒性肺炎治疗

一、一般治疗:

保暧,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必要时氧疗。

二、抗病毒药物:

金刚烷胺0.1g,2次/d,连用3~5天;病毒唑,10mg/kg,2~3次/d,口服或注射;板兰根、黄芪、金银花、大青叶、连翘等有一定的抗病毒作用。还可用α-干扰素,胸腺肽等。

三、继发性细菌感染时给予相应抗生素治疗。

 

治疗病毒性肺炎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哪些?

病毒性肺炎由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引起,发病前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低,抗生素治疗无效。

目前,尚无理想的抗病毒药物,故病毒性肺炎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同时,应注意防治并发症,当不合并细菌感染时无需使用抗生素。现临床常用的抗病毒之剂有下列几种:

(1)三氮唑核苷(商品名为病毒唑):可抑制多种D NA及RNA病毒,为广谱抗病毒药物,毒性小。给药途径有滴鼻,含服,雾化吸入,肌注,静滴等。滴鼻液:0 5%三氮唑核苷溶液5mg/ml,每2小时滴鼻1次。片剂:每片含三氮唑核苷2 mg,每2小时含服1片,每日6次。肌注或静脉点滴:10~15mg/kg·日。对腺病毒肺炎、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均有效。

(2)干扰素:可抑制细胞内病毒的复制,中断炎症蔓延,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人α干扰素,是用人血白细胞或类淋巴母细胞制备而成,治疗病毒性肺炎效果较好。3岁以下每日肌注2万μ;5岁以上剂量加倍,3天为1疗程。但由于它有高度种属特异性,人用干扰素必须从人的组织细胞制备,所以大量生产很难,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且价格较贵。

(3)聚肌胞:为干扰素诱生剂,注射后2~12小时就能使人体血液中出现大量干扰素。用法:2岁以下每隔日肌注1mg,2岁以上每隔日肌注2mg,共3~6次。

(4)双黄连粉针剂:为中药提取而成,具有抗病毒之功效。60mg/kg·日,加入液体内静脉点滴,5天为1疗程。

另外,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许多中药具有良好的抗病毒作用,如大青叶、板蓝根、银花、连翘射干黄芩黄连、鱼腥草、青黛、野菊花柴胡、牛蒡子、贯众、紫草、紫菀、赤芍、丹皮、夏枯草、生甘草黄精、胖大海、胡黄连等。所以,在治疗病毒性肺炎时,服用汤药,也可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医治小儿病毒性肺炎显优势

由南京中医药大学承担的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小儿肺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日前通过了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验收。课题组研究了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证候规律,

并对痰热闭肺型肺炎进行了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证明清肺口服液的治疗效果优于利巴南韦林对照组。专家组认为该研究达到了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国内已有不少报道显示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但大样本、规范化的研究很少,具有公认疗效的小儿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临床治疗方案尚未确立。本课题则进行了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的实验,为临床常见的病毒性肺炎痰热闭肺证研究出有效安全、便于推广应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本研究对6月至6岁的病毒性肺炎住院患儿进行证候学观察,共完成480例。提出了34项辩证学研究指标,统计分析各项指标在不同证型中的出现率及表现特点;各证型的临床发病情况;各证型之间检出的病毒类型比较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各项指标与证型之间的函数关系,得出了风寒袭肺证、风热犯肺证、痰热闭肺证、阴灰白肺热证、肺脾气虚证各证型的Bayes判别函数,对小儿病毒性肺炎中医辩证客观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针对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主要证型痰热闭肺证(占75%),课题组对其有效临床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选择符合小儿肺炎喘嗽痰热闭肺证证候诊断标准的患儿360例,以利巴韦林注射液为对照,作了评价清肺口服液(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制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分层区组随机、平行对照、盲法、多中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疗效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咳嗽、痰鸣(咯痰)、气促、X线全胸片等指标好转情况,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临床安全性指标研究结果,清肺口服液未显示对于重要脏器有毒副作用。

在临床研究的同时,课题组还作了清肺口服液对腺病毒3、7型相关基因调控影响的研究,进行了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清肺口服液对腺病毒3I、7b型拮抗作用研究、对腺病毒3I、7b型诱导细胞凋亡调控作用研究、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Fas/FasL表达的影响研究等,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探讨了该药物作用机理。

据课题主要负责人南京中医药大学汪受传教授介绍,课题组已经以“一种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清肺口服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创造名称向国家专利局提出申请,下一步打算按照国家新药审批要求,进行中药六类新药研制工作,广泛推广应用。

 

田玉美辨治病毒性肺炎经验

田玉美教授有50余年的临床经验,辨证治疗病毒性肺炎,效果满意。现将田老辨治该病的经验简介如下。

1 正虚邪实是病毒性肺炎的主要病因

病毒性肺炎是一种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并向下蔓延所致的肺部炎性疾病。属中医喘嗽范畴。祖国医学虽无“病毒性肺炎”之病名,但对其临床症候、流行季节、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等记载不少。《温热经纬.外感温病篇》云:“风湿为病,春月与冬季为多,或恶风,或不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这些描述与病毒性肺炎流行季节,临床表现颇有相似之处。田老认为病毒性肺炎的病因,主要是正虚与邪实两个方面。或因年幼气血不充,肌肤脆弱;或因年老肺卫亏虚,卫外不固;或因先天体虚或病久体弱;均易遭受风热毒邪、风热暑邪或风寒湿邪等外邪侵袭而形成本病。一般初起在肺卫,证见风寒闭肺、风热闭肺或暑湿闭肺。继而外邪入里,证见外寒里热、痰热壅肺、热毒炽盛,甚者热毒内陷或心阳虚衰。本病后期主要表现气阴耗伤,证见阴虚肺热,或肺脾气虚等。田老临证时特别重视发病季节的差异,而辨风热毒邪、风热暑邪、风寒湿邪等不同。并结合患者的年龄、体质等因素,审查病因,洞悉病机,随证施治。

2 气分热盛是病毒性肺炎的病机关键

田老认为病毒性肺炎的病机虽有由表入里,由实转虚或卫气营血传变的一般规律。但关键在气分热盛。病毒性肺炎因风热毒邪、风热暑邪、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使肺卫受病,一般在卫分短暂,即转气分。临床不少病邪直入气分或新感引动肺经伏热,初起即见气分症状,表现出高热,少汗,烦渴,面赤,咳吐黄痰,喘促气粗等。气分热盛即可是痰热壅肺证,亦可见热郁少阳证、阳明腑实证,还可见痰热结胸证,痰热血瘀证等。田老认为多数病例能在气分治愈,不传营分血分。病重者可出现气营两燔、热入心营,病危者可见热入心包、热极生风等。因此,田老视气分热盛为本病的病机关键,既是几十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也是防止传变、阻断病情发展的关键。

3 清气解毒是病毒性肺炎的基本治法

病毒性肺炎关键病机是“气分热盛”,其治疗自当以清气解毒为基本原则。田老以银花、连翘黄芩、芦根、败酱草、全瓜蒌、川贝母、杏仁、甘草为基本方。方中银花、连翘黄芩、芦根、败酱草为主药,清气分热盛,解气分热毒;全瓜蒌、川贝母、杏仁为辅药,清热化痰止咳;甘草调和诸药。若新感风寒引动肺经伏热者加麻黄、石膏,取麻杏石甘汤外解风寒内清里热;若痰热结胸者加黄连、半夏与全瓜蒌配伍为小陷胸汤,以清热化痰,宽胸散结;痰热血瘀出现舌暗、舌下脉迂曲、两颊口唇暗红、指端青紫时加赤芍、川芎、没药,以活血祛瘀;如热在少阳改用蒿芩清胆汤加减;若热在阳明出现腑实之证急投大承气汤以除肠而泻肺热。是知田老治疗本病,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而不专执一方。

4 典型病例

董某,男,35岁。患者于1997年2月初突然起病,发热、咽痛、咳嗽、胸闷1月入院。入院时体温波动在37°C~39.5°C之间。每晚开始发热,夜间汗出,凌晨热退,伴咽痛,咳嗽少痰,胸闷,头痛,便稀,舌红,苔黄厚 ,脉弦数。西医查血象正常,全胸片示右下纹理增粗,右下小片点状阴影,胸部CT与胸片结果大致相同,纤支镜未见明显异常,连续五次痰培养未见细菌生长,连续五次未找到抗酸杆菌。经院内外会诊多次,以抗感染、抗痨治疗1月无效。拟诊为病毒性肺炎,停用西药,请田老诊治。田老认为热在气分,湿热邪犯少阳。治以清气解毒为主。因兼有湿邪,故治用清化透邪的蒿芩清胆汤化裁。药用:青蒿黄芩枳实茯苓、全瓜蒌、杏仁各15g,法半夏、陈皮竹茹、川贝母各10g,银花30g,连翘20g。每日2剂,分四次温服。两天后体温开始下降,守上方加藿香10g,赤芍15g,每日1剂,连服4剂,热退病减。继用上方加减6剂后,病人痊愈出院。

 

返回专栏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