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治疗
- 目录
- 治疗高血压目的是什么
-
- 治高血压分清轻重缓急
-
- 没有症状的高血压需要治疗吗?
-
- 高血压治疗的三大误区
-
- 择时治疗高血压
-
- 高血压治疗谨防入误区
-
- 中西合璧方式治疗缓和高血压
-
- 高血压的中医诊治
-
- 老年人中、重度高血压的治疗
-
- 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
- 如何对待小儿高血压
-
- 高血压脑病所致头痛应如何紧急治疗
-
- 高血压初始治疗也应强调联合用药
-
治疗高血压目的是什么
提起高血压病,很多人会将它和头晕、头痛、颈项部扳直感、眼花、耳呜、失眠等症状联系在一起。因此,很多患者都是在出现头晕、眼花症状时才去量血压,才想起服药。一旦症状消失,就自行停药。出现这种误区,主要是因为人们对高血压病带来的危害认识不全面。如果患者长期按照这种认识行事,将会有生命危险!
诚然.高血压病确实会导致上述种种症状,但它的危害绝不仅在于此。持续的高血压状态会无声无息地影响人体的很多重要器官,使之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其中不少是致命性的。由于高血压病对人体的危害是曰积月累的,在一段时间内可能症状并不明显,而且,它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主观症状相一致,让患者误以为高血压病也不过如此。等到高血压病露出“真面目”时,患者才后悔不已,为什么当初不好好治疗。
高血压病对人体的最直接影响是增机心脏的负担,使心脏的每一次搏动更为“费力”。还会激活体内多种生物因子,日久则会引起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即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最终可导致心力衰竭,部分患者可因心律失常发生猝死。
高血压病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发病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有70%—80%伴有高血压病。动脉粥杆硬化如果发生在冠状动脉上,即可早致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引发急性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发生在脑动脉上,轻则引起脑供血不足,严重的可致脑梗死(缺血性卒中)。在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如果出现血压的急剧增高,就会导致脑溢血 (出血性卒中)。
相对而言,人们对高血压病对心脑血管的损害还有所了解,除此之外,高血压病的一些“非显形”损害就可能鲜为人知了。比如脑动脉粥样硬化还可引起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病因。如果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肾动脉上,可导致肾组织缺血,最后出现肾功能不全。严重的可致尿毒症,而后者又可加重高血压病,形成恶性循环,此外,颈动脉粥样硬化同样可影响脑供血,导致头晕、乏力、记忆减退等症状。下肢动脉硬化可导致下肢缺血,出现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甚至下肢坏疽。高血压病还可影响眼睛,使视网膜动脉痉挛、硬化,导致阵发性视物模糊,甚至视力严重减退。由于高血压病对人体健康的损害都是悄无声息的,所以,有人把它形象地比喻为隐形杀手。
我们必须认识到,从表面来看,降压治疗的目的是将血压降低到正常范围内,实际上,治疗高血压病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如瘫痪等)的危险,并减少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现已证实,有效控制血压能明显减少心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脑梗死)的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的生命。
对高血压病患者而言,降压治疗必须规范才有效果,不能道听途说地自行买药,也不可想当然地吃吃停停,应该接受医生的正规治疗,包括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降压药,在治疗高血压病的同时,干预所有可逆的危险因素,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或糖尿病,并及时处理并存的其他疾病。
就目前的医疗水平,高血压病还无法治愈,患者除了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外,需要终身服药。目前,降压药一般分成六大类,其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科素亚)对心、脑、肾等器官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对于伴有糖尿病、左室肥厚、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后的患者尤为适合,但严重肾功能不全及孕妇严禁服用。这类降压药不会引起干咳,不同的种类还具有特殊的疗效,如降尿酸、抗阳痿等。当—种药物不能有效降低血压时,医生会考虑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联合起来,以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由上可见,稳定、有效、因人而治的降压治疗,给高血压病患者打开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让他们得以带病延年,这就是降血压的益处。
治高血压分清轻重缓急
血压长期升高会使得患者的心、脑、肾的很多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出现多种高血压并发症。心、脑、肾这些器官称为高血压的靶器官。血压越高,心、脑、肾的损害越严重,这已是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共识。
由于高血压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器官损害,因此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护患者心、脑、肾。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脑、肾的损害程度是医师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血压的分级、是否伴有心脑血管损害等情况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危险度分级。一般来说,凡是三级高血压患者都属于高危或极高危病人;凡是具有三个以上危险因素或合并有糖尿病,或有器官损害的表现,或发生心、脑、肾疾病的各级高血压患者,也属高危或极高危病人。
将高血压分为一、二、三级,特别是划分出不同的危险度,可以预先估计病人的疾病进展及后果如何(医学上叫“预后”)。医师正是根据上述原则决定每个病人的治疗,以求改善病人的预后,使每个高血压患者均能获得理想的治疗、预防和保健。
医生可根据不同的危险度对每个病人做出不同的治疗计划,也就是说,对同一水平的高血压患者可能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现以一级高血压为例说明:
1.低危情况时治疗。当病人在60岁以下并无其它危险因素时,治疗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观察其6个月,如其血压犹未能控制在135/85mmhg以下,应考虑给予药物治疗。
2.中危情况时的治疗。一级高血压伴有1~2个危险因素,但无糖尿病,也以改善生活方式为主,观察其6个月,如血压犹未能控制在135/85mmhg以下,应考虑给予药物治疗。
3.高危情况时的治疗。当病人有3个以上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有糖尿病,均属于高危,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
4.极高危情况时的治疗。一级高血压患者有心、脑、肾疾病表现时属于极高危。不仅应立即开始强有力的降压治疗,而且要增加使用保护靶器官的药物。
没有症状的高血压需要治疗吗?
人的心脏就像一只泵,它不停地将血液泵入动脉系统,在这个过程中,血液对血管壁产生一定的压力,称之为血压,心脏收缩将心室内血液排入动脉时产生的最高压力称为收缩压,即高压;待心室将血排完,由收缩状态变为舒张状态,动脉系统内血压降至最低,称为舒张压,即低压。如果成人非同日三次血压测值都高于140/90毫米汞柱时,即称为高血压。
当高血压发生时,它不会像患感冒那样用打喷嚏、鼻塞、咽喉肿痛来提醒你,而是神不知鬼不觉地踩着你心跳的鼓点,一点一点向你的血管壁加压,致使大多数人虽患高血压多年,甚至可能血压已经高得吓人了,自己却没有感觉。高血压这个“无声杀手”在你“感觉良好”之时,已开始悄悄残食你的心脏、大脑、肾脏、眼睛等重要脏器了。那些长期对高血压掉以轻心、置之不理者,如遇情绪激动、过量饮酒、季节变换等诱发因素,便极易导致体内早已不堪高血压重负的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防预系统骤然崩溃。等待你的无论是脑出血还是心梗或是尿毒症都将是不死则残的悲惨结局。
防治高血压,保护心、脑、肾。高血压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少血管、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大量资料也证明,收缩压或舒张压越高,心血管病致残、死亡率的危险越大。所以专家提醒那些平时没有症状的高血压患者,血压的高度与并发症呈正相关,而与你自身症状并不一定相关。即使你自身感觉没有症状,但高血压对脏器的损害也是持续存在的,只有及时、早期治疗,才能更好地保护你的重要脏器不受损害。
高血压治疗的三大误区
盲目应用降压药
“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是某些疾病的连带表现,如肾脏疾病(肾实质病变、肾动脉狭窄),内分泌疾病(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皮质醇增多症),大动脉疾病(多发性大动脉炎、主动脉狭窄),妊娠中毒症,颅脑疾病等。有上述疾病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应首先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医生也应该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必要的特殊检查加以鉴别,不能盲目给患者开出降压药就草草了事。
降压越快越好
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可使患者的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达到减轻症状,延缓或防止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生。但是,除了“高血压现象”、“高血压脑病”、“急进型高血压”需紧急降压外,大多数“缓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不宜降得过快,降至18.67千帕(140毫米汞柱)/12千帕(90毫米汞柱)左右即可。对于血压显著增高已达多年的患者或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来说,血压不宜降得过低,降至21.3千帕(160毫米汞柱)/13.3千帕(100毫米汞柱)为宜,否则会引发较重的不适感,甚至会诱发脑血栓形成、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意外。
血压降至正常就停药
高血压病分“缓进型”及“急进型”两类,前者占绝大多数。由于经济条件所限或医药知识欠缺,相当一部分患者一旦自感无症状或血压降至正常时就不再服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缓进型”高血压病发展缓慢,病程常可达20—30年以上。患者如能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及时、长期地坚持服药治疗,可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如能将血压经常维持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则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不易发生,患者可长期保持一定的劳动力。因此,高血压病人切不可凭有无自觉症状或一、两次血压正常就停止服药。要知道:血压是动态变化的,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如果患了高血压病,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定期监测血压,及时调整降压药的类型和剂量,切不可盲目乐观、擅自停药。
择时治疗高血压
国外流传于30年代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深孚众望的一代名医威廉姆斯感到自己有高血压症状,但他太忙了,上班时无暇测量自己的血压,只得每天中午“挤时间”自测血压。但测量的结果却颇出乎他的意料,连续几天都得出“不高”的结果。因为深信自己的测量技术和血压计的性能,威廉姆斯便认为自己未患有高血压。然而,事实上他的高血压正在向坏的方向发展,甚至到晚期非常严重时他仍不自知,直到出现高血压危象而死亡。
一代名医治愈了无数高血压病人但自己却死于高血压,这实在是一大悲剧。原因何在呢?因为血压在一天24小时内不是恒定的,而是在波动。在某一时刻测量的数据为“瞬时血压”,是测血压的“快镜头”,它不能反映病人的实际情况,而实际情况是指一天24小时血压的波动情况。若每隔1小时(或2~4时)测1次,并将每次的数据画于坐标上,你就可以发现,这“坐标线”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波动的。多数人的血压波模式是“马鞍型”,即血压于清晨开始升高,至上午9~11点钟达高峰,中午下降,下午14~18点第二次升高,晚间又开始下降,半夜最低,形成了“马鞍”(又称M型分布曲线)。这已为新兴的生物钟学说所证实。但威氏时代却流行着一种“平衡论”学说,认为人的一切生理、病理指标量值在一天中是恒定不变的,因此,在一天中不论何时测得的血压数据都有代表性。威氏就是这种“平衡论”的牺牲品,后人称之为“历史上自误性的医疗事故”。在目前“时间医学”仍未普及的情况下,这种“事故”仍在不断发生!
所以,治疗高血压“择时”很重要,即掌握一天中血压峰值,择时用药。一般应在血压高峰之前1~2小时服药。待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达最高值时,恰是血压高峰时,此时降压最有效。其实,病人应学会自测血压,每天测4~6次,连续数天,便可摸索出自己血压的波动规律,并据此规律来确定服药时间。
在这里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必须强调,即夜晚病人血压已下降,一般不用服药降压了(血压很高者例外)。若在血压降低时还服药,则会使血压更低,并可引起“反跳”,第二天血压反而上升。我国许多患高血压的老年人为了“平安过夜”,每晚临睡前服药是不正确的,许多人久服药物无效的原因也在这里。
另外,开始服降压药要慎之又慎。你也许认为懂得上述知识后便可放心地服药了,但首先要弄清的是:你是否真的是高血压?即使真的是高血压,也不要立即服降压药,而应先进行“非药物治疗”,如锻炼、减肥、限钠、补钾、补钙、静养、排除心理因素等,治疗3~6个月,若血压还降不下来,才可考虑用药,但也要从小剂量开始。要知道:一旦服药,便不能停,血压正常了,仍要服维持量,否则会反跳。
高血压治疗谨防入误区
近年来,高血压发病情况有了新变化,如年轻患者增多,农村高于城市,体力劳动者高于脑力劳动者等。以下几点值得高血压患者慎重对待。
1.要弄清是否真是高血压: 这是首先问题。血压高与高血压病不等同。正常人在剧烈运动、情绪激动、大量吸烟或应用某些药物之后,血压(尤其是收缩压)都可能增高。因此,偶而发现一次血压增高并不一定就是高血压病。另外,血压在一天中并不是恒定的,无论是健康人还是高血压病人,血压都有波动性。故要在几天或更长一些的时间内连续测量。如果连续3次非同日同时测得的血压水平都超过正常范围,达到或超过21.3/12.7千帕(160/95mmHg),就可以确认为高血压。但还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才能确诊为高血压病。自己千万不要随便给自己戴上高血压病的帽子。
2.先进行“非药物治疗”:即使确诊为高血压病,也不要马上服降压药,而要先进行“非药物治疗”,或称“改进生活方式疗法”。这种疗法既安全又有效。主要措施有:①运动:经常性体育锻炼可降低血压。锻炼3个月左右,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可以明显降低,而停止锻炼后3个月,则血压又可回升到原来的水平,故体力活动应持之以恒。可选择骑自行车、慢跑、步行、太极拳等,而不宜进行推、拉、握、提、举等运动。②减肥:高血压与肥胖关系密切,随体重减轻,血压也逐渐下降,故适当节制饮食,使体重接近标准也很重要。③限盐:采取低钠饮食后,血压可降低。提倡吃淡食及进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④补钾:钾具有促进人体排钠及扩张血管的作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补充含钾较多的食物,如乳制品、蛋类、水果、素食等。⑤补钙:饮食中钙量与血压成负相关,故在限钠的同时要保证钙的吸收。⑥休息及排除心理因素:神经松弛,情绪安定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可做气功的静功或静养,保持乐观情绪。另外,不饮酒,不吸烟。有些高血压患者心存侥幸,认为血压虽高,既不妨吃,也不妨喝,对医生的规劝不以为然。及至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又承受不了长期病痛的折磨而情绪低落,对治疗失去信心,自暴自弃。
3.正确选择降压药:“非药物治疗”3~6个月仍不见效,才可考虑药物治疗。要采取阶梯疗法,先用一种降压药,逐渐增加种类和药物剂量。近年来降压药发展十分迅速,新药层出不穷,观念不断更新。以往对降压药的要求只是能够理想地降压,现在认为这还不够,在降压的同时,还应具有保持心脏功能、肾脏功能、呼吸功能等良好的作用。因此,近年来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钙阻滞剂等新型降压药及其换代产品应运而生。这些药对心脏有良好的作用,且副反应较少。剂型改进后长效(缓解、控释)品种也日益增多。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最重要的有两条:个体化和坚持用药。患者如何服药,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反应进行综合考虑,并在治疗实践中逐步找到个体化的最佳方案。对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坚持服药。有的患者症状消失就不服药了,这对治疗非常不利。对高血压病目前尚无彻底根治的办法,需长期服药治疗,故患者应打“持久战”。
4.择时用药:服药时间与药物剂量同等重要。高血压患者选择服药时间很重要,应在自己的血压达到高峰之前1~2个小时服药。因此,家庭最好自备血压计,自己学会测量血压,以随时掌握血压的变化。在生物钟的作用下,血压一天中呈昼高夜低的波动。睡眠时血压降低,入睡后2小时,血压可降低20%。此时一般不需要服降压药。但许多老人为了“平安过夜”,却在睡前服药。2小时后药效进入高效期,正逢血压低潮期,低上加低,会导致血压大幅度下降,血流缓慢,脑组织供血不足。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极易粘附在血管内膜上,堆积成血凝块,从而造成脑血栓。老年人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粗糙,更易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后发生缺血性中风。血压大幅度下降后,还会引起心肌供氧不足,从而诱发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睡前服降压药的危险还在于:血压低时再降压会引起血压的反跳,血压会比原来的更高。有的高血压病人认为“降压越快越好”、“血压降得越低越安全”,这是治疗高血压的误区。血压降得过低并不安全,反而有害无益。
5.心理因素也很重要:高血压是一种身心疾病,心理因素可明显影响血压的高低。心理障碍甚至可使降压药失灵。精神负担过重,心境不愉快,对各种“生活事件”缺乏思想准备或不能正确对待,甚至过度疲劳、休息不好、睡眠不足,都可导致血压升高和影响服药效果。因此,要尽量排除这些因素的干扰和影响。
中西合璧方式治疗缓和高血压
中国医药学院研究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后,如果血压仍呈现较大波动,可配合中医疗法缓和症状。最近就有一名五十多岁高血压病患者,经中西合璧方式治疗,血压已日趋稳定。
中国医药学院附设医院中西合作医疗中心主治医师萧恒毅表示,一般原发性高血压的早期,部分病人的血压在正常与异常间来回起伏,如果注意调节饮食及配合中药治疗,效果非常理想。
萧恒毅说,最近一名五十多岁高血压病患者,服降血压药一段时间后,血压仍未固定在目标区,而且还有睡不好、心悸、胸闷、颈项酸疼等不适,经配合中医疗法,使用活血化瘀、清热除痰的方药后,情况改善很多,血压也日趋稳定。
降压药一直是控制高血压的主流,目前更进步到针对个人反应差异作调整,以提高治疗品质,萧恒毅指出,中医认为现代高血压病多属传统的眩晕、头痛范畴,中风、心悸有一定关联,是人体虚、火、风、痰、气、血六方面的失调,而表现出肝肠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阻或瘀血内停等症状,如果配合清热化痰、平肝息风、活血化瘀等方式治疗,不但可以降压,还可改善血循环,中西合璧对抗血压绝对是值得发展的方向。
但萧恒毅也提出,对中重度高血压患者而言,中药只能对某些患者展现良好的降压效果,如果治疗后血压还是易受情绪、劳累影响出现上上下下的情形,就必须作进一步的观察治疗。
高血压的中医诊治
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的范畴。发病早期多见实证,病久往往转为虚证。
(一)辩证分型
1.肝肾阴虚型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烦躁易怒,五心烦热,盗汗,潮热,口干喜凉饮,腰酸腿软,便干尿赤,舌红无苔,脉细无力。治宜滋肝肾明,杞菊地黄汤加龟板、夏枯草。
2.
此型多见妇女更年期并发。主证:头晕目眩,五心烦热,烘热出汗等阴虚内热现象,又有汗后背部畏冷等阳虚证候,舌红少苔或白苔,脉沉细。治宜调理阴阳,二仙汤加勾藤、煅龙牡、浮小麦。
3.肝气郁结型
主证:头晕目眩,心烦易怒,胸闷憋气,胸胁胀痛,喜叹息,善吸气,舌红苔微黄,脉弦涩。治宜疏肝解郁,丹栀逍遥散加佛手、珍珠母。
4.肝火上炎型
主证:头晕目眩,头痛耳鸣,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苦畏热,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有力。治宜清泻肝火,龙胆泻肝汤加减。
5.肝风内动型
主证:头晕目眩,四肢麻木,手颤足晃,步履沉重,甚则口眼歪斜,舌强言骞,半身偏枯或牙关紧闭,鼻鼾昏睡,人事不醒,舌红苔白或黄,脉弦或沉细。治宜平肝息风,天麻钩藤饮合牵正散化栽。
6.脾虚痰盛型
主证:眩晕体胖,身倦乏力,头重如裹,痰多,浮肿,便溏,舌胖嫩,苔白腻,脉滑。治宜健脾化痰,十味温胆汤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二)常用中成药
1.牛黄降压丸,每日2次,每次1丸。
2.牛黄清心丸,每日2次,每次1丸。
3.菊明降压九,每日2次,每次1袋。
4.安脑丸,每日2次,每次l-2丸。
5.脑立清,每日2次,每次2-3粒。
6.愈风宁心片或滴丸(由北京同仁堂研制),片剂每日3次,每次5片;滴丸每日 3次,每次15粒。
7.罗布麻片,每日3次,每次2片。
(三)常用中草药
阴虚者用生地、制首乌、女贞子、枸杞子。
阳亢者用生石决、生龙牡、珍珠母、磁石。
火旺者用黄芩、苦丁茶、野菊花、大黄。
风重者(肝风内动)用天麻、钩藤、白蒺藜。
(四)民间单验方:
1.罗布麻叶:开水泡代茶饮,每次5克。
2.花生叶:开水泡代茶饮,每次3-5克。
3.黄瓜藤:15克煎水2次,分3次服。
4.丝瓜络: 12克煎水2次,分3次服。
5.夏枯草:10克开水泡,代茶饮。
6.芹菜及其根:不拘量,炒菜或与胡萝卜等同煮(炒)吃。
此外,吴茱萸研细末,取少量加醋调成膏糊状,敷两脚底涌泉穴,外用塑料纸包扎住,早晚各敷1次,为中药外敷法。另外,气功疗法,如静功,早晚各1次,对顽固性血压特高者,确有良效。各种动功如做好,也能奏效。
老年人中、重度高血压的治疗
对老年人中、高度高血压,一般学者认为:除进行非药物治疗外,均应采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1)降压目标与速度:老年性高血压不一定要降至20.0/12.0kPa(150/90毫米汞柱),一般降到21.3/12.7kPa(160/95毫米汞柱)左右即可。收缩压下降1.3/4.0kPa(10~30毫米汞柱),舒张压下降1.3/2.7kPa(10~30毫米汞柱)即认为疗效满意。同时,老年人血压下降不宜过快,下降过快可出现昏厥,同时易引起脑梗塞或诱发心绞痛发作。因此,老年人的血压调整到平均正常生理血压稍高水平,一般不要低于正常血压值的70%~80%,才能适应心、脑、肾的血流量。
(2)单用或联合用药:能单独使用副作用小、疗效满意的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那当然是最理想的。但是中、重度高血压由于血压较高,且病情较重,一般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这样既可提高疗效,又能减少每种药物的剂量而减轻不良反应。同时在联合用药过程中尽量采取阶梯式治疗。其主要使用的降压药如下:
钙阻滞剂:对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确实有效,副作用小,易于耐受。主要作用为扩张血管,减少外周阻力。可以作为单药疗法应用。硝苯吡啶(心痛定)10毫克,每日3次。尼群地平、尼莫地平亦具同样效果。目前有人主张钙阻滞剂可作为老年人的首选降压药。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作为单独用药效果不十分满意。有人主张此药如巯甲丙脯酸25毫克,每日2~3次(或开博通),与小剂量利尿剂(双氢克尿塞25~50毫克,每日1~3次)合用效果好。
噻嗪类利尿剂:单独应用可控制1/2左右的高血压,与其他降压药合用,可加强其他所有降压药的作用,最小剂量发挥最大效应,但要注意失钾,注意补充钾盐。
其他如可乐定、胍乙啶、心得安与肼苯哒嗪合用,可互相抵消在心率方面的副作用;甲基多巴、胍乙啶、肼苯哒嗪、可乐定与利尿剂合用,可避免水钠潴留;心得安与肼苯哒嗪合用,可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等。
老年人一般禁忌使用利血平,以防止抑郁症和帕金森氏综合征的发生。甲基多巴也要尽量避免单独使用。
(3)防止降压药停药反应:有些老年人中、重度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或症状消失后,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继之出现停药后反应。有人称之为“降压药中断综合征”。其主要表现是:血压缓缓升高,逐渐出现自觉症状(头痛、头昏、失眠等);血压缓慢升高而无自觉症状;血压立即回升无自觉症状;血压立即回升出现自觉症状(回跳);血压回升超过治疗前并出现自觉症状(严重回跳);少数病人血压不再升高。
出现上述情况,除少数或个别病人血压不再升高者,应尽快恢复降压治疗。
(4)减量和停药:高血压是一种慢性顽固性疾病,多数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需终身服药。但是血压下降稳定在一年以上者可减少降压药剂量或种类。如收缩压降至17.3kPa(130毫米汞柱)、舒张压在120kPa(90毫米汞柱)以下是减量或停药的指征。一般单独用药首先减量,联合用药者减量或停用一种,采用阶段减量法。若减量或停用后,血压再度回升,应恢复前治疗并连续服用降压药物。
老年人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老年人高血压治疗主要在于预防心力衰竭与脑血管意外的发生。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治疗目的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心脏排血量,保护肾功能,同时避免体位性低血压及药物性低血压等危险,重视生存质量,强调非药物治疗。老年人的肝脏和肾脏的功能较低,易造成药物的蓄积,同时对血容量的减少和交感神经的抑制敏感。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等常易发生低血压反应,老年人心脏储备能力降低易发生心力衰竭,因此老年人使用抗高血压药物要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用药量,使得血压的下降较为缓慢、稳步。在降压的过程中,要注意老年人高血压的心输出量降低、血管阻力异常的现象,减少各重要脏器由于血压的下降所导致的储备功能下降的现象,增加心脏、脑和肾脏的血流量,防止心肌缺血和脑梗塞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利尿剂为老年人高血压的一线药物。长期使用利尿剂须注意低钾血症及室性心律异常的发生,有左心室肥厚者须预防心律失常的出现和淬死的发生。老年人不宜采用大剂量利尿剂、神经节阻滞剂、a1受体阻滞剂及册苯哒嗪等药物,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造成脑供血不足。
对于合并冠心病的老年人高血压可选用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因其能增加冠状动脉的血流量,降低外周阻力,降低心室壁张力。但长期使用会引起抑郁症及与利尿剂类似的副作用。合并有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变、外周血管疾病、心动过缓、心室传导阻滞、心力衰竭、肝脏病变及患有急进型高血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也应慎用β受体阻滞剂。
另外,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是推荐的一线药物。
有资料报道老年人高血压的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顺序为: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
如何对待小儿高血压
小儿血压正常值因年龄不同而异,年龄愈小血压愈低。目前认为血压高于相同年龄段收缩压(高压)或舒张压(低压)20毫米汞柱,或学龄前儿童>110/70毫米汞柱,学龄儿童>120/80毫米汞柱要考虑高血压。
高血压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高血压在小儿少见,约占20%~30%,但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继发性高血压较多,约占65%~80%。
在小儿继发性高血压中,肾脏疾病占79%,其次为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中毒等。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与遗传、肥胖和饮食等因素有关。家族中有高血压亲属的儿童患高血压的概率明显高于家族中无高血压亲属的儿童。肥胖不仅可引起高血压,还可增加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胆固醇和高脂血症。饮食中钠(盐)的增加与高血压的发生有较明确的关系,且饮食中钾离子低和钾离子与钠离子的比例失调更易引起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主要以肾脏疾病为主,可以是肾实质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亦可是肾血管疾病如肾动脉、肾静脉狭窄和血栓形成等。
高血压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度血压增高患儿常无明显自觉症状,多在体格检查时发现。血压明显增高可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易激惹、出汗、颜面潮红、乏力和嗜睡等,严重高血压时可出现惊厥、昏迷、视力障碍等高血压脑病症状。随着病情进展,血压持续地升高,会出现脑、心、肾等器官的损害和功能障碍,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对于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和血压轻度增高者,通过饮食调整等措施及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血压多能控制在正常范围,一般不会对生长发育和全身脏器产生影响。但血压如果长期得不到控制,就会对心脏和肾脏产生影响。轻中度的原发性高血压一般不会对肾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但晚期可出现肾小动脉硬化,继而累积肾实质。
儿童高血压的治疗不同于成年人高血压的治疗。继发性高血压,明确病因,及时手术治疗,大多预后良好。原发性高血压,首先应从饮食结构的调整、控制体重和加强体育锻炼着手。第一要减少盐的摄入。盐摄入的增加,不仅可引起高血压,且影响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
第二要控制体重。目前认为体重增加与高血压的发生有肯定的关系,也是预测高血压发生的重要指标。第三多吃富含钾的食物(主要是水果),钾可以缓解钠的摄入。第四生活环境宽松,避免工作学习负担过重等。预防高血压亦应从上述四个方面着手。
在上述方法不能奏效的情况下,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正规使用抗高血压药物。原则为有针对性地选择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药物,尽量用单一药物和最小剂量控制血压。
高血压脑病所致头痛应如何紧急治疗
高血压脑病一旦确诊,必须争取紧急处理,以避免不可逆损害及死亡。主要措施为迅速降低血压,降低颅内压,并对症处理,发作缓解后应继续治疗原发病,治疗高血压,预防其再发。
(1)一般治疗:要求患者卧床休息,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与躁动不安。让患者抬高头位,吸氧,同时注意饮食清淡,不宜过多饮食。如出现烦躁不安者,可酌情使用镇静药物,如西地拌5毫克,口服,或10毫克,肌肉注射。
(2)迅速降压:①硝苯地平10毫克,压碎后舌下含服,可同时用该药10毫克~20毫克,每隔6~8小时口服。②氯苯甲噻二嗪200毫克~3000毫克,于15~30秒内静脉注射,必要时2小时后可重复使用,也可与呋噻米联合应用。③硝普钠25毫克~100毫克加5%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避光静脉滴注,根据血压调整滴速。④汉防己甲索120毫克加25%葡萄糖液4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2次。⑤肼苯达嗪10毫克~40毫克,肌肉注射,或10毫克~20毫克加25%葡萄糖液40毫升,静脉注射。⑥25%硫酸镁溶液10毫升,深部肌肉注射。⑦利血平l毫克肌肉注射,必要时2~8小时重复1次。注射后1.5小时血压降低,3~4小时出现最大效应。⑧甲基多巴250毫克一500毫克,静脉注射。⑨半剂量或全剂量人工冬眠,全剂量用氯丙嗪50毫克,异丙嗪50毫克,哌替陡100毫克,加5%葡萄糖液500毫升,静脉滴注。
(3)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①20%甘露醇或25%山梨醇250毫升,快速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4~6小时后可重复使用。②呋噻米40毫克加25%葡萄糖液20毫升,静脉注射。
(4)对症处理:对剧烈头痛、躁动、癫痫发作,可以使用一些镇痛抗痉的药物。西地泮10毫克静脉注射,或10毫克~20毫克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毫升,缓慢静脉滴注;苯巴比妥钠0.1克~0,2克,肌肉注射;苯妥英250毫克,肌肉注射;或10%水合氯醛10毫升~20毫升,保留灌肠。也可采用针刺人中、合谷、内关、神门、三阴交,用泻法,强刺激。
高血压脑病所导致的急性头痛,及时降血压、降颅压处理之后,头痛随血压下降而缓解。但在缓解期必须进行针对原发病的治疗,以防高血压脑病复发。
高血压初始治疗也应强调联合用药
本报上海讯 记者朱国旺报道 降压达标是高血压治疗的核心,如何选择疗效显著又具有良好经济学效益的治疗方案是值得临床重视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日前北京诺华制药公司于上海举办的降压新药贝那普利氢氯噻嗪片上市新闻发布会上,专家指出,联合治疗策略是高血压临床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趋势,即使在高血压初治阶段,也应积极采用联合用药方案。
我国高血压发病形势日益严峻,全国约有两亿名高血压患者,患病率达18.8%。然而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仅为6.1%,大部分患者的血压未得到很好的控制,高血压早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高血压控制率如此之低与临床医生的治疗习惯有很大关系,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心内科戚文航教授介绍,目前很多临床医生治疗高血压仍习惯从单药开始,通常为利尿剂,在未能达标的情况下再加用不同种类药物进一步降压。但是,单药治疗仅能使少数患者血压达标。大量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高血压患者都需要服用一种以上的降压药物才能达到目标血压。我国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也明确指出,为了更有效地降压达标,更大限度地降低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对于2、3级高血压(收缩压≥16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100毫米汞柱)及高危、极高危高血压患者,可以将两种以上的降压药物联合应用作为起始治疗,其他血压水平的患者也可将联合用药作为起始治疗。联合治疗不仅提供了理想的降压疗效、良好的依从性,并可最终减少因高血压导致的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已成为目前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治疗的选择。
2008年12月,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项名为ACCOMPLISH研究的结果。这项研究首次在高血压初始治疗阶段就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和利尿剂类药物联合使用,并创造了目前为止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中最高的降压达标率,患者血压控制率高达72.4%。戚文航教授说,这项研究强调了初始联合治疗的概念。过去的降压治疗都是先使用单药,而该研究初始即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并证实了这种方案对于高危高血压患者具有很大益处。
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主要有五大类, 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拮抗剂(CC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戚文航教授指出,ACCOMPLISH研究还反映了一个重要事实,即强调高血压的治疗要以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抑制剂为基础,它能够使血压早期迅速达标,改善患者预后。目前临床医生的关注点在于对两个组合(ACEI/CCB和ACEI/利尿剂)进行比较,北京协和医院严晓伟教授指出,实际上这两个组合都属于优化的联合治疗方案,都是很好的,对不同患者有各自突出优势。ACEI联合CCB,具有良好的肾脏保护作用;而ACEI联合利尿剂,则特别适用于盐敏感型高血压患者。(2009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