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森特·凡·高 作品分类(按年代): 按题材: |
新古典主义艺术安东尼奥·卡诺瓦(Antonio Canova)![]() 安东尼奥·卡诺瓦(1757年—1822年)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少年时期就失去双亲,他11岁开始跟随祖父学习雕塑艺术,22岁时去罗马考察古迹随后在那里定居。1798年,法军入侵罗马,他被迫移居维也纳。4年之后他被教皇推荐给拿破仑,去了巴黎任宫廷雕刻师。从此,这位在意大利学艺、在法国献艺的雕塑艺术大师开始了其辉煌的艺术生涯。 安东尼奥·卡诺瓦他的雕塑作品造型高度理想,修琢光润,是西方雕塑从戏剧化的巴洛克时期进入到以复兴古典风格为追求的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雕塑作品被法国卢浮宫、英国V&A美术馆、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等多个世界著名艺术机构珍藏。 卡诺瓦是新古典主义时期欧洲艺术界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卡诺瓦最初倾向于巴洛克风格,创作了许多以古代神话传说为题材的作品。如《德修斯和米诺陶》、《赫拉克利斯和利卡斯》、《丘比特和波赛琪》等。卡诺瓦大力推崇古典样式雕刻,其雕塑风格严谨、优美,非常理想化。 1802年拿破仑邀请卡诺瓦访问法国,并请他为自己塑像。卡诺瓦制作了拿破仑胸像和巨大的拿破仑裸体像,把拿破仑塑造成胜利者和赐予和平的希腊神。卡诺瓦最负盛名的作品要数拿破仑妹妹宝林·波格塞的塑像——《装扮成维纳斯的宝林·波格塞像》。卡诺瓦还在维也纳作有《玛利亚·克利斯蒂娜纪念碑》等雕塑作品。 安东尼奥·卡诺瓦
《拿破仑之母》
![]() 名 称:《拿破仑之母》 时 期:公元1804-1807年 材 料:大理石 规 格:高145厘米 长145厘米 创作者:安东尼奥·卡诺瓦 存藏处: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 这座雕像自从公元1804年在拿破仑母亲的罗马寓所拟定初稿后,作者卡诺瓦便辛劳地用了几年的时间来完成大理石作品。 卡诺瓦是一个追求完美的雕塑家,早期作过石匠。他经常用泥巴或灰泥来塑模型,但这些材料不易存留,所以大理石成为他主要的创作材料。此雕像极端写实,人物的眉目、头发、皮肤,借助大理石的质感,令人耳目一新,整个塑像仿佛有人的情感,慈眉微笑和满脸平易,动态安详,衣纹服贴,配合巧妙。这正是作者想要达到的目标,在完成此作之前,他曾做过多种草图造型和模型制作,这件作品成功地展览于巴黎沙龙,最后,拿破仑的母亲把它作为礼物送给自己儿子。
《帕修斯打败半人马》
![]() 《帕修斯打败半人马》 作 者:安东尼奥·卡诺瓦 - antonio canova 作品名称:帕修斯打败半人马(theseus and the centaur) 作品尺寸: 作品年代:1804-1819 作品材质:大理石雕塑 marble 现收藏于:
《抹大拉的马利亚》
![]() 作 者:安东尼奥·卡诺瓦 - antonio canova 作品名称:抹大拉的马利亚(maddalena penitente) 作品尺寸: 作品年代:1809 作品材质:布面油画 oil on canvas 现收藏于:
《丘比特与普赛克》
![]() 作 者:安东尼奥·卡诺瓦 - antonio canova 作品名称:丘比特与普赛克(Cupid and Psyche) 作品尺寸: 作品年代:1796 作品材质:大理石雕塑 marble 现收藏于: 关于“丘比特与Psyche”(Cupid and Psyche)这一题材,国外有很多的绘画和雕塑作品,其中最著名的雕塑,就是意大利雕塑家安东尼·卡诺瓦的作品,雕塑描述神话中的情节,丘比特的吻使他垂危的爱人Psyche复活。卡诺瓦的作品建立在光滑和富有韵律感的线条、和谐的形象和优美的姿态,制造出唯美的气氛。
《美惠三女神》
![]() 作 者:安东尼奥·卡诺瓦 - antonio canova 作品名称:美惠三女神(the three graces) 作品尺寸: 作品年代:1813-1816 作品材质:大理石雕塑 marble 现收藏于: 作品中,三位女神仿佛正从泉水中沐浴而出,相互低头拥抱,呈现出一种交织式的美感,她们坚实的肉体与柔和的曲线无不体现出雕塑家卡诺瓦无懈可击的精湛雕塑技艺。
《波莉娜·博尔盖泽夫人》
![]() 作 者:安东尼奥·卡诺瓦 - antonio canova 作品名称:波莉娜·博尔盖泽夫人像 - venere vincitrice 作品尺寸:约高160厘米,长200厘米 作品年代:1801-1807 作品材质:大理石雕塑 marble 现收藏于:罗马博尔盖泽美术馆 卡诺瓦曾为拿破仑制作了精美的半身像和骑马像,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则是为拿破仑的妹妹、嫁入意大利宫廷的波莉娜·博尔盖泽夫人雕的卧榻像。在这件作品中,卡诺瓦完美地运用了新古典主义艺术手法,充分地发挥了他的艺术才华,把这位美丽的贵妇人雕成美丽的女神维纳斯。 《波莉娜·博尔盖泽夫人像》现藏罗马博尔盖泽美术馆。 愿意把自己化妆成维纳斯或猎神狄安娜之类的美女形象。达维特、夏塞里奥、热拉尔等画家都画过此类肖像。在雕刻上,此种风格的肖像雕刻中最突出的,就数意大利新古典主义雕刻家卡诺瓦的这一件作品了。这位被塑者的名字是波莉娜·博尔盖泽夫人。 卡诺瓦运用这种古典艺术手法,把这位美丽的拿破仑妹妹雕塑成裸体的阿芙罗蒂德(即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不啻于此,卡诺瓦还曾经为拿破仑本人作过一尊巨大的裸体像,尽管在当时裸体美已是人们审美鉴赏中的普遍风尚,可是用裸体来表现当代统治者或最高贵的夫人,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也属于大胆创举。拿破仑对卡诺瓦说,他更喜欢着衣的雕像。卡诺瓦不敢反驳但是委婉地说:上帝本人也不会创造出一尊穿着现代化服装的美的雕像的。 这尊《波莉娜·博尔盖泽夫人像》比起安格尔的《土耳其宫女》来,似乎有更多的绘画性,因为它缺少圆雕所具备的三度空间美感。在这里,作者用圆雕形式制成浮雕的模样,只可供人们从前面和后面看。卡诺瓦雕凿大理石的技艺是极其娴熟的。这位夫人横躺在古罗马式的长榻上,榻上的木棉褥垫的质感极强,半裸的博尔盖泽夫人俨然一个体态匀称的维纳斯美神的样子。卡诺瓦崇尚新古典主义,主张理想美要去创造,而不是发现。他曾提出:“根据古典式样修改自然”的艺术原则,这种原则引导他去创建自己的学院派雕塑体系。按照这种体系,实际上艺术家不必依照生活,只要从古典法则的象牙之塔中去追求就能取得。 西方新古典主义美术的诸种特征中,令我们现代观众最感困惑的是,为什么一定要用裸体形式来表现真实的人物?裸体形式首先在法国确立,后来成了欧洲美术的效法榜样,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甚至发展到本世纪。布歇和吉罗代的裸体贵夫人像,罗丹的裸体《维克多·雨果》、《巴乐扎克》;克林格尔的裸体《贝多芬》、卡诺瓦的裸体《拿破仑》,在本世纪可能还有人作过裸体《希特勒像》和《斯大林像》等等。它的由来,毋庸置疑是古希腊的裸体雕像,但古代作品只能引起人们对古时候运动健儿和奴隶战争中膂力较量的回忆。西方艺术以裸体为永恒的形象,并发展为诗的隐喻,从而创立了他们民族感情的基础。19世纪的宫廷美术,喜好以裸体来展示自己的美与气质。到了本世纪,裸体用来象征一切,一个共同的观点,它是超时代的,而时代的观念可依附于这种最纯洁的象征物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