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上半叶的法国,在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艺术兴盛的同时,又出现了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和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文艺运动。
现实主义(Realism)也可译成“写实主义”,通常它包含两个涵义:第一个涵义是指学艺术的一种基本创作方法,即按照本来的样子去描写和反映生活;第二个涵义是指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一个文学艺术思潮。
客观性是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特征。现实主义艺术家倡导客观、冷静和真实地去观察和描绘生活,既不像古典主义那样按照美的模式去描绘、加工生活,也不像浪漫主义那样按照主观意愿将生活理想化,而是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真实反映生活,描绘亲切、自然、淳朴的现实。因此现实主义美术主要以当代普通人的生活为主要题材,将普通平凡的题材提高到同历史和宗教题材同等的地位。
现实主义艺术的第二个特征是它的典型性。现实主义艺术不去按照美的模式复制对象,而是对现实生活进行概括和提炼,把许多典型的事件和品格集中起来,造成典型化的形象,使之更集中、更感人,具有艺术的真实感。并对现实中的丑恶加以无情的揭露和抨击
从40年代到70年代,是现实主义艺术大放光彩的时代。哲学上的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出现,自然科学也获得了重大发展。人们开始以冷静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看待周围发生的一切,冷静务实成为一种时代风尚。这时新古典主义、学院派仍沉浸在对古代英雄的歌颂和对高贵典雅的追求中,浪漫主义则沉湎于中世纪传奇、异国情调和不切实际的幻想。然而这一切都远远脱离时代,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
从19世纪40年代起,艺术中以描绘现实生活为最高原则的现实主义运动出现了,现实主义艺术家嘲笑古典主义的装腔作势,浪漫主义的无病呻吟,认为只有自己才是现实世界的真正代言人,他们在传统绘画题材方面进行了一番革命。当时学院派流行一种观点,认为高雅的艺术应表现高雅的人物,现实主义艺术家则将美术题材扩展到对当代生活的评价,对普通人(包括工人、农民)生活的关切,对大自然的亲切描绘等方面。这种新的时代精神,成为19世纪中叶的一个普遍的文学艺术思潮。
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始于19世纪30至40年代的巴比松画派,得名于19世纪50午代的库尔贝画展,它在文学、艺术等诸方面均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现实主义美术包括一大批著名的艺术家,如库尔贝、柯罗、米勒、杜米埃等等,并对欧洲各国及美国的艺术有着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