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镜人 > 证治经验:七、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流行面广泛,传播途经复杂,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纳减、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隐性感染较常见。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等,急性肝炎病人,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乙型、丙型肝炎,易变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
1.肝气失疏,脾运少健证治
[主症] 胁肋胀痛,纳减,腹满,肢软疲倦,大便时溏,脉细弦,舌苔薄,质淡红。
[辨证] 湿热内犯肝脾,胁乃肝之分野,大腹属脾,厥阴疏泄不及,太阴运化乏权,故症见胁胀疼痛,纳食减少,腹满便溏。湿胜脾弱,四肢无以禀气,则肢软疲倦,热邪侵里,则脉细弦而舌质淡红。
[治则] 疏肝理气,健脾化湿。
[方药] 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5g 川芎5g 白术10g 白芍药10g 米仁10g 香附10g 枳壳5g 炒黄芩10g 茯苓10g 炙甘草3g
2.湿郁化热,热扰肝经证治
[主症] 胁胀掣痛,胸闷不舒,随情志变化而增减,心烦失眠,小溲黄赤,脉弦数,舌苔薄黄,尖红。
[辨证] 湿热久郁化热,进扰厥阴,肝气自郁于本经,故症见胁胀掣痛,胸闷不舒而脉弦数,心阴受烁,则心烦失眠而舌尖红,热流膀胱,则小溲黄赤。
[治则] 柔肝解郁,清热泄热。
[方药] 丹栀逍遥散加减。
柴胡5g 当归10g 白芍药10g 白术10g 茯苓10g 炙甘草3g 牡丹皮10g 山栀10g 广郁金10g 合欢皮15g
3.肝脾两虚,气血不足证治
[主症] 胁痛隐隐,时作时已,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悸少寐,脉细软,舌苔薄,质淡。
[辨证] 脾虚者气必弱,肝虚者血不藏,察其脉细软而舌质色淡,自可确诊,气血衰,既不能濡养络脉,又无以上荣头面,故症见胁痛隐隐,面色萎黄,头晕目眩。心神失养,则心悸少寐。
[治则] 益气健脾,养血调肝。
[方药] 归芍六君煎加减。
党参10g 白术10g 当归10g 白芍药10g 茯苓10g 枸杞子10g 半夏5g 陈皮5g 远志3g 酸枣仁10g
4.肾阴下耗,水不涵木证治
[主症] 右胁灼热疼痛,目糊耳鸣,夜寐盗汗,腰脊酸楚,下肢乏力,脉细弦数,舌呈花剥或光红。
[辨证] 肝肾同源,肾水亏不能涵木,木火窜扰络脉,灼伤胃津,故症见右胁灼热疼痛,脉象细弦而数,舌花剥或光红。肝阳升动,阴液不敛,则目糊耳鸣,夜寐盗汗。腰为肾府,肾虚髓减,则腰脊酸楚,腿膝软弱。
[治则] 滋水育阴,泄肝清热。
[方药] 一贯煎加减。
大生地15g 北沙参10g 麦冬10g 枸杞子10g 山茱萸肉10g 赤芍药10g 川续断10g 厚杜仲10g 小青皮5g 甘菊花10g 桑寄生10g 川楝子10g
5.气滞血瘀,肝脾症积证治
[主症] 两胁扪及症积,胀痛或刺痛,肤色晦暗,面部与颈、胸部出现红缕赤痕,形体消瘦,腹满臌隆,脉细涩,舌质紫绛而有瘀斑。
[辨证] 气机失调,凝血蕴裹,津液涩渗,着而不去,故症两胁扪及症积,胀痛或刺痛,肤色晦暗,面部与颈、胸部出现红缕赤痕,脉细涩,舌质紫绛而有瘀斑,水谷精微失于充养,则形体消瘦。血结者必蓄水,水气内停,则腹满膨隆。
[治则] 活血化瘀,软坚消积。
[方药] 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10g 桃仁5g 红花3g 川芎5g 赤芍药10g 丹皮10g 石见穿10g 八月札15g 生牡蛎(先煎)15g 大生地10g 炙鳖甲15g 香附10g 大腹皮10g 陈葫芦30g
6.脾土衰败,肝肾亏损证治
[主症] 面色黧黑,肌肤晦黄,胁下症积刺痛,固定不移,胸脘痞闷,形瘦肉削,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脉沉迟,舌质淡紫,苔少。
[辨证] 湿困中土,邪从寒化,戕伤肝肾,阳气不宜,寒湿阻遏,胆液浸淫肌肉,故症见面色黧黑,肌肤晦黄,脉沉迟,舌质淡紫。属“阴黄”危重之候。气血结聚胁下,则zheng积刺痛,清阳当升不升,浊阴当降不降,清浊相混,水湿潴留,则腹膨胀满,精微不摄,则纳呆便溏,形瘦肉削,精神疲惫。
[治则] 温运脾阳,补益肝肾。
[方药] 茵陈附子干姜汤加减。
茵陈10g 附子10g 干姜5g 白术10g 广陈皮5g 制半夏5g 肉桂3g 菟丝子10g 巴戟肉10g 枳实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