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 >> 韵律知识 >> 曲
    元代戏曲是新兴的一种文体,一般分为杂剧和散曲。它出现了伟大作家和许多优秀作品,在文学史上有深远影响。
    散曲是在金代的俗谣俚曲基础上成长起来的,绝大多数属北曲,包括小令与套数。今存小令3800多首,套数450多套。有姓名的作者200多人,其中前期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后期有齐吉、张可久、睢景臣、张养浩和刘时中等。因散曲多用作宴会歌伎唱词,艳曲较多,但也不乏写景、抒情、怀古的小令,和讽喻世俗、指谪时弊的套数,著名的有马致远《借马》、刘时中《上高监司》、睢景臣《高祖还乡》等。
    元杂剧原流行于山西、河北一带,元初流行到其他地方,元灭南宋后流入杭州等地。它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和诸宫调等戏剧、曲艺基础上形成,基本上为歌舞剧。其内容具有时代的特征。首先是广泛反映元代各阶层人们的生活,其中表现中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感情占重要地位,特别是商人和妓女的形象尤其突出,作品有关汉卿的《救风尘》、《望江亭》等。
    其次清官公案故事也不少,特别是出现了不少包公戏。再次是历史故事题材的剧本和水浒戏,前者如《梧桐雨》、《赵氏孤儿》,后者如《李逵负荆》。此外,还有隐逸题材剧作和神仙道化剧。前期杂剧作者有白朴、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康进之等,人才辈出,作品繁盛,以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元曲四大家”为代表。其中关汉卿作品最多,成就最高;王实甫的《西厢记》则被明人喻为“天下夺魁”之作。大德以后的郑光祖、乔吉、宫天挺的剧作,流露出怀才不遇之感。
    元代后期创作,宣扬封建道德的气息浓厚,从而使杂剧创作趋向衰微。
    南戏为流行于南方的南曲戏文。原为浙江温州一带的剧种,又称永嘉剧。据载有160多种剧本,今存16种,其中《荆钗记》、《拜月亭》和《白兔记》、《杀狗记》,合称南戏四大名剧。高明的《琵琶记》则是南戏发展到高峰的标志。
歌词 律诗 绝句 古诗 乐府 满江红
小重山 贺新郎 沁园春 菩萨蛮 西江月 清平乐
采桑子 如梦令 减字木兰花 蝶恋花 渔家傲 忆秦娥
暗香 念奴娇 临江仙 浣溪沙 浪淘沙 水调歌头
卜算子 六言诗 自由诗 十四行诗 一剪梅 永遇乐
醉花阴 昭君怨 江城子 虞美人 水龙吟 齐天乐
鹧鸪天 竹枝词 谒金门 眼儿媚 生查子 鹊桥仙
点绛唇 踏莎行 好事近 南乡子 桂枝香 青玉案
诉衷情 八声甘州 抛球乐 怨王孙 杂言诗
翠楼怨 散文诗 楚辞体 诗经
杨柳枝 望江南 唐多令 渔歌子 捣练子 乌夜啼
长相思 喜迁莺 阮郎归 应天长 风入松 本兰花
破阵子 调笑令 八六子 南歌子 扬州慢 酒泉子
女冠子 更漏子 天仙子 行香子 何满子 摊破浣溪沙
巫山一段云 少年游 雨霖铃 望海潮 定风波 武陵春
瑞鹧鸪 声声慢 瑞鹤仙 一萼红 兰陵王 石州慢
洞仙歌 摸鱼儿 苏幕遮 御街行 六州歌头 天香
六幺令 南浦 疏影 满庭芳 千秋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