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寻梦网首页艺术天地油画首页艺术资讯艺术百科 > 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现代艺术

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现代艺术

  20世纪上半叶是西方现代艺术的全面发展阶段,也是西方画家反叛传统理性精神,扬弃模仿论,建立新艺术观,在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法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试验的阶段。要了解这个阶段的艺术,最核心的问题是了解其艺术观念的转变。如果我们把西方艺术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进行比较,就会清楚地认识到艺术领域中已发生了惊人而深刻的变化。以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印象派为界,印象派以前我们称之为传统艺术,后印象派至20世纪上半叶称为现代艺术。不难看出,西方传统艺术同现代艺术在观念上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艺术观念又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艺术现象和艺术流派的认识和评价。因此,要了解和认识西方现代艺术,首先需要艺术观念的转变。

油画:睡莲,画家:莫奈
油画:《睡莲》  画家:莫奈

  众所周知,不同的人和不同的时代所持的艺术观念是根本不同的。有人认为艺术就是模仿,这样的人在评判艺术时必然会拿自然对象去对照艺术,而且极看重模仿的技巧和作品同对象的相似程度。有人认为艺术即表现,有人认为艺术即梦幻和想象,也有人认为艺术与生活无区别,等等。我们要理解和认识各种不同观念的艺术,就不能站在一个固定不变的立场上,用传统的或固有的艺术观来评价和判断它们。

  艺术观念的转变

  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现代艺术在观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传统艺术相比较,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模仿再现走向主观精神的表现

  多少世纪以来,西方人头脑中的真实,就是环绕在他们周围的可视的客观世界,艺术的职责在于模仿再现这些真实的客观对象。这种观念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就曾谈到人有模仿的本能。作为一种美学体系,它则是确立于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还完善了这一真实的概念,以透视、解剖、明暗等科学法则发展和充实了再现客观对象、描写真实的艺术手法。画家们描绘人物、风景、静物和一切可见的对象时,把模仿再现客观对象作为绘画和雕塑不可动摇的基础。在他们看来,艺术不模仿客观对象还成何艺术呢!

  这种模仿客观对象的观念保持到19世纪却突然受到严重的挑战。照相术的产生和普及对模仿写实的艺术构成了相当的威胁,造成了画家们的危机感。恰好这时,日本的浮世绘和中国的绘画艺术传到西方,东方艺术的表现性、平面感使西方画家眼界大开,他们看到,原来非写实的、平面的和写意性的东方艺术同样有魅力!模仿写实仅仅是一种艺术观,冲破这种传统艺术观,艺术将会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塞尚梵高等后印象派画家首先冲破了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强调主观精神的表现。至20世纪,这种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摄影、电影、电视等多种现代化手段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美术不再是反映和记录客观对象的唯一形象化手段。尼采、柏格森、弗洛伊德等人的哲学观点及学说的影响,使人们的思想从对客观世界的关注转向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兴趣,发现了世界上最深奥最神秘的东西原来就是人的内心。模仿写实描绘的只是客观真实,表现主观感情的绘画描绘的则是心灵的真实。这种心灵的真实,正是艺术表现的新领域和新天地。于是,表现心灵的真实,表现纯粹的主观情感,成为20世纪上半叶最具突破性的观点。野兽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流派的出现,就是这种艺术观的具体实践。

油画:红色餐桌,画家:亨利•马蒂斯
油画:《红色餐桌》  画家:亨利•马蒂斯

  2.放弃了统一的绝对的美的标准

  传统西方艺术用模仿写实的手法反映客观对象,画家以敏锐的观察去描写自然界中各种真实形象,无论他们采用什么风格和手法,也无论是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他们造就的艺术品大都是具象的,同客观世界相联系的。观众在欣赏这些作品时一总以自然对象作参考去比较、认识和理解作品,以是否与对象肖似来评价作品。这种写实的作品人人都能看懂,能接受。因此从古希腊到19世纪模仿写实艺术发展长达2000多年的历史中,人们逐步建立起一种统一的、绝对的美的标准,这就是真实和优美。真实基于客观现实,优美基于古典艺术在西方艺术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这种真实和优美的艺术标准,在人们的头脑中影响极其深远。

油画:蒙娜丽莎,画家:达•芬奇
油画:《蒙娜丽莎》   画家:达芬奇

  19世纪末之后,印象派冲破了模仿写实的束缚,画家们面前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天地,艺术除描绘真实以外,还可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表现自我,表现梦幻,表现新的观念;艺术除表现优美,也可以表现怪诞、丑陋、痛苦和不安。客观真实固然感人,心灵的真实可能更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优美固然使人流连忘返,丑陋同样可以使人终身难忘,回味无穷。正是由于丑的介入,艺术空间和视野才被大大拓展,艺术倾向不再是一元的、单向度的、唯美的,而是美丑并举、善恶相对、哀乐共生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能以其优雅崇高流芳百世,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同样能以其揭露战争的丑恶和残酷名垂千古。

油画:格尔尼卡,画家:毕加索
油画:《格尔尼卡》   画家:毕加索

  既然艺术放弃了描绘客观真实,致力于表现人的内心世界,而每个人的内心和情感又千差万别,难以捉摸,传统艺术那统一而绝对的标准自然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怎能想象用一个亘古不变的标准来评价风神殊异的心灵呢?如果欣赏者仍然站在传统艺术观的立场上,以传统艺术标准来看待现代艺术。他将无法懂得,或者说永远也难以理解现代艺术。许多人之所以看不懂现代艺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仍然用是否同客观对象相似及作品是否优美为标准来评判现代艺术,他们依然站在传统艺术的立场和标准上来看待现代艺术,因而会有大惑不解或格格不入之感。

  3.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和纯视觉陛

  传统西方艺术十分看重艺术的认识功能,注重它的主题和内容,把美术作为记录形象和事件的最佳手段。在少有人读书识字的中世纪,绘画和雕塑成了讲述圣经的形象化语言。那些情节性和故事性的作品中,美术承担起了文学的部分功能。尤其是在我国,由于过去受到苏联艺术的深刻影响,人们更看重美术作品的主题和内容情节。当人们欣赏一件美术作品时,首先提出的问题就是这些人在干什么?这件作品是什么主题?至于作品是否打动人,其艺术表现手法如何等审美范畴的问题就很少被人们关心了。

  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画家越来越关注艺术的纯视觉性和审美作用,在他们看来,各门类艺术应有各自的独特功能。文学诉诸于人的思想,音乐诉诸于人的听觉,美术则主要诉诸于人的视觉。画家的责任应当是探索色彩、线条、块面、构图等形式因素,而不是用绘画、雕塑叙述故事。因此,画家开始强调美术的纯视觉性和形式感,抛弃了它的文学性和故事性。印象派画家便是追求艺术审美功能的第一批开拓者,莫奈、雷诺阿等人在选取题材时多从光线和色彩等绘画形式因素出发,很少关注自己绘画的主题和情节,难怪莫奈会不知疲倦地反复描绘一个干草堆或一座教堂。

20世纪上半叶放弃作品的故事情节、追求纯视觉审美功能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艺术思想。例如马蒂斯的许多作品就追求纯粹的色彩效果,康定斯基的不少抽象作品,追求的是色彩、线条的表现性和音乐感。这样的现代作品,对那些看惯了有故事情节和思想主题等传统艺术的观众来说,自然不理解也难于接受。

油画:女人和病房中的死神,画家:爱德华•蒙克
油画:《女人和病房中的死神》 画家:爱德华•蒙克

  4.艺术的价值在于发现和创造

  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形态和哲学观念的差异,人们有不同的艺术观和价值观。从古希腊到19世纪,在西方理性精神的指导下产生了与之相对应的艺术观。这种观念把艺术视为描绘和反映可视的现实世界。反映人类的崇高理想、记录事件和形象的手段,视画家为具有相当的艺术技巧和特殊才能的人物。因此,传统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它反映现实的广泛性和真实性,在于画家的审美趣味和技巧的高低。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理性精神不再居于绝对权威的地位,生命哲学、非理性精神、精神分析学说等纷纷向它提出挑战。况且现代社会又在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认识、观念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既然一切都在变,艺术观念自然也不例外。这就像人类的婚姻制度一样,由于社会形态和经济基础的差异,婚姻制度由群婚、对偶婚、一夫多妻一直发展到今天的一夫一妻制。同理,理性精神下产生了模仿写实的艺术,艺术的价值在于反映现实的广度和深度,在于画家的技巧,现代精神下的艺术观念自然会发生极大的变化。

  现代艺术产生后,艺术观念大大拓展,人们不再囿于技巧和模仿现实,而在艺术观念、艺术表现手段、艺术语言等各个领域中探索创造。这时,人们意识到艺术中最有价值的东西不在于技巧和内容,而在于不断地发现和创新。这种创新的观点一旦确立,人们的创造力便像被压抑许久的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许多现代画家抛弃了传统艺术技巧、绘画方法和工具材料,大胆地开拓新的媒介领域,采用新的表现手段,甚至完全突破传统绘画或雕塑的观念,使现代艺术以纷繁多姿的崭新面貌出现在观众面前。

  综上所述,现代艺术在观念上已发生了极大变化,我们认识和了解西方现代艺术,必须转变观念。如果一个人始终站在传统艺术的立场上来看待现代艺术,就永远无法理解它。

  西方现代艺术是西方社会、工业化进程、哲学思想及现代生活的产物。它自19世纪末产生至今,已百余年而经久不衰,可见它的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我们既不能简单地将它斥之为腐朽、胡闹,也不应当盲目地肯定和赞赏,最好的方法是先了解、认识,然后再作判断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