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汉钧 > 证治经验七、肛肠病
1.深切术治疗陈旧性肛裂
临床症状:病人多有大便后有剧烈而持久的疼痛,点滴状出血,血色鲜红,部分病人有肛口潮湿、搔痒不适。疼痛往往可延续半天至1天,严重的2~3天。待大便后,再度疼痛加重,呈间歇性发作。病程长者可达数年、十数年之久。一旦形成皮下瘘(或盲瘘)和哨痔后,疼痛往往减轻,而此时肛口常有过多的分泌液和潮湿不适之感。体征:肛裂可发生于肛管后正中(截石位6点处),前后位(截石位6点和12点)同时发生,但亦以后位裂口较深。发生于后位的较多,单发于前位(截石位12点)的较少,裂口局部呈梭形溃疡,表面覆有银白色之纤维组织,称谓栉膜带,裂口外侧有赘皮痔,或称哨痔,此三体征是陈旧性肛裂的基本特征。
治疗方法:病人取侧卧位,在常规消毒与局麻下,切除哨痔、皮下瘘、梭形溃疡(包括上覆增厚银白色栉膜带),以及附近之肥大乳头、炎性肛窦。此时创面显露环形肌纤维束,手术应切除该部部分环行肌纤维组织,然后向外下方倾斜30度延长切口,至肛缘皮肤,切除肛缘附近之肌纤维组织(外括约肌皮下部),使切口呈顶小底大的倒“V”字形创口。仔细止血,术后创口用红油膏二宝丹棉嵌8至5天后,改用红油膏九一丹棉嵌7至10天,再以白玉膏生肌散棉嵌至收口,单发肛裂6点位或12点位,均可按上述方法进行。前后位双肛裂,只需在6点位作上述深切术,12点位仅切除赘皮、浅表溃疡即可,不必深切环形肌纤维组织。
病人于手术后疼痛迅速缓解,除在排便时擦伤创口有轻度疼痛外,不再有持续数小时之剧烈疼痛。普遍反映术后大便增粗,肛口紧箍狭窄感解除。一般无发生肛门失禁或滴漏稀粪的现象。手术创口愈合时间,一般在2周到1月左右,有的术后发现肉芽过度生长,创口愈合不良,经再次手术修除后,始渐收敛。因此病程延长,约在4~5周,个别在5周以上。有的发生肛口潮湿,系术后并发隐窝炎之故。木后随访:手术后半年至3年进行随访,未见复发。有的主诉夏令暑热或劳累后,肛门有潮湿感,但经肛门检查,创口手术疤痕愈合良好。可能亦系并发隐窝炎或肛门溢液症。
典型病例:单××,女,35岁。住院号:58212,住院日期:1982年6月29日至7且26日。入院主诉:便后疼痛出血,反复发作已有10年,疼痛较烈,可持续4~5小时,便血色鲜红,点滴状,肛口有时分泌液较多。检查:截石位6点有一梭形溃疡,上覆银白色栉膜带组织,肛口有肥大乳孔哨痔及皮下盲瘘。人院诊断:陈旧性肛裂。治疗经过:在常规消毒与局麻下,作截石位6点(偏5点方向)肛裂深切手术,切除哨痔,梭形溃疡及两侧覆盖之银白色膜带组织,切除皮下盲瘘。肥大乳头,切断创口下层之环形肌纤维束,使切口向外下右肛缘皮肤倾斜30度,而呈倒“V”字形。在倒“v”字形顶端切取环形纤维组织送病理检查,为平滑肌,病理号82—1022。手术创口以红油膏二宝丹棉嵌5天,红油膏九一丹棉嵌10天,白玉膏生肌散棉嵌至收口愈合,7月26日出院。1年后随访:未见复发,大便通畅。
唐师在临床中认为深切手术应注意以下几点:对前后位双肛裂的患者,只需在截石位6点作倒“V”字深切手术,而在12点仅作哨痔、肛瘘、溃疡裂口之修除。不必深切至环形内括约肌束。切口方向应避开正中,偏向截石位5点(或7点)、1点(或11点),以有利于术后创口引流和创口愈合。据笔者经验,切口方向偏5点、1点更妥。因7点、11点为母痔区,手术时容易引起术中出血或发生术后出血。有的于术后发现出血,经检查,创面有活动性出血的,缝扎加压后,方始血止。此出血多发生在7点位创口。所以,手术时除注意止血完全外,手术切口尽量选择偏离母痔区之1点、5点位。
唐师结合常期的临床经验,分析创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认为:深切手术后创口换药,要求用小棉絮或小纱条蘸红油膏二宝丹(或九一丹〕松松填嵌创口。换药方法不正确,常是创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之一;创口处于肛口前后端,排便时前后位张力大,创口受牵拉扩张,更加上粪便污染引起感染,是愈合不良的原因之二;陈旧性肛裂患者之肛管大多紧箍狭窄,若手术深切不彻底,术后肛管仍然容易引起痉挛,致创口引流不畅,这是创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之三。有的创口于术后15天发生肉芽过度生长,及创口桥形、倒钩、假性等愈合不良情况,此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是较高的。但是经过及时修除后,创口迅速得到痊愈。因此,尚需不断提高手术操作水平,保持术后创面清洁,引流通畅和注意换药事宜等,以减少创口并发症的发生。
2.痔核结扎术后并发尿潴留
术后尿潴留是痔核结扎疗法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文献屡有报道,其发生率3.9%~19.8%。治疗方法是导尿术(一次性导尿、多次导尿或留置导尿),但常引起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给病人带来痛苦,因此并不是理想的治法。
唐师在临床中摸索采取在拔管前3~5天加用益气利尿之中药(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米仁、车前草、白花蛇舌草、升麻、桔梗、马钱子、生甘草梢等)和士的宁1mg,8次/日,3~5天后拔除导尿管,从此再未发生继续尿潴留的情况。唐师从此得到启发,精选中药益气升阳利尿药(生黄芪、马钱子、车前草、白花蛇舌草)对术后尿潴留进行治疗。采用中药生黄芪30g 马钱子8g(先煎) 车前草30g 白花蛇舌草30g为主进行治疗。遇大便秘结者用番泻叶6g冲服通解大便,发现亦有助于排尿,疗效明显。
唐师分析认为,痔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内痔结扎疗法、混合痔外切内扎疗法常见的并发症是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痔核结扎疗法术后并发症除尿潴留外,尚有肛门疼痛、肛缘或外痔水肿、便闭、感染等。这些并发症常是尿潴留的诱发因素,或是使尿潴留症状加重的因素。术后便闭,用力努挣;手术操作粗劣,用力牵拉;混合痔外切不彻底,局部痔外静脉回流不畅等,均可引起肛缘(或外痔)水肿疼痛。如若杂有感染,肿痛尤甚,以及肛口因痔核结扎较多;充填肛管,引起疼痛和不适反应。诸多因素强烈的持续刺激,造成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其机制可能是由于会阴部的感觉神经丰富而敏感,肛口及尿道均受阴部体运动神经和副交感骨盆神经支配,当肛门痔手术的创伤和疼痛的刺激,通过传入神经,使大脑皮层、皮层下中枢、视丘下区、骶前神经Ⅱ、Ⅲ、Ⅳ发生兴奋,引起膀胱平滑肌(逼尿肌)和尿逼内括约肌兴奋而发生持续痉挛,导致排尿困难。会阴部手术创伤和术后疼痛的刺激如果强烈持续存在,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排尿中枢兴奋与抑制失调,膀胱逼尿肌和尿道内括约肌相互间正常制约作用发生紊乱,逼尿肌由持续痉挛状态转成续发性的弛张状态,尿道内括约肌继续痉挛,终成尿潴留。如果疼痛减轻,排尿困难可望缓解。尿潞留的原因还与前列腺肥大有关,此外,年迈体弱多病患者,由于肾气虚弱,膀胱气化不足,失于制约疏导水道的职守,易引起术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属于现代医学神经病原排尿机能障碍的范畴。
唐师据此认为痔术后尿潴留的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1)术后应关心注意患者排尿情况。当发生尿频、尿难、尿闭时,均须注意尿潴留的存在。应仔细询问排尿困难的情况,并作下腹部体检。如发现下腹部叩诊浊音区,可作进一步超声波检查,测定残余尿量(嘱尽力排尿后再行检查)。(2)术后鼓励多饮茶水(暑季可吃西瓜),或以车前草30克煎汤代茶、卡巴可、新斯的明三阴交、阴陵泉穴位注射,可以加强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力,帮助排尿,但有心血管病患者卡巴可慎用。排便困难常与排尿困难同时发生,对术后便闭患者,可加番泻叶6克(冲服)通便,亦可辅助导尿。(3)残余尿在500ml以上者应予导尿。并在拔除导尿管前3天服土的宁片1毫克,3~4次/日×3~5天,和加服益气利尿之中药3~5天拔除导尿管,才能解除尿潴留。留置导尿时间愈长,给病人带来的痛苦愈大,且遗留尿道口刺痛、尿频尿急等下尿道感染的症状。故导尿常遭患者的拒绝。1982年下半年笔者选用中药:生黄芪、马钱子、车前草、白花蛇舌草治疗尿潴留获得显著效果。此外,热敷下腹部,热浴肛门会阴部、针刺、开放自来水诱导等均有助于排尿。
病案举例:
夏××,男,52岁。住院日期:1982年3月2日至4月6日。患痔20余年,1964毕在某院作内痔结扎术,l年后复发。1973年在某院作痔核硬化剂注射术,亦于1年后复发。近5年来因痔核出血加重且伴脱垂,需手推痔核方能回纳,检查:截石位3、7、11点内痔较大,外痔呈圈环状。有术后尿潴留史。1962年下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抽剥术后、1964年内痔结扎术后、1976年胃切除术后均发生尿潴留,经留置导尿后缓解。治疗经过:3月22日在局麻下作截石位3、7、11点位痔核外切内扎术,术后小便频数、淋沥不止。3月25日发现下腹胀满。叩诊脐下2指为浊音区。超声波测定残余尿1221m1。肌注新斯的明5mg后,仅排尿100ml,乃予黄芪30g 马前子3g(先煎) 车前草30g 白花蛇舌草30g 煎服,次日因大便困难,加服番泻叶6克冲服,大便时又排出较多小便,测残余尿为456ml。3月29日残余尿294ml。3月30日残余尿为(共服中药5剂)。